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束起搏不仅适用于希浦系传导正常的患者,也适用于传导存在病变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希氏浦肯野纤维病变将希氏束起搏进一步分类如下:详见附表一。
(一) 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正常的希氏束起搏:
a.选择性的希氏束起搏(S-HBP)
心电图需符合以下标准:
(1) 起搏刺激钉到QRS波起始点的间期(S-QRS)与自身希氏电位到QRS间期(H-QRS)相等;强调S-QRS间期是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从刺激方波的终末量至QRS波的起点(S-QRS= H-QRS)。
(2) 起搏后QRS波形态与自身QRS波形态一致,因为起搏和自身传导两种情况下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统激动顺序和去极化顺序是一致的,心电图上的QRS-T波形态的一致性可以证明。
(3) 能记录到单一的希氏夺获阈值(仅夺获希氏束),虽然在高输出时,右心室心肌的夺获可能会导致非选择性的起搏(心室和希氏束夺获融合)。在某些更高输出的情况下,除S-HBP以外可能还存在心房夺获,临床实践中该类型被认为是选择性HBP(一旦有单纯的希氏束夺获即被确定)。回顾既往文献中S-HBP有被描述成直接希氏束起搏、纯希氏束起搏或选择性-直接希氏束起搏等不同概念。
b.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
心电图需符合以下标准:
(1) 因为起搏点局部心肌的夺获出现delta波导致S-QRS间期常为0,起搏刺激信号和QRS之间等电位间期消失。但起搏点局部心肌的夺获如果未能产生提前的delta波,将可能出现S-QRS < H-QRS情况。通常仔细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还是可以看到局部心肌的激活。
(2) 希氏束起搏的EGM形态由于被几乎同时发生的局部心室起搏引起的全心室激动的EGM所掩盖,难于看到希氏束夺获的特征。
(3) 起搏刺激钉到QRS波终末(QRS end)与希氏电位到QRS波终末间期相等。
(4) 起搏的QRS宽度比自身QRS宽度要宽。
(5) 起搏后QRS波的整体电轴与自身的QRS波电轴一致,两者快速的dV/dt部分一致;因为心室夺获及相关去极化改变,起搏后T波与自身T波去极化部分形态会不一致。
(6) 通常有两个独立的夺获阈值—右心室心肌和希氏束夺获阈值:高输出时因为右心室和希氏束夺获波融合出现较窄的QRS波;低输出时因为失去了希氏束夺获出现较宽的QRS波。在某些情况下,右心室和希氏束夺获可能会出现夺获阈值非常接近而使形态改变难于分辨。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的判断标志就是在不同的起搏输出时会出现不同形态的QRS波,这是因为夺获的希氏束和局部心肌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融合造成。
(二) 希氏-浦肯野纤维传导存在病变情况下的希氏束起搏
永久希氏束起搏在具有束支传导阻滞以及房室结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研究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这些患者的HV间期可能是延长或消失的(在完全HV传导阻滞情况下)。这些患者希氏束起搏后的QRS波形态和间期可能与基线自身QRS波不一样,取决于希氏束起搏时束支组织被激活的程度与范围,以及逸搏点是否为束支或心室来源相关。刺激-心室激活(S-QRS)时间可能因为左束支近端的分支被激活明显缩短。心肌病患者存在广泛的心肌纤维化可能还合并外周传导阻滞以及中心希氏束病变,这种情况下起搏后QRS波完全正常化不太可能。以下标准是希氏束起搏在希普系传导有病变的定义。
a. 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纠正希氏-浦肯野纤维传导病变
(1)S-QRS ≤ H-QRS,H-V间期在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经常延长,希氏束起搏可通过输出依赖的潜在束支组织的夺获或虚拟电极极化效应缩短刺激-心室间期(S-Q间期)。在完全或2:1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选择性希氏束夺获可缩短刺激-心室间期,尤其在希氏束起搏电极位置在希氏内部传导阻滞点以下或纠正了潜在的功能性传导障碍。
(2)对于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后QRS波比自身QRS波窄,束支传导阻滞可以部分或全部被纠正。在HV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后QRS波比自身传导后的QRS波或逸搏更窄。
(3)起搏时心室腔内图不同于基线形态是因为纠正束支传导阻滞后局部激动传导方向改变所致。
(4)希氏束起搏会带来两个独立的夺获阈值:例如完左患者,2.5V起搏可能会纠正完左,继续降低到1V还可以夺获希氏束合并完左(完左纠正阈值2.5V,希氏束夺获阈值1V合并完左)。在随访中确认不同的阈值很重要,可以帮助程控最优化的输出束支传导阻滞被纠正。
b. 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纠正希氏-浦肯野纤维传导病变
(1)S-QRS 间期比 H-QRS短,因为心室融合夺获而导致delta波的存在,起搏刺激点和QRS之间等电位间期大部分情况下为0。也有S-QRS 间期比 H-QRS短,在刺激和QRS波之间存在等电位间期的情况,原因同前。由于束支传导阻滞被纠正,刺激到QRS终末(S-QRS end)的间期比希氏束到QRS终末的间期短。
(2)起搏后QRS宽度通常比自身QRS窄,但是在某些HV延长的患者,心室融合夺获的间期可能会超越束支传导阻滞被纠正所缩短的间期,导致起搏后QRS波宽度与自身相等或更宽。
(3)三个独立的夺获阈值经常会被观察到;例如一个完右患者,3 V起搏可夺获心室,纠正完右,2 V起搏可纠正完右但失去心室夺获,1 V起搏夺获希氏束合并存在完右;心室夺获阈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希氏束夺获阈值。
(4)胸导联和肢体导联的电轴正常,当RV融合在HV间期中时在QRS波形的起始有一个相对快速的dV/dt成份。
c. 选择性希氏束起搏而不纠正束支传导阻滞
(1)S-QRS间期通常等于H-QRS间期。不过,取决于希氏束电极与传导阻滞病变组织的相对位置以及夺获病变组织的特征,也有S-QRS间期大于或小于H-QRS间期。
(2)起搏后QRS宽度与自身QRS宽度相等。
(3)希氏束起搏电极的心室电极记录的局部腔内图不受起搏伪迹影响。刺激-心室间期与HV间期相当。
(4)仅有单一的希氏束夺获阈值(希氏束合并存在束支传导阻滞)。
d. 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而不纠正束支传导阻滞
(1)S-QRS间期小于等于H-QRS间期或为0,取决于预先激动的程度。
(2)起搏后QRS波宽度会比自身QRS宽度大。
(3)希氏束起搏的EGM形态由于其被几乎同时发生心室起搏所引起的心室起搏EGM所掩盖,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看到。
(4)通常可以观察到两个夺获阈值(希氏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阈值,只夺获右室的阈值)。心室夺获阈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希氏束夺获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