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举办“科技开放日”,向投资者展示了中国平安集团在科技和生态领域的最新布局。
作为一家大众认知里的金融集团,科技开放日已成为平安集团的常规活动。
此前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被问到,平安是不是一家科技公司。“当然!”她的回答非常肯定。
现在,市场似乎也越来越接受平安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定位。谁说大象不能起舞?这家用科技赋能的传统金融集团,30年来聚焦主业,科技转型,赋能产业,输出五大生态圈,正以越来越稳健和充满活力的姿态变革和奔跑着,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
陈心颖透露,近10年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不像其他大部分科技公司,
平安并不"烧"股东的资本,而是从传统金融的利润中投入一部分。
平安每年投入约上一年营业收入的1%作为研发费用,绝对金额上已经接近百度。这种自我造血和稳步上升的模式让平安科技的市场价值逐渐被资本市场发现。
十年的韬光养晦获得了回报。当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热词”,当云计算、区块链的概念被广泛讨论,市场才发现,务实的平安早已坐在头等舱。
在科技部公布的前20位独角兽名单中,中国平安占了4席,像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中国平安更被业界誉称为“独角兽乐园”。
在经过多年孵化以后,资本市场门外,这些“独角兽”正陆续候场。今年5月,平安好医生打响了平安分拆上市的头炮,平安医保科技则是完成了首次11.5亿美元融资,金融壹账通首次融资6.5亿美元也顺利完成。市场认为,某种程度上,分拆上市计划有助提升平安的整体估值水平。
让科技真正落地生活化场景,是平安的基因,也是平安科技的价值所在。
与科技企业不同,平安科技坚持“金融+科技”战略,在发展科技能力的同时,与平安的金融、医疗、健康等业务结合,驱动平安在金融、医疗行业不断创新,并提升核心金融业务的竞争力,保证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以平安好医生的“AI医生”来看,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经上线,集合了数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数据,可用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问诊环节,将医生从重复性、初级咨询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就诊效率。
2018年5月4日,
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以来港股最大规模IPO,全球AI医疗科技第一股诞生
。如今的平安好医生,拥有AI+1,000+内部医生和医疗助理;和3,100家医院合作,其中1,200+家三级甲等医院;“名医”项目已有4000+外部医生;26万+库存单位于健康商场;2,000+医疗服务机构和12,000+药店;平安e家保商业保险以及63,000+国内线下注册诊所。注册用户达到2.28亿,日均问诊量约53万,月活跃用户数量达4860万。
再看金融壹账通。
平安将金融壹账通作为对外输出金融科技的载体,其亦是中国唯一一家一站式全方位金融科技赋能方案提供商。
壹账通致力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SaaS(软件即服务)云平台,助力金融机构客户实现科技转型,服务实体经济。
成立逾两年的金融壹账通,其已建立覆盖银行、保险、投资三大行业和销售、产品、风控、运营、科技五大板块的业务模式。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金融壹账通已为478家银行和约2000家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覆盖了中国88%的城商行和50%的直销银行。
“金融壹账通的技术和服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2017年荣获21项行业大奖,荣获5项权威认证,并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顺利地完成了A轮投资。”陈心颖说。
今年5月4日,金融壹账通Gammalab获国际情绪识别领域的权威评测OMG微表情竞赛排名榜世界第一名,以较大优势领先第二名ADSC团队(腾讯AILab团队,这表示平安的微表情识别技术在准确性和细分性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除了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云计算亦被列为平安三大核心科技。
区块链领域,平安有业内最强零知识验证算法库,百倍国密加速方案以及世界最大商业区块链平台——承载4万个节点,连接200家银行、200,000企业、500其他商业政府机构。
2018年9月上线的香港金管局平台和链接100万+企业的金融壹账通供应链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就是几十个企业级应用案例的代表。
云计算领域,平安已经获得9项权威认证,是中国最高级别认证金融云。拥有100金融机构客户、50个城市合作伙伴、8400万企业数据,国内最大、应用最广金融行业专有云以及400+项云计算科技专利应用。
平安不仅自身在转型、布局,还以技术实力、专业务实精神真正服务社会,带动产业升级。走到而立之年的平安,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有能力挑起行业新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