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2025年放寒假及做好寒假相关工作的通知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2025年寒假期间学校管理运行、服 ... ·  3 天前  
武汉大学  ·  武大→北大:4个第一还能继续做室友吗? ·  5 天前  
青春川大  ·  冬日川大|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小确幸 ·  4 天前  
青春川大  ·  冬日川大|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小确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榆中记 | 一年 两年 三年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8-02 21:00

正文

文字 | 梁宸

播音 | 陆君瑶 吴博

音频后期 | 陆君瑶

图片 | 萃英在线摄影部

视频 | 葛娃斯工作室

编辑 | 陈君宜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

没有精彩刺激的情节

它只是我们每天最简单的生活

它过于平常

你或许过于熟悉它的每个细节

以至于不想看下去

但,若你能够看到最后

你或许会在其中找到自己

亦或许会唤起独家记忆

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

都将有,或是会有一个榆中

那么

故事就开始了——



1

初见


写下题目的时候刚刚入伏,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想起一年前大概也是这个时候,西安的天气已经热得发了狂,白亮的日光舔舐着每一寸土地,像是要让所到之处的人和物一同蒸发,化为蒸汽。就是在那样的燥热下,我在志愿单下段填上了“兰州大学”四个字,关上电脑,如释重负地躺倒在沙发上。当时的我还不曾想过接下来的几个月会经历那么多次噩梦般的滑档,最后被孤零零抛向榆中。可现实总是这样,意料之外,命运之中。


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晰地记得一年前自己坐在绿皮火车上的心情。老旧的列车一路向西,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沉闷迟缓的摩擦声走走停停。窗外的景象逐渐从繁华变到质朴,从满目青山变为以黄土为底色的有棱有角。窗外的景象一直这样辽阔而荒凉,心中滋味也就这样一直难以名状——大概是失落夹杂着悲哀与凄惶。迎新期间的一切似乎都兵荒马乱,导致现在记忆模糊,唯一清晰的应该是抬头就能望见的天空和萃英山,它们一直是记忆中那样的景象,仿佛从未改变过,那样高,那样孤独凄凉。



2

深夜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榆中,是在记者排面试的夜晚。为消磨我们等待面试的时间,学长为我们播放了萃英在线制作的短片《出榆中记》,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学长学姐大三离开榆中前的回忆。短片前段一直是黑白的画面:一位长发学姐背着吉他从昆仑堂门口出发,走遍榆中的每个角落,她的脚步时而欢快时而滞重,眼光一直渺远地向眼前的方向望去,像一个久未归家的游子,又像一个注定远行的旅人。跟随着镜头的移动,我第一次沉静下来观察榆中的一草一木:昆仑堂上的月光、时常湛蓝的天空、以纯白为底色的宿舍楼、有牡丹和玫瑰开放的和谐园……不同的景物在眼前一幕幕略过,配以低沉绵长的背景音乐,像回忆与思绪,绵长而忧郁,却也处处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我的心里就在那一刻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动,心跳猛得加快了一些,大概持续了两分钟,又恢复原状。现在想来,那大概就是榆中对我的第一次触动吧。


后来的日子稀松平常,不过是经历了人们口中的“大学适应期”,之后一天天过下去罢了。在这点上我绝对可以算是所谓“极其无聊”的人,将大一的一年在形式上重复成了一天——都是“从宿舍爬起来—跑操—去图书馆—上课—回到图书馆—天黑回到宿舍”这一循环的简单重复。然而也正是这种重复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仔细看一看榆中,于是在每天几乎一样的生活中,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3

一天


每天清晨跑操结束,带着些许早起的倦意和跑完两圈的疲惫,饥肠辘辘的一群人一窝蜂地涌向二食堂,稍作挑选便开始排队,“翘首以盼”一顿丰盛的早餐。我与舍友一般都会选择去吃上一碗二食堂的牛肉面,牛肉面当然任何一个食堂都有,但在我看来,二食堂早餐供应的牛肉面却最为好吃。我们跑操结束后刚好赶上食堂的用餐高峰,所以面煮的时间不像中午那样长,煮出的面条口感略硬,但平添了几分爽滑劲道。面汤咸淡适宜,不像一食堂那样一贯温吞,激发不出面条的香气,而是满满一勺,滚烫地浇在面上,顿时面香四溢。洒在面上的也不同于其他食堂单纯的蒜苗,而是蒜苗与香菜的混合物,辣椒也比其它食堂略香。我们在饥肠辘辘的清早端上这样一碗香气四溢的牛肉面,找空位坐下,咽咽口水之后顾不得烫,飞快地吃,身体渐渐暖和舒畅起来,疲惫仿佛也被一扫而光。


二食堂的一楼有两台电视,一台在靠近宿舍一侧的门边,常年调到CCTV1,所以大部分进来的人都会看到严肃认真的新闻;另一台在靠近小门、就餐人数较少的一侧,常年调到CCTV13(音乐频道),所以少部分人总是伴着《最炫民族风》或是《小苹果》这样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吃完早饭。两台电视发出的新闻播报声和音乐声常常夹杂在一起,有时我坐在食堂差不多中间的位置,便会先听到严肃的新闻,后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最后二者终于与人声一起浑然。这种体验实在新奇有趣,总让我想到一些熟悉的场景:表面上严肃冷峻,背地里歌舞升平。


