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楚雄彝绣出山出海,需要我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青年传承人,并充分了解海外市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更广泛地结合、碰撞出新。”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彝绣传承人、楚雄州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对中新网记者如是表示。
图(左一)为金瑞瑞。 金瑞瑞 供图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历史,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千年来,一代代彝族绣娘用一针一剪一丝一线,赓续传统技艺,形成文化深厚、图案秀丽、针法活泼、色彩浓郁的独特刺绣风格。
金瑞瑞出生于楚雄州牟定县蟠猫乡,受母亲影响,她毕业后选择回乡将传至第八代的彝绣手艺传承下去。
近年来,楚雄州加快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全国首个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为企业和绣娘搭建更广阔的彝绣产品展示销售平台。
乘着彝绣产业发展的东风,金瑞瑞将“杰鲁彝绣”发展为当地彝绣龙头企业,与1000多名绣娘合作。她开拓市场,将彝绣产品推广至福建、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
2016年起,彝绣走出大山,走向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等舞台,“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饰在海内外广受好评。此后,楚雄的彝绣企业开始陆续接到海外订单,2022年1月,金瑞瑞的公司签订一笔出口英国的订单,共6500套彝族服饰。
楚雄彝绣走出国门,让出生山村的绣娘们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金瑞瑞发现,外国客商对于传统古老的非遗技艺兴趣斐然。她表示,彝绣能绣万物,绣品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传统技艺也正是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今年我将持续关注并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措施,让包括彝绣在内的所有非遗都能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上得到更多扶持。”金瑞瑞说。
“Z世代”哈尼族政协委员杨钰尼:
用非遗“密码”解锁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深受激励。”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3月6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95后”哈尼族基层文艺工作者,她认为,创新性地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之一。
杨钰尼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哈尼梯田文化传承践行者。2015年,正在上大一的她创办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同时申请成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教学点,希望让当地孩子走上更大的舞台,把哈尼族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
图为2023年8月,杨钰尼组织多民族民间艺人与红河县儿童面对面交流,进行哈尼儿歌、古歌、乐作舞户外文化教学。受访者 供图
8年来,杨钰尼累积培训学员3000余名,越来越多的学员通过歌舞艺术考上大学并加入非遗传承。而返乡创业的她也成为以文化振兴乡村的一员,2023年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去年3月,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杨钰尼提出《关于加大活态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今年,杨钰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以哈尼梯田多重文化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建议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制定哈尼梯田非遗保护传承奖补办法、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一批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通过深化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过去一年,深入一线的学习、调研让我感受颇深,深刻认识到全国政协委员的责任。”杨钰尼称,去年以来,她通过院坝协商、专题讲座等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回到母校湖南科技大学,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非遗文化和创业经验;走进基层,了解哈尼梯田农户诉求、与民间文艺家研究讨论哈尼古歌、乐作舞创新发展……
作为云南民族街舞团的一员,杨钰尼和伙伴们把街舞、现代舞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和非遗文化创编起来,让非遗变得“酷”“帅”“美”“潮流”,并以此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杨钰尼到红河县宝华镇朝阳小学开展哈尼梯田文化传承课堂。受访者 供图
“去年以来,我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利用寒暑假期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开展了乡村调研、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杨钰尼说,现在会唱哈尼古歌、跳乐作舞、懂民族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各级政府除了要保护哈尼梯田等看得见的物质遗产,更要对生产技术、歌舞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
为此,杨钰尼坚持开展公益性培训,推动非遗进校园、美育进校园、歌舞进校园等活动。“要从娃娃抓起,汇聚青年力量,创新性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她说,希望通过培养村民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和需求,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文创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非遗不是散落尘土的老物件儿,而是生命里的活化石,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杨钰尼说,“我会继续组织参与送艺下乡、公益培养艺术人才等活动,助力非遗和传统文化绵延赓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全国人大代表郭进:
建议加强对基层博物馆科研职能的支持力度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传统的展览与知识普及已不再能满足人民对博物馆的多样化需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好收藏、展览、科普宣教和科研职能。但是目前,许多基层地方博物馆存在资金不足、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问题。他认为,不做科研的博物馆是没有活力的。郭进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博物馆自身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职称评聘比例,加大基层博物馆高级职称的比例,畅通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和上升通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职能。“每个博物馆哪怕有一两位真正的静下心来做好科研的人员,这个博物馆就会不断发光发亮。”
全国人大代表万立:
