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涉及3省→ ·  11 小时前  
新华社  ·  广西发现新物种 ·  昨天  
人民日报  ·  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  4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免费乘坐!哈尔滨明日起开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南海岛礁防御火力还比不上美军一艘驱逐舰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6 21:33

正文

英国路透社14日爆料称,美国一家智库公布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在南海岛礁上部署了武器系统。对此,中国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外媒公布的卫星照片看,中国在上述岛礁上只是简单部署了近防炮,这属于最低限度的武力,而且是纯粹的防卫力量。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南海岛礁面临的危险程度并未降低,仅部署这些近程的防空系统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南海岛礁的基本防卫需求。

据称部署的是近防炮


美国智库公布的卫星图片


美国智库公布的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南海岛礁上通常部署3-4套近防炮系统(或称末端防御系统),这些火炮通常部署在岛礁轮廓线附近,或者岛礁上重要建筑周围,对重要目标形成拱卫之势。从图上尚不能分辨出这些火炮的具体型号,不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认为,这类近防炮通常是多管速射炮,应该类似中国陆军通常装备的“陆盾”或海军舰艇装备的730近防炮或1130近防炮。这类火炮通过火控雷达或光电系统进行控制,对来袭导弹的有效射程通常在3公里以内,对较大型的目标防卫距离可达5公里。该专家表示,除了路透社刻意强调的上述高炮外,应该还有一些必要的雷达设施。
    

这类武器典型的防御目标是来袭的巡航导弹、空地弹药。通常用来拦截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漏网之鱼”,如果独立作战的话很难应对现代化的空袭。当然,上述系统也可防御低空抵近的飞机、直升机或者近距离的小艇。但由于火炮射程较小,如果单独作战的话几乎不太可能独立应对海面舰艇和空中飞机的攻击。现代舰艇舰炮和机载武器的射程普遍超过了近防炮的防御范围。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这些武器属于最低限度的军事存在,其防御目标仅限于部署的岛礁。


我岛礁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


相对于这些有限的武器装备,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威胁实际上与日俱增。美国始终对在南海搞“航行自由”不死心,最近又有加剧的趋势。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访问澳大利亚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日前声称,将于明年派出F-22战机前往澳大利亚参加联合演习,以抗衡中国。他还声称:“如果中国继续在南海采取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动,美方已做好准备在南海对抗中国”。美国不断派出航母和驱逐舰到中国南海岛礁周边进行所谓的巡航,不断向南海周边基地增兵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中方的安全。实际上,不必一个航母打击群,一艘“伯克”级驱逐舰的火力就已经远超路透社报道的中国在南海岛礁上部署的武器装备的火力之和。

F-22

    

另外,不少南海国家也在私下里大搞军备建设。据越南媒体报道,近日,俄罗斯为越南制造的第6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由荷兰Rolldock Star号货船运送,从圣彼得堡启程开往越南金兰湾。该潜艇不仅能够对水面和水下目标实施攻击,还能发射“俱乐部”巡航导弹对岸上目标进行打击。去年4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网站信息显示,越南购买的是俄制“俱乐部”导弹的对地攻击版本。该导弹配备在“基洛”级攻击潜艇上,将对中国岛礁上的设施构成重大威胁,其打击的突然性强、威力大、精度高。有专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是中国在岛礁上部署武器的重点盯防目标。另外,越南还在南海大肆填岛造礁,有些岛礁就在中方岛礁附近,如果越南岛礁上部署远程打击火力,也会威胁到中方岛礁安全。


现有武器火力远远不够


专家表示,仅仅在南海岛礁部署少量高炮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防卫需求的。中国在南海岛礁的防御部署要做通盘考虑,形成侦察、指挥、通信、打击的体系配置,并根据岛礁大小和位置形成有一定纵深的梯次配置。可以在较大型的岛礁上部署远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大型的反舰和防空系统以及指挥系统。小的岛礁可以部署近防炮或者中近程防空导弹,毕竟目前的主要威胁仍然来自天空。这种部署一定要形成体系和相互掩护,才能应对一定强度的威胁。特别是防空系统,要想在强烈电磁干扰条件下有效完成保卫任务,必须形成战术级单位部署。当然,中方也可以预先建设一些阵地,必要的时候临时部署大型防空系统。

    

专家强调,中方在岛礁上部署武器系统应尽量考虑和舰艇上的武器系统实现兼容。有事时,南海岛礁上的防卫力量必然要与海军舰艇部队进行协同。这首先要求岛上装备系统与海军舰艇不能形成电磁互扰,一种理想的情况下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本报特约记者 李 强 本报记者 刘 扬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