吃完早饭我便与舍友告别,含上一块薄荷糖,伴着口中沁凉的感觉慢慢往图书馆走。从二食堂到图书馆有三条路,一条平坦宽阔,路两旁是两排中等高度的行道树,名字我尚且不清楚,只知道它有小而圆红的叶和粗粝的枝罢了,若是早春,枝叶间还会钻出一些五瓣小花,颜色介于粉白之间,极易散落,因此可远观不可亵玩。喜鹊倒是经常喜欢成群结队地落在这种树的枝丫上,迎着清晨的朝阳兴高采烈叫个不停。这条路最好是骑车而过,喜鹊的叫声在耳边萦绕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恰好让人心情愉悦。风带着淡淡花香滑过鼻尖,扫过耳际,令人大有微醺的快意。第二条路与通向天山堂的路相连接,一路上都能看见有早课的同学行色匆匆,树荫却不多,也未免太晒了些,自不必多说。



我最喜欢的还是从清真食堂绕到图书馆背后的第三条路,这条路最好是在新雨后阳光尚好的清晨独自走过,绕过清真食堂,一条花草丛生的小径便出现在眼前:几株高大的老树将小径悉数荫蔽,凉爽宜人,但又并非遮得严严实实,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漏下来,洒落一地的碎金。几丛较为矮小的绿色灌木搭成拱门状,只够一人通过,脚下的泥土干湿适宜,刚好散发出清新的泥土香气,却又不至于湿滑泥泞。清风吹过,小径中所有的树叶便轻轻拂动,白亮与嫩绿的颜色便在叶片上交替出现,抬眼望去,像是缀了一树极薄的水晶。小径的尽头是一大片不知名的野花,枝干剑状向上伸展,顶上却开出一簇紫色的小花,紫色从上到下逐渐加深,像是颜色从花上沉淀下来一样。


若是运气好,走到图书馆正门口抬眼远眺,刚好能看到升起不久的太阳,它火红而浑圆,将周遭的云色浸染成一片橘红,云色的尽头还泛出一丝金黄的颜色。远处的烟囱中冒出滚滚白烟,缓缓上升,将橘红的云色隔开一段,但并不生硬,反而有一种朦胧感。整个画面像极了点染了红白二色的水墨画,宏伟却掩藏着一丝苍凉。


进入图书馆时间尚早,我总偏爱走到四楼的文学区阅览室去,找靠窗的位置坐下,补笔记或是做英语习题,没课的时候一天便这样悄悄过去。看累了就站起来走入层层书架间,随意拿起一本书,拿到的多是《语丝》、《新文学大系》抑或《老舍文集》,看上几篇小文作为放松,便继续回到座位上写写画画。从清晨朝阳到日暮黄昏,书架的影子被拉长又缩短,眼下书上的字也仿佛有了影子,随着时间的流走,有的投射在了我心里,有的遗失在了时间中。



直至夜晚再次回到宿舍,卸下一天的劳累,可与舍友谈天,亦可静静独坐。一年前我们四人齐心协力布置的宿舍总带给人一种整洁温馨之感:淡粉色的壁纸上缀着紫色的团花,门边垂下两枝红叶,门旁的衣柜上贴满了月亮和星星状的贴纸……我们都亲切地将宿舍唤作“山水田园”。深夜仰面躺在床上,夜凉如水,榆中的天幕上洒满明亮的星光,偶尔能听到窗外悠长的蛙鸣,那是只属于榆中夜晚的旋律,幽静而绵长。四人往往在这样的夜色中沉沉睡去,梦中担心着明日的专业课,却也期待着明日的朝阳。


4

道别


但我从未想过会因这样的原因离开榆中。


犹记那晚我带着复杂的心情从图书馆走回宿舍,打开门,迎接我的是舍友的欢呼:“我扫了一眼名单第一眼就看到了你的名字!”她们笑着说。于是那一晚整个宿舍都沸腾了,只为了庆祝我经过一个多月的煎熬,终于考入了萃英班。那晚的夜色真好,没有风,月亮灯似的挂在天上。


5

故事的结局

早已写在开头


现如今我仍坐在同一个宿舍中,看着旁边空空如也的三张桌子,当时的狂喜早已随风而去,留下的不知是思念还是畏惧,亦或是寂寥。从一年前我与榆中相遇的第一天细细回忆到现在,我惊异于自己记起的并不是每场大型考试的紧张焦灼,不是与舍友间的小摩擦,也不是自己初到榆中时的绝望,而全都是细小却美好的景色,都是舍友明媚温暖的微笑。


想起舍友昨晚临行前将自己书架上包着书皮的那本书拿下来递给我说:“宝贝儿,这个送给你,今后你看到这本书就能想起我。”那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全彩页,很精致,书皮是我喜欢的淡蓝色,上面散布着一些俏皮的小企鹅,书名叫《穿越人海拥抱你》。她说完这句话刚好熄灯,刚好没人能看见我的眼泪流下来。我沉默良久,轻声说:“就算没有书,我也会想起你的。”



写到这里,已离我与榆中告别的日子非常近了,此刻我突然想起那段《出榆中记》的末尾:黑白了很久的画面突然变成彩色,长发学姐又背着吉他回到了昆仑堂门口,只不过背对着它开始往校门的方向走。这时候一个深沉的画外音开始问她:“你恨榆中吗?”“恨,当然恨过。”


—“那么,你爱榆中吗?”

—“当然,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来过榆中。”



故事讲到这里

也该告一段落了

这样的大一

或许是你即将经历的

亦或许是你永远的回忆

若你读到了这里

那么陌生的人

我衷心感谢你

愿你在这篇文章里

也能找到触动你心灵的东西

话到此处,已然尽兴

再无言之欲也


《出榆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