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洞察
更真实的视角,更有深度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上海5名公职人员被查 ·  2 天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3 天前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洞察

法院判了,轿车司机无罪!

新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9-05 20:58

正文

各位,我是太守。
9月4日,有媒体报道了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一个交通肇事案件的判决。
行人周某闯红灯过马路,碰撞到骑行电动车的林某致其摔倒,进而被小轿车碾压。周某见状逃离现场,而林某于当日抢救无效死亡。
判决结果是:
周某被判两年半徒刑,轿车司机无需承担责任。
这起案件并不复杂。法院认为,该案中关于小轿车司机的责任划分,关键就一点:
小轿车是不是正常通行。
这个解释是基于事实和法律做出的,令人信服。
当然,这让人不得不说河北骑行小男孩儿被碾压身亡的案件,目前该案还在走相应的程序,而外界对此事的讨论如沸如羹。
涉事的小轿车司机已经被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批准逮捕,这意味着案件已经进入刑事程序,而不是很多人意味的交通事故民事责任。
尽管外界关注度居高不下,但不幸离世小孩儿的父亲,以及组织这次骑行的人,截至目前他们却都如同消隐般保持了不寻常的沉默。
责任似乎都在指向那个辛苦打工养家的小车司机,如果最终“过失致人死亡”罪名成立,那等待他的可能是长达数年的牢狱之灾。
希望这件事情早日有一个公断,给死者家属,小车司机还有社会大众都有一个合法合理的交代。
当然,与上海案件相比,河北这个案子案情有自身复杂之处。
第一,事发的道路究竟是不是法律规定的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道路”。
这一点对于界定事件究竟是“交通肇事”还是“过失致人死亡”有决定性意义。
在以往一些案例中,比如“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廖开田危险驾驶案”等,可以看出,在实务中对“道路”的认定,是有开放性、扩大解释趋势的。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简单来说,无论单位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路段、停车场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收费还是免费、车辆进出是否需要等级, 只要允许不特定的社会车辆自由通行,就属于“道路”。
再简单一点,只要这条路没有采取封闭措施,就可以归类为法律所指的道路。
而事发时的路段,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封闭措施?是否知道这条路已经有村民自由上下了很长时间?
第二,小车司机到底有没有“过失”的错误。
过失实际上是没有尽到两种义务:
一是过于自信过失中的避免义务,应当避免而没有避免;二是疏忽大意中的预见义务,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这些应当预见的义务或来源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或来源于社会习俗。
换言之,风险是一般人可以预见的,而不是抽象的畏惧感和不安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