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清华教授孙立平:2019是“高度不确定”的一年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2-08 08:08

正文

本文为2019年初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营创学院主办的2019中国ThinkBig新年论坛上所做的题为《2019,是对2018做出反应的一年,并决定着2020年之后的走向》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关于刚刚过去的2018,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 出乎意料


也就是说过去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有的是我们开始就想到的,有的是根本没有想到的。而且2018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很难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来做出反应,需要从更深层更根本的层面做出反应。


关于已经到来的2019,如果要进行预测的话,我认为是: 高度不确定 中央给出的答案现在看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2019年“高度不确定”这个特征会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从历史定位来说,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关键期: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2019年可能都有定调的含义: 2019年既是需要对2018年做出反应、给出答案的一年,同时也决定着2020年之后的走向。



2018年发生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过去这一年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和企业有关的贸易冲突,贸易战。所以经常有朋友会问:孙老师您认为什么时候会结束贸易战?


其实本质上他想问的是整个国际环境,特别是中美关系什么时候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但是这个问题真的不是很好回答,为什么呢?


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对2018年所发生的这些事情的理解。2018年4月份的时候,特朗普开始四面出击。从表面上来看特朗普好像四面出击,四处树敌,对于熟知孙子兵法的中国人来说,认为他在策略上至少是不明智的。但我们要问的是:这种现象背后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当今世界上发生的不仅仅是贸易战这一件事情,我强调的是一定要看清楚现在 世界上正在发生两件事情


  1. 一件事情是与利益全球化相关联的贸易摩擦、贸易战。 贸易战的事情至少表明过去这种全球化的模式走不下去了,因为全球化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元的大量输出来推动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是角色之一。


  2.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以遏制中国为主要内容的冷战和准冷战的过程。 将来冲突的焦点可能会更多地转向技术、市场、产业链、投资、金融,甚至包括安全、军事、政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是主角之一 。


如果你分不清楚这两个过程,特别是看不到第一个过程。你就很难理解美国和中国在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为什么对盟友也是毫不客气,甚至痛下杀手。


如果你看不到这样一个过程,你就很难理解他在和盟友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只要一转身对付中国他们又是坚固的联盟。所以这两个过程混在一起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误判。


如果把这两个过程分开,你就可以看到整个贸易战的过程,可能会是起起伏伏,在这个中间出现妥协甚至停战都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知道现在世界上不仅仅在发生贸易战,那这个过程就将会旷日持久。


所以我想,分析这两个过程,对了解201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


在当今世界格局上,中美关系回到过去完全没有可能,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中国发展的窗口期已经改变。


这也就意味着,历史已经提前了十年,至少美国早觉醒了十年: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能继续按照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的方式再搞十年,那未来美国对中国在经济上还真的没有办法。但是现在,一切都嘎然而止了。

大家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作为头号强国,美国的任何一个总统在执政之后都必须要做一件事情:为美国重新进行定位。这个定位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判断究竟谁是我的对手,谁是我战略上的敌人。

特朗普上台之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穆斯林恐怖主义?俄国?中国?伊朗?叙利亚?朝鲜……但是他一直拿不准究竟哪个应该是头号对手,甚至从他最初出台的政策来看,他将穆斯林恐怖主义作为头号对手,当时出台的政策都是针对穆斯林恐怖主义的。


但是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中国出来了一个《厉害了我的国!》。于是特朗普恍然发现,原来目标在这儿。所以,中国最后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将自己弄成美国的头号敌人。


这就是从2019年开始我们需要面对的新环境和新问题。



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首先可能意味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新的变数和新的情况的出现,将中国本来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打破了,继续走下去会非常艰难,会遇到一系列未可知的问题。


所以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就在想:中国会不会进入艰难十年?如果中国进入艰难十年,我们的思维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许将会由扩张性思维转变为收缩性思维。为什么?因为中国发展本来的逻辑走下去相当艰难了(持续20年的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基本结束),按照发展自然逻辑来说,中国将要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消费升级,而这个转变实际也是一个社会升级的过程。

有消费升级支撑的经济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回望2015,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时候全国的房价基本平稳,关心房价的人也比较少。这也就是说,当时的房价没有受政策影响,基本就稳到那儿了。


后来政策上莫名其妙地来两招:第一招房地产去库存,把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翻了一番。第二招棚改货币化安置,把三四线五六线的城市翻一番。就这两招,把中国房价翻了一番。


各位可以想如果没有这两招房价可能基本上就稳在这儿了,把房地产慢慢边缘化,把经济引向实体经济和民生上来,现在的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也就是说,其实到2015年年底的时候,过去二十年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基本上应该过去了,房地产应该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这个转型如果真正形成了,那么中国经济有可能就会形成新的动力,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一个新的中等收入阶段。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当前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就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到应对这个上来。所以之前自然的经济发展过程,就会被打断。


特别是由于这样一个国际环境的变化,将来我们会面临一系列的陷阱:


  1. 军备竞赛的陷阱。 如果冷战或者准冷战的过程发生,军备竞赛可能是当中必然的一部分。但是大家不知道军备竞赛是非常花钱的,一架B2轰炸机至少20亿美元,10架就1400亿人民币。


  2. 自力更生的陷阱。 面对这样的情况技术封锁是必然的事情。有人豪迈地说在毛主席时代,封锁十年八年我们什么都有了,有的主流媒体还说这样我们可以赢得一个自力更生的春天。但是我们一定要冷静地意识到: 自力更生一定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这个过程要走很多的弯路,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


  3. 选择陷阱。 冷战是一种高度的敌对。这样意味着我们选择的余地会极大缩小,自己发展的路也会越走越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意识到国际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在这个过程中相应逻辑的改变和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