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从小被古文喂大的孩子,原来都是“学霸体质”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胡吃海塞的春节后,不出意外需要喝点熟普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人到中年没有爽文,只有不服输的“中年犟种”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08 21:00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静思

用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我的蛇年开始,天崩开局不为过。
2024年的最后几天,伴侣踢球把左腿弄骨折了,虽然四肢只折了其一,但这实际上意味着他其实折损了三肢——因为双手要用来拄拐。这个境况对于家有俩娃、没有外援支持的我来说, “灭顶之灾” 夸张了,但时时刻刻在上演现实版的《极限挑战》是真的。
我作为家里唯一的成年人幸存者,只能在奶瓶、尿布、灶台和作业本之间艰难求生,同时兼职保姆、厨师和心理疏导师,让全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正常运转下去。 另一半的伤筋动骨终究殃及池鱼,让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负重前行。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屋漏偏逢连夜雨,每年冬季正是孩子们刷病毒历劫的时候,我家一个八岁、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轮流打怪升级,从普通感冒、诺如病毒、到流感,一应俱全地把病毒库刷了个遍。圣诞假期,学校放假半个月,全家轮流东倒西歪、厕所招待我们应接不暇。

命运待我绝不止如此,最大的招儿我还没放呢——我们半个月后要搬家。

《小满生活》剧照
就算把重活和脏活外包给了搬家公司和清洁公司,但光凭我一己之力整理、打包、拆箱一家四口的全部家当,这工作量神仙听了都得在封神榜上给我留个VIP席位。现在,我们已经入住新家半月有余,一切收拾妥当、尘埃落定。但回想起半个月前的那段日子,我全身肌肉的酸痛记忆尚在。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就像被罩在了一个黑色的口袋里,你能感受到周遭的流动和变化,但就是看不到光。
不幸遇到了天灾人祸,可谓是人生至暗时刻,但对于更多在风平浪静中前行的普通人来说,如常生活接连遭遇变故、几件让你不舒坦的事情同时上赶着追着自己跑时,也容易陷入自己的至暗时刻。 顽强的中年人,也不过是血肉之躯,只是凭借着一股迫不得已、又不愿轻易低头的劲儿,才把生活的方向盘一直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前半生》剧照
身处至暗时刻,我听到最多的鼓励就是父母、亲戚和朋友们反复说的“你加油”。说实话,这正是我当时最不想听到的三个字。当然,大家这么说也是出于好意,鼓励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人际沟通方式,我们用的得心应手、习以为常。

为什么人到中年,不再喜欢听到“你加油”这样的鼓励和安慰呢?很简单,因为大家已经非常非常努力了,能扛下来的事情自己早已默默吞掉。 “加油、努力”这样的词只会让人觉得自己的辛苦被轻描淡写,甚至有种“你还不够努力”的隐含意味。

《小欢喜》剧照

前段时间,我和一位很年轻的朋友聊天。她去年大学刚毕业,就猝不及防跌进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考研没上岸、工作没着落、谈了四年的校园恋情随大流迎来了分手的结局。她不想待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更不愿回老家。于是23岁的她买了一张硬座票,去上海当沪漂。

我听完她的遭遇,感叹这届年轻人真不容易之余,竟然有点羡慕:年轻真好,有选择一走了之的权利。 有家有娃的中年人,只能继续留在旧的泥泞里,挣扎出一片“勉强过得去”的生存空间。

《三十而已》剧照
年轻的时候,也愿意听加油和鼓励、让“鸡血”和富有感染力的言辞在自己全身筋骨里流通一遍,很容易满血复活。因为那时涉世未深、朝气蓬勃、面对世界和未来一切可期,加油就等于喝彩。 中年后,再听不进去鼓舞人心的话语,是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不再是你拼尽意志力去一鼓作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实的重压无限循环、反复出现,它们轻易吸光你的体力、精力和智力,让你每一天都是在责任和疲惫之间周旋、硬撑。中年人不缺一头扎进生活漩涡的行动力和努力。

如果一个中年人和你抱怨、吐槽或者发朋友圈揭露自己近期的逆境,他想要的大概率不是鼓励、不是“你也太厉害了吧”“你好强啊”之类的赞扬、甚至不是帮助, 他想要的是一个被听见、看见的渠道。在这里能够有人共情他,知晓他的不容易;可以劝说他休息一下、照顾好自己、躺平缓缓也无妨;甚至是“骂醒”他,干嘛那么拼,多向生活耍耍赖皮又如何呢?

