纵向地看,今天的中国人,处在有史以来物质生活最为丰饶的时代,但与之相伴的是,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多老年疾病更为常见;营养过剩,导致更多的“富贵病”“慢性病”;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过去比较罕见的疾病,爆发得更为频繁。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由于短时间内生存生活状况极大改善带来各种美好,但同时各种疾病时时准备袭击人类带来种种痛苦不堪,
这种反差,造成了一种空前的焦虑,从而形成一股庞大的养生热潮——老年人热衷于跳广场舞,中青年热衷于健身和体育锻炼。
▲老年人爱广场舞,中青年热衷健身与锻炼(图/图虫创意)
广场舞不时被城市白领取笑,不过这股养生热潮,大体上是健康的。
但强化锻炼,只是抗御疾病的方式之一;
服用保健品/药品,也是一种重要选择。恰恰后一方面,在中医领域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有关中医的是与不是,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打算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健康及其治疗问题。
人与动物之间,在患病机理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同时,人和动物之所以生病,又有太多的不同。
因为人是一种被情绪和压力高度笼罩的高等动物,而除了极少数动物,鲜有如此者。
而众所周知,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以及长期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也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所以提及情绪和压力,是想说明,今天这个巨变时代,人的情绪波动和压力之大所带来的普遍焦虑,世所罕有,历史上也不多见,而传统中医在安抚人的情绪和缓释人的压力方面,一度比西医更有优势。
我小时候去看中医,医生望闻问切,一般费时大概要二三十分钟,遇上熟悉的医生,还会家长里短地摆一摆龙门阵。医生所开的药物有没有用且不论,作为病人,情绪因此得到极大缓释,那是一定的。
有时候,病人卧病在床,一听说某医生来了,感觉已经好了一大半。
▲传统中医在安抚人的情绪和缓释人的压力方面,一度比西医更有优势(图/图虫创意)
而看中国的西医,通常没有这么多说道。医患之间,更多是一种修理与被修理的关系,患者的情绪,被有意无意置于次要位置上。
今天,虽然西医背景的精神和心理医生逐渐被人接受,但基于情绪和压力导致的疾病,很大程度上有其文化内涵,并非科学理论所能掌控。
这就带来一个困局,今天的疾病,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又是与时代巨变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而有时候,通过科学手段是奏效的,有时候,它又是一个时代症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原因在身体之外。
问题还在于,情绪无法精确测量,与之相应,中医的疗效也无法精确测量,药物与病情之间,往往无法建立现代意义的因果关系。这成为中医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测不准带来的,是一种侥幸心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并进一步发展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养生文化。
▲
中医的疗效无法精确测量,药物与病情之间,往往无法建立现代意义的因果关系
(图/图虫创意)
此外,由于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普通中国人对自然生长或来自自然界的药物更为信赖,对人工合成的药物,有一种来自文化上的反感。
这种“文化自觉”,也会影响到药物和医疗的选择。
你要问权健为什么能够做那么大,你要问鸿茅药酒为什么那么多人喝,去嗅一嗅脚下这块土地的气味,仔细看看它的成色,你或许会明白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