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仟
2017年的上海电视节,最热的关键词:当属消费升级、文化自信。
比如前晚,优酷举办的“奇妙夜”上,一口气宣布要做20余档泛文化娱乐类产品。
在文化热潮兴起之前的几年,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很坦白:“做这类节目招商比较难,播放量也没有办法比。”
杨伟东
但是,因为认定它有市场潜力,优酷一年前就开始布局泛文化,从《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到《圆桌派》、《了不起的匠人》等,护城河挖得早、且越来越深,市占率甚至超过了70%。
为什么优酷这么敢“赌”呢?据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王平介绍,类似《2017晓说》、《圆桌派》这种文化节目已经形成了一批稳固受众,用户粘性好,收看完成度甚至高于综艺,且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占比非常高。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优酷总结了这类节目走红的规律:把将这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称之为“白话文”,同时把这种以文化为基本属性的,以知识分享、智慧输出、精神愉悦为基本使命的类型节目,都称之为泛文化节目。
那么问题来了,优酷要做什么样的泛文化类节目?它未来的商业化路径是什么?这对优酷、对行业而言,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呢?小娱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李敖、王珞丹、吴晓波…
大咖来袭,泛娱乐节目做出新意?
说实话,在优酷“奇妙夜”现场看到王珞丹也是蛮震惊的。
她竟然要做一档名叫《你好!老傢伙》的纪录片,甚至已经筹备了近两年。
王珞丹
具体怎么玩?据说在这个节目里,她会驾车开启一段寻找传统手工艺的旅程。除了寻觅传统匠人,还会亲身体验并见证传统手艺变身时尚爆款。
相比以前传统略枯燥、古板的传承类节目,王珞丹除了是主持人,她的公司更是出品方之一。不难想象,这节目一出生就自带年轻、时尚的标签,除了画面美、人更潮、视野更开拓外,小娱也蛮期待她做出代表年轻人视角、有料有趣的内容。
当然,除了人气明星加盟,在优酷的20余档节目中,还有很多题材新颖的内容。
比如说,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将以物为证,在《观复嘟嘟》中穿越历史与当下。吴晓波将集结10位新锐匠人在60天之内冲击淘宝销售千万成就梦想,打造一档名叫《造物者》的节目。再比如,主持人尉迟琳嘉还会主导做一档“师道挑战”类节目——《野蛮学院》,本质上这也是优酷的首档大型互动知识对抗节目。
马未都
今年年初,83岁的台湾作家李敖被曝罹患恶性脑瘤。但李敖却说,他想做一档《再见李敖》的节目,通过和故友小聚的‘对话’,与这个世界的告别。
李敖
综上,未来将有50位文化大咖一起打造20档泛文化节目,包括真人秀、脱口秀、轻综艺、纪录片四大类型。但不管是什么类型,他们的出现,除了让文化产品更有趣、新颖、接地气外,更有意喂饱真人秀时代网友越发空虚、饥渴的灵魂。
或许,当有人像优酷这样,花大力气、大价钱做出有趣的“泛文化产品”时,市场更能清醒地意识到:“并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文化类的节目,而是他们需要这些内容用更懂自己的方式表达。”虽然不能求速成,但好在有人愿意孕育市场。
高而不冷的泛文化产品
如何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在奇妙夜现场,杨伟东指出:“优酷将发挥一路积累下来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泛文化内容付费观看新模式,通过丰富的泛文化内容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
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也就是泛文化产品如何商业化的问题。
以时下被炒得最热的纪录片为例。
据悉,优酷将与《本草中国》的制作出品方云集将来合作,再加上安徽卫视,三方联合开发、出品美食题材的纪录片《缤纷水果传》。
《水果传》
小娱很好奇,纪录片的生意好做吗?为此,娱乐资本论采访了云集将来董事长干超,他表示现在的市场,跟以前比,苦日子算熬出头了,还是比较赚钱的。以他们公司为例,目前就已经实现了80%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