建议健全反就业性别歧视机制 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建议设立预制菜行业市场准入门槛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预防就业性别歧视在中国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可操作性和可适用性有待提高,职场中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万立建议,首先要健全反就业性别歧视规则体系,为司法和行政机关打击就业性别歧视提供明确指引。其次加强反就业性别歧视监管力度,提升就业性别歧视打击实效。此外,除反向打击企业违法行为外,还需发挥正面激励的作用。万立表示,建议建立企业保障妇女权益奖励机制,通过对企业进行正面激励,提高企业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就业方面的积极性。
他还表示,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食品行业瞩目的焦点。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预制菜产业的产品标准不完善、市场监管薄弱等问题屡见不鲜。万立建议,设立预制菜行业市场准入门槛,统一行业标准;建立预制菜产业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以消费者知情权为核心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通过法律明确使用预制菜的商家应尽告知义务;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云南怒江大峡谷走到北京,全国政协委员韦昌深知行路艰难。此次全国两会,她准备了三份提案,都与“路”有关。
韦昌从小生活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镶嵌于云南西北边境,拥有“四山夹三江”的独特地貌。境内怒江奔腾300多公里贯穿南北、高山峡谷占据全境98%以上的面积。1954年怒江州建立时境内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座像样的桥,只有600多公里人马驿道。
自2013年当选云南省人大代表以来,韦昌就聚焦在“路”上,为修建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至怒江州福贡县公路鼓与呼。目前,这条维西至福贡唯一一条等级公路正在修建中。
2023年,韦昌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从人大代表到政协委员,韦昌依然为“路”奔走。韦昌所提的《关于将G700兰福路纳入“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提案》得到了承办部门的答复。“听到兰福路被纳入‘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时我特别激动。”韦昌说,“很开心能够为家乡道路建设出力。”
这些年来,韦昌为“路”奔走,感慨万千。“现在所有村都通了路,桥也相当多了,父老乡亲不会再被困在大山里了。”
如今,怒江全州实现了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和100%通邮。138座虹桥飞架“三江”之上,另有655座公路桥梁接力山川之间,平均4.3公里就有一座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6884.202公里,“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
韦昌曾经的艰难上学路也已成为怒江“美丽公路”中的一段。“当时客车一天只来一趟,没赶上车就只能第二天去报到。”韦昌回忆起在怒江民族师范读书的情形。如今,全长288公里的怒江“美丽公路”贯穿怒江大峡谷,游客可畅游怒江风采。“这些年来怒江自驾游的游客变多了,旅游也发展起来了。”韦昌自豪地说。
发展仍是进行式。“怒江州目前还无铁路,客货运100%依靠公路运输。另外高速公路网留白多、密度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重道远。”韦昌说道。2024年,韦昌聚焦家乡的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准备了《关于加快实施云南省保山至泸水铁路的提案》《关于将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的建议》等提案。
保山至泸水铁路已纳入国家和云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其南起保山市蒲缥站,止于怒江州泸水市,未来将打破怒江州作为云南省唯一没有铁路地州的现状。
除此之外,韦昌聚焦片马口岸编织起走出国门的高速公路愿景。片马口岸是中国到缅甸和印度北部距离最近的地区之一,正朝着资源开发、加工、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综合性口岸发展。
为加快怒江高速公路项目推进,形成攀枝花—丽江—剑川—兰坪—云龙—泸水—片马的快速运输通道,韦昌建议将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并针对目前泸水市城区至片马口岸仅有一条84.05公里的低等级公路,建议将已建成的G5613保泸高速公路终点由泸水城区延伸至片马口岸。
“下一步,通过片马口岸至缅甸葡萄县至印度公路的建设,可以打通我国经缅北直达印度洋的国际运输通道。”韦昌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策:
打造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策3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云南铁路从“末梢端”成为“前沿端”,打造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丘陵、台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5%。峡谷深邃、大江奔涌,铁路建设艰难,26年前的云南仅有铁路里程1900多公里。
2月22日,中老铁路云南钢材出口专列首发。刘昊亮 摄
过去20多年间,云南相继建成通车南昆铁路、昆河铁路、大丽铁路、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大临铁路、中老铁路、弥蒙高铁、丽香铁路等。如今,铁路里程超过5000多公里,从高原到沿海、边疆到内陆、国内到国外。
云南铁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徐安策认为,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云南背靠14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又面向约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云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徐安策说,今天的云南,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梢”;今天的边疆,不再是偏远、封闭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
中老铁路就是最好的例证。自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4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2900万人次,货物运输超3300万吨。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2700多种。货运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国家,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显现。
“开放是必由之路,我们发展立足于云南边疆,出路在扩大开放。”徐安策表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全力打造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徐安策称,云南铁路将紧密衔接中老、中越、中缅以及京昆、滇藏、沿边等大通道布局,打造便捷连接周边国家、连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运输通道,完善快速沟通主要城市群的省际运输通道。
向南,全面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服务推动中老泰铁路建设、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连通;向西,服务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通达印度进南亚;向北,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向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衔接。
此外,云南铁路还将着力打造覆盖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国际陆港,探索建设货物为主、以货带人,铁路为主、多式联运,企业为主、大进大出的外向型集货中心,为国际陆海大通道装上“动力之芯”。
(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