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秒钟看清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很大程度决定着他的人生走向。
而读书,就是提升认知,扩展思维,解除迷茫最好的方式。
杨绛先生曾经收到一位年轻读者的来信,信中多处抱怨社会浮躁,人心难测。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限的,当认知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思考时,便容易想的太多,而且结果往往是从别处找原因,看不清自己。
记得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时,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
安迪在取得监狱长的信任后,借机请求去图书馆工作,在这期间,通过他连续六年申请扩充图书馆的书籍,终于收到了寄来的旧书。
随后,他又帮助二十多位狱友学习,指导他们看书,提升自己,考取高中学历。
这段时间的学习,足以让这些人在出狱后,一改往日的无所事事,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而他自己也没有因为在监狱中就放弃学习,他通过读书,坚定自己的内心,一步步走到计划成功实施的那天。
如果不知道前方的路该走向何处,不如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阅一篇好文。
⒊
大怒时运动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被情绪支配的人生有多可怕?
上学时和同
学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伤及他人祸及自己,但怒气值却没有因此而减退;
工作后行事太过情绪化,一时生气便冲动做事,延误工作进程,可情绪也没有因此而缓解;
与人相处太过任性,要求所有人都由着自己心情的好坏,与朋友渐行渐远,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快乐。
有人说,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能够控制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情绪需要的是宣泄,而不是压抑在心中变成顽疾。
运动,便是让你远离阴霾,重获新生的最佳途径。
心理学研究也有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要小很多。
运动,就相当于将心里长出的杂草做一次清除,唯有留出多余的空地,才能让内心住满阳光。
与其将所有的怨气压在心里,不如去跑步、攀岩,让身体的放松带动心灵的放松。
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的那样: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⒋
独处时自省
随着年岁渐增,越来越理解那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中年以后,一个人在自己独有的空间里思考问题,要比很多人坐在一起喧闹舒心的多。
利用独处的时间看清自己,本就是一个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绘画大师齐白石一生作品无数,世人将他的画比作“引领中国画作的风向标。”
齐白石88岁高龄时,诗人艾青曾带着他年轻时所作的画作拜访过他,想让他鉴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