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CIO网站的一篇文章,说Gartner 软件工程业务高级首席分析师 Philip Walsh预测:在未来的三年,AI将编写大部分软件,程序员将承担代码审核者的角色。
具体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
2025年,AI编码代理会自动化很多编程任务,公司会进行很多的试点和概念验证。
2026年,大家会搞清楚自主AI编码代理的优势和劣势,AI编码代理会有更高水平,更广泛的采用。
2027年,AI编码代理会在公司扎根,程序员的工作流程和技能组合将不得不调整和适应。
注意,这里说的是“代理”而不是“助理”(如GitHub Copilot,Cursor ),前者具备自主决策能力,你给它一个高层次的目标或者任务,它会自适应地解决问题,而后者只是根据指令生成代码。
AI编码代理将突破当前AI编码助理的界限,使AI原生软件工程得以出现。
AI编码代理大行其道以后,80%的程序员都需要提升技能,以适应AI接管以后产生的新角色。新角色之一就是:代码审核。
Gartner不愧是著名的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它在创造概念,制造名词,吸引眼球方面确实是一流的。
但是Gartner的预测看得多了,就祛魅了。
在Gartner的预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SOA。
2002年,Gartner就说“SOA是现代应用开发领域最重要的课题”。
2005年,Gartner预测到2007年,SOA将成为全球公司的主流,到2008年,SOA将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软件工程方法,将结束传统软件体系结构长达40年的统治地位,届时将有70%的企业在进行IT建设时会转向SOA。
实际情况怎么样呢?SOA根本没有达到“绝对优势”的地位,真正实施SOA的有几家呢?
现在SOA更是销声匿迹了,很多程序员都不知道SOA是啥了!
虽然Gartner拥有众多顶级的分析专家,它的行业研究报告,IT评测报告也被很多公司所信赖,但是不得不说,预测这件事儿,是一门玄学。
不过,预测有个好处,就是错了也没啥。
互联网虽然有记忆,但是大家都懒得去翻旧账。
比如年初Sora出来的时候,很多大佬(有些在IT界影响力还特别大)硬说这是世界模拟器,通用人工智能今年就要实现了,现在快年底了,通用人工智能呢?
但是没人会在意他们说过了什么,信息过载时代,他们的言论很快就被淹没、被遗忘了,这些大V依然可以呼风唤雨,用新的噱头继续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攫取流量。
那么AI真的可以编写大部分的软件吗?
我还是那个观点:现阶段不可能。如果我们把软件开发分为三个层次:系统级,模块级,函数级。
大模型对于函数级和模块级,在程序员的明确指令引导下,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办法让他从头去创建一个系统。
在大模型的底层能力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无论上层的应用怎么折腾,无论是AI编程助理还是编程代理,都无法取得质变,更不可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取代程序员的大部分工作。
无独有偶,今天也看到了一个Linus的新闻,Linus认为:“现在的AI 90%是营销,10%是现实,我现在对 AI 的态度是基本上忽略它,5年后才能看到人工智能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大佬依然是这么犀利,我觉得Linus说得有道理,现在得AI确实是炒作过度了,AI卖家秀和买家秀非常普遍。
最后,我这里也做个预测:“Gartner的预测是错误的”。 我们到2027年看看结果吧!
全文完,觉得不错的话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近期爆文:
被哈佛扫地出门,他发明了让无数程序员痛不欲生的编程语言,获得了计算机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