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基础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码农翻身  ·  世界上最伟大最邪恶的软件发明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刚刚,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结果公布,备受热议 ... ·  5 天前  
程序猿  ·  JetBrains 官宣两款重量级 IDE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广东科学家成功实现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

广东基础研究  · 公众号  ·  · 2017-08-18 11:11

正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器官移植团队在副院长何晓顺教授带领下,经过多年临床与科研攻关,于今年7月23日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这项堪称“奇迹”的器官移植新技术,打破了国际上器官移植传统理念,有望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该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有望为生命科学的相关学科提供崭新的科学研究平台,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广东科学家破解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将进入2.0时代——中山大学何晓顺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 


        器官移植是二十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素有“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称。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志愿者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洗、低温保存、再灌注”的技术处理,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生的教科书。然而,近日,广东器官移植医生另辟蹊径,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在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这一创新成功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
     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的发明者,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教授。他指出,采用这项移植新技术,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者转赠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全新的发展前景



      
“不中断血流”器官移植理念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器官移植一直沿用的技术的先天缺陷。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有望重构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器官移植学科可望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该项技术突破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该设备的问世,是医学研究史上首次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这将为研究器官功能、器官间相互作用、器官离体治疗、器官功能修复等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突破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