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忘路
文艺地浪来浪去,有趣地讲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人到中年没有爽文,只有不服输的“中年犟种” ·  6 小时前  
正午故事  ·  独自跨年济州岛|正午故事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向婆婆的食物囤积癖开战,我拯救了冰箱和生活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从小被古文喂大的孩子,原来都是“学霸体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忘路

给我一个深入你的机会好吗?请不要不识抬举。

大忘路  · 公众号  · 杂志  · 2020-12-06 13:53

正文


大家有过迷茫、低谷、困难的时候吗?都是怎么走出来的?

昨天我在理想国咖啡馆看了一本贾樟柯的书《问道》,其实是他的电影《语路》中的十二位人物的深度访谈。

贾樟柯在序言里写到他是个容易忧愁的人。高考前有一天,他被深不见底的未来吓哭了。他的恐惧每个人都有: 十八岁前的日子清晰可见,之后的大片岁月却还是一整张白纸。

人到中年,依然会有忧愁上身。人在低谷的时候需要有人聊天。贾樟柯想出来的办法是,拍部片子,找那些已经走出一片天的过来人,谈谈他们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聊他们走出艰难岁月的智慧和勇气。

说实话,不要封闭自己,多跟朋友聊天,多从朋友身上获得勇气,这也是我近年来最大的感受。

虽然每个人都是在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但别人的故事会鼓舞你,告诉你:加油,你很棒!



我有一段时间还蛮消沉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久了,看到外部世界在改变也懒得去更新迭代自己去适应。

曾经有人骂我“活该你写一辈子公众号” ,我现在想想也挺好的,起码不用改变。

有个朋友看到我这不成器的样子气得跳脚,他说我太看轻自己了,我应该把我累积起来的经验用起来。

半年前他建议我开课程,这事现在也很多人在干。一来可以赚钱,二来更系统地梳理我的经验。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怕教不好被骂,我更怕没人报名,多尴尬啊。

后来我去学画画,认识了一位很喜欢的老师,就叫她李老师吧。她原本是个很孤僻的人,更因为自己的性取向遭受过校园暴力。后来她通过画画表达自己,靠画画赚的钱都捐去做公益了。

我上她课的时候蛮自卑的,因为同期的学生都是 00 后都很会画,我一个 30 岁的零基础小白,被打击到不行。

有一次上课她专门拿我的作业出来点评,夸我有毕加索的思维,要我好好珍惜初学者的想象力。

上完课也会有专门的交流时间。有因为去看她的画展而结缘成情侣的,有因为她的画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的,也有为了攒钱报她的课大一就去做兼职的。各种各样被生活锤过的人,都被治愈了。

好想成为李老师那样很棒的人哦!

如果人与人能建立起这样的联结,那真的是很温暖的事情。

与他人创造一段美好时光, 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的 氛围 ,使我产生了当老师的念头。


我的其他顾虑是怎么被打消的呢?

荒木飞吕彦写了一本教画漫画的书,他知道看完这本书就能当上漫画家的人可能寥寥无几,甚至只有那么一位,但他乐意只为 那个人 写这本书。

有一个关注了我们大忘路 5 年的朋友说,他因为大忘路,找到了毕业后想要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干新媒体,传递价值。现在他是一个蛮红的大号的主编,还挺为他高兴的。

虽然是无意中帮助了他找到职业方向,但确实也让我觉得写公众号这件事还挺有意义的。

所以我想通了,如果我热爱这件事,而这件事能给他人带来价值,哪怕只有一个人报我的课程,那也是值得的。

好闺蜜听说我有这个想法后,非常支持我,说她肯定第一个报名。她刚开始创业,她想学习表达逻辑,然后好好发朋友圈,打造个人品牌。

我突然发现,其实提升写作能力还挺重要的。工作中需要给领导写总结,生活中需要发朋友圈展示自己,看完一部电影一本书想做笔记,在社交平台上交友需要通过聊天吸引对方,看完偶像演唱会发点什么 ,跨年发点什么,秀恩爱发什么,都需要写作能力。

好好写作就能好好沟通。


我又去找那个朋友,跟他说,我想试试。

我先去了他的公司分享了一次新媒体经验,意外的发现我的一些写作和创意上的方法论还挺管用的。

我开始了漫长的打磨课程的过程。看了很多教写作和创意的书,研究了市面上已有的课程,每天都闷在家里,又让我陷入一种 完美主义 的焦虑中。

所以我决定先跟你们聊聊。

今天晚上 21 00 我在 cctalk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