失去了撒娇资格的中年人,也想偶尔卖个惨、撒个泼,当一回祥林嫂,对自己的生活碎碎念一通。然后,好去迎头接住生活精准抽过来的鞭子。

能够用不动声色的态度——而非鼓励——去放任一个中年人在至暗时刻耍一阵子赖皮,说明你是理解他的。 因为,中年人终究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至暗时刻。

《黑暗荣耀》剧照
《命运》里的蔡屋好是闽南海边小镇一名渔家女子,从蔡屋好活成一大家子人的阿太,99岁的她一生都在谱写自己不断与至暗时刻交手、反击、再交手的故事。

蔡屋好出生在三代单传、重男轻女的家族,先是入赘的父亲忽然远走出海、抛妻弃女;爷爷因此衰颓郁而终,耗尽家财的厚葬后,奶奶过了几年也相继病故。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妹妹,满怀无奈与迷茫、成天四处求签问卜,却被当地神婆预言蔡屋好命中无子无孙。不认命的蔡屋好嫁给神婆的儿子后,试图为家中重燃希望。 然而,婚后经济困窘、她虽苦心求子,却饱受不孕之苦,又遇上丈夫因战乱与征兵纷纷离散。 幸好,她先后意外收养了三名弃婴,为子女而活才把日子过了下去。 期间她携带着婆婆、三名子女和自己的妹妹,遭遇过饥荒、战争、亲人离散海外多年。 晚年的蔡屋好成为了阿太,相继送走了女儿、与自己相依为命多年的妹妹、亲历两个儿子病逝和自杀,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句点。
别人的至暗时刻,是偶尔造访;在时代和命运的夹击下,蔡屋好的至暗时刻是浩浩荡荡。读她的故事时,我一直感叹普通人怎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去挺过命运一次又一次的痛击、走出生活布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

总结下来,也无非靠得是躺、忍、扛三个字。

《我是余欢水》剧照
寻不到“凭啥是我”的答案时,就在那张老藤椅上闭眼躺着、睡着,让时间或安慰、或麻木自己;一家五口遇到饥荒口粮不够,就把存储的地瓜干每日三片变成两片半,忍过饥饿等下一顿到来;两亩地不够养活全家,就带着自己的小身板去码头当搬运工,扛起的是物资、更是全家人的明天。

命运的大招接连不断,人对抗的方法亘古未变。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至暗时刻也被自己跌跌撞撞走了出来。这套组合拳放在今天,依然好使。

认识的一位朋友,当初硕士毕业时,导师为了做人情把他的全部学术成果拿去给别人;申请出国读博士,成功拿到全资奖学金录取,因为专业敏感签证未通过;期间,母亲查出癌症早期,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他只能搁置学业,一边找工作、一边照顾母亲,人生至暗时刻来临时,不会仁慈地提前通知你,只能一边熬、一边做、一边等。

《黑暗荣耀》剧照
兜兜转转几年,他也挺了过来,母亲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借助跳板工作成功考上了公务员,有了稳定的收入。虽说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追求,有些可惜,但终究向阳而生了。

还有一位亲戚也是如此,家里六岁的女儿诊断出急性白血病,她目睹了女儿皮肤的瘀斑、牙龈出血、晕倒、以及因为免疫力下降反复出现的发热。两年半的治疗中,又看着女儿剧烈呕吐、口腔溃疡、严重感染、以及时不时并发症导致的被迫住院。完成治疗后,她又心惊胆颤地等了五年,确诊没有复发后,被医生宣布女儿痊愈的那一刻,她才看到了世界的光。

《亲爱的小孩》剧照
我说,我也有孩子,真不敢想象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她说,就一边向生活磕头求饶、一边和它死扛到底,这么一天天过下来的。
《命运》里写道:“人们就这么披着容易的理所当然的外壳,不容易着;好多人如此艰难而又必须沉默的蹚过一个个日子”。但不要小瞧了这份“沉默”,它的底下蕴含着中年人的韬光养晦、苦心孤诣、厚积薄发、沉毅笃行。 这是为什么中年人才不需要“你加油”这样的鼓励和安慰,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我们有自己的方式走出去。
就像呼兰讲过一段脱口秀:中年人和一群年轻人去玩鬼屋,面对跳出来的鬼,年轻人吓得四散逃开,中年人最是淡定。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比鬼屋残酷多了。淡定的中年人看着杵在面前的那个鬼,心里想的是:虽然我跑不动、也跑不掉,但鬼你也neng不死我!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