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耳朵先生
编
辑/M
BA智库琉琉
看到个挺炸裂的故事。
这套房不大,五十多平的老破小,但坐标北京市中心,毗邻长安街。
这是主卧,她爸的卧室,在垃圾堆里勉强能看到个床头。
老人家天天睡这里,一步一跟头,不知道是怎么走到床边上的。
小飞虫和蛾子在眼前乱飞,蟑螂路过这里都得喊一声“天堂”。
堆在墙角的几十个调料瓶,各个见底,满地打滚,但都不舍得扔。
以前爷爷奶奶留下来的一对,老两口自己的一对,以及博主的单独一个。
再比如,小小的地方摆了三台冰箱,里面装着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僵尸肉”。
博主和父母吵翻天,追问下去,就是“不就是东西多了点么”,“还能吃还能穿还能用,扔了浪费”。
找了搬家公司,打包了158个纸箱,用了两辆大卡车才把一屋子东西运走。
两毛一斤的杂物破烂,她卖了300多块钱,卖破烂的看见她来就笑得合不拢嘴。
这种装满能有半人高的最大尺寸垃圾袋,博主扔了100大袋。
最开始,博主每扔一次垃圾,她爸都会站在垃圾桶边往回捡,骂她“败家子,不孝”。
扔过期了十多年的食品时,老人示威一样拿起来就吃了……
“我除了佩服也说不出什么,反正骂就骂,破釜沉舟拼了!”
后来博主给他们租了个远点的房子,来回一个多小时,老两口就没办法经常回来捡东西了。
只不过,期间博主爸爸回来看了一眼被清空的房子,气到直接住院。
博主老公帮忙搬了两天垃圾,回去大病一场,惊魂未定。
这俩老人虽然极端,但确实不少老一辈都这样,非要过苦日子。
老人觉得喝完的易拉罐很值钱,就在酒店捡易拉罐,再带回去。
还有个男生,明明家里条件好得很,却被亲妈“抠”得欲哭无泪。
男生买新衣服给她偏不穿,非要穿二十几年前的旧衣服。
他给家里修了很好的房子,他妈不去住,在楼梯间搭了个棚子,住在棚子里。
亲戚来她家借住,蹿稀拉在裤子里了,内裤不好洗干脆就扔了。
他妈翻了垃圾桶,把那条脏内裤翻出来洗了,还骂亲戚为什么把内裤丢了。
现在住在男生给她租的海景房里,却每天唉声叹气,说这样悠闲的日子真让人颓废。
这当然是极端案例,但确实有些父母,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好像非得吃些苦头心里才能舒服。
你想给他们美好生活让他们安心享受,但最后不仅事干不成,自己还窝了一肚子火。
前几天就有个小姑娘,说自己在杭州实习,父母去看她。
姑娘考虑到父母不会订酒店,准备提前给他们订好,但被拒绝了,父母说是有熟人在那,能一起住。
姑娘知道后心里内疚得快恨死自己了,但她父母却引以为傲。
自己不舍得过好日子,还往女儿心口划一刀,让她跟着不好过。
小伙原已找好装修公司,不算家具,全装下来大概7万多。
装修公司承诺一个月就能完成的工期,他们一家三口忙了三个月。
卫生间瓷砖倾斜角度不对,扒了重贴;客厅地板没铺好,又重铺;还有厨房管道、卧室门、隔断、窗户……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他爸扛水泥把腰扭伤了,六十多岁的人伤了腰,留下后遗症,疼的时候站都站不直。
想省点钱,结果花了大价钱,还赔上了自己身体,得不偿失。
老一辈这种没苦硬吃的脑回路,究其根本,多是在于自己以前穷怕了,苦惯了。
吃喝随便对付,家里东西舍不得扔,能用体力节省财力的,身体受罪也心甘情愿。
讲白了,是家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吃了,只能吃点皮肉之苦。
要是像老一辈那样,早上5点就起床,手洗衣服,跪着擦地,上了夜班还能回来把早午饭准备好,手脚勤快得令人生畏;
节俭到抠门,几十年前的衣服还在穿,宁愿走五里路去买比楼下便宜三毛钱的白菜……
时代进步了,洗碗机,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外卖等等能让我们不必吃这样的苦。
是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抠PPT,搞不明白还要硬着头皮一遍一遍地学;
是程序总也运行不对,调试了一百遍就是不对,还得静下心再去调第一百零一遍;
是通勤2小时的996之外,逼着自己干活到凌晨两点,周末还照样去公司报到;
多年前我玩LOL这款游戏,当时最火的职业选手UZI,每天训练时常在13到15个小时。
在老一辈看来,这不就是玩游戏吗?也称得上累?也算吃苦?
但一个动作、一个技能成千上万遍地反复练习,叫老一辈那些吃苦耐劳的人来体验一下,估计全都崩溃。
现在这个时代,再按照以前吃皮肉之苦的法子去教育孩子,很大可能是:
想起那个问“每天让儿子坐两小时公交车上下学,我想让他吃点苦作为宝贵的锻炼,怎样才能让他理解这份良苦用心”的家长。
除了浪费了本可以用来看书学习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精力、体力,还能得到什么?
就算坚持坐十年,也不过是增加了万把小时的乘车经验,有什么用?
“没有投胎到权贵之家,投胎成你的儿子,他这辈子以后吃苦的机会有的是,能稍微轻松一点的日子就是成年之前的这段时光了。
社会在进步,年轻人注定在吃老一辈那样的苦上,甘拜下风。
“认准目标,不管别人如何怀疑、否定、讥讽,自己从不放弃从不动摇,咬牙坚持,是这种苦;
为了实现目标,放弃娱乐,不追剧不玩游戏不参加无意义的社交,坚持自律向前,是这种苦;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坚持初心,始终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一次次击退自己的犹疑和脆弱,是这种苦;
正常的人躲避痛苦,没办法的人才不得不吃苦,脑子不正常才会自讨苦吃。
如果你家的老人还在坚持吃皮肉之苦,可以把这个讲给他们听。
还是那句话,时代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观念转不过来也很正常。
有时候你也得承认,就是他们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给我们提供了上大学、见识面、拓宽自己人生路的机会。
单就“没苦硬吃”这一件事,不能全盘否定老一辈那几十年的人生。
是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嘲笑、调侃他们的穷酸和落后。
文前最开始那北京姑娘,说是把父母房砸了,但也重新装修了。
虽然过程不太美丽,但好歹如愿让父母过上了应该过的好日子。
买了一盒稻香村的糕点,知道老人舍不得吃,会留给别人或是像以前一样放到坏。
她没抱怨或指责老家人扫兴,反而在每块糕点上都咬了一口。
吐槽归吐槽,别忘了换位思考,再遇到这样没苦硬吃的事,多哄哄。
既然踩着他们的肩膀享受了现下的良辰和远方,也试着劝劝他们:
-THE END-
●
作
者:
王耳朵
。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MBA智库(mbalib)经
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