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芬:杰夫•昆斯认为,在这场将他的创作与毕加索的作品并置的展览中,真正的艺术发生在观看者的内心,来自被作品映照出来的“你”。
走在街上,或是呆在家中,当你偶然经过一面镜子,是不是也常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看看镜中的自己?或许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这样做的时候,你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甚至会担心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觉得你太自恋了?
伫立于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镜面抛光不锈钢雕塑作品《三女神》面前,我的目光被三位女神的光泽所俘获:她们是宙斯的女儿,Euphrosyne、Aglaea和Thalia,分别代表着欢乐、优雅、美丽。她们优雅的姿态,光滑而反光的表面,令人目不转睛。雕塑的肌肤闪耀着镜面的光泽,映照出周遭的景物,也映照出我自己的身影。我仿佛融入了她们的世界,与这些来自神话的女神相遇,感受她们的呼吸,聆听她们的倾诉,不再因在镜面上寻找自己的倒影而感到尴尬。
此刻,这件作品正静静地伫立在阿尔罕布拉宫查理五世宫的庭院中。它所在的壁龛似乎专为它打造,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
这是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携手毕加索的孙子夫妇成立的FABA基金会 (Fundación Almine y Bernard Ruiz-Picasso) ,以及安达卢西亚地区政府文化和体育部共同发起的“映镜毕加索”(Reflections Picasso)计划,旨在将毕加索的作品带到安达卢西亚的标志性地点展出,而阿尔罕布拉宫正是这项计划的首站。
毕加索博物馆馆长Miguel López-Remiro表示,“映镜”一词源于投射自我。作为展览的标题,“映镜”体现了多层次的含义。它不仅指涉作品本身的镜面反射,也指向观者在观展过程中将自身融入作品的行为,承认自身的存在和参与,对自身、对艺术、对历史的反思。
展览展出昆斯的三件作品:《三女神》雕塑,以及来自《凝视球》系列的《站立的女人》与《大卫的萨宾妇女干预》,与毕加索的《三女神》绘画和《勇士之首》铜雕形成对话。除了昆斯的《三女神》之外,其余作品都巧妙地融入格拉纳达美术博物馆的常设展中。
昆斯的《三女神》是依一件麦森瓷器放大而成。他表示,这个做法是受到毕加索的启发,毕加索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一切皆可使用”的概念,认为只要不带偏见地看待世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就像他将餐桌上的桌布拼贴到画作中一样。
杰夫•昆斯(Jef Koons)(1955),《三女神》,2016-22,抛光不锈钢,透明彩色涂层,264.2x120.6x80.9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
昆斯解释,这种“接纳”的态度正是他创作的核心。他运用现成物品进行创作,将它们转化为艺术品,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敞开心扉接纳,就能发现它们的美丽与独特之处。他希望透过作品传达“接纳”和“包容”的理念,让观者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被接纳和尊重。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三女神》,巴黎,1923年,油画和木炭布,200 x 150厘米,Fundacio ôn Almine y Bernard Ruiz-Picasso,马德里© FABA,摄影:Marc Domage
与昆斯闪耀的不锈钢雕塑形成鲜明对比,毕加索1923年的炭笔油画《三女神》以其宏大的尺幅和灰阶色调,低调地诉说着艺术家对古典母题的现代诠释。画中三位女神的姿态,交错呈现正面与背面、裸体与披纱,静谧中蕴藏着舞蹈般的动感。创作这幅作品时,毕加索正旅居于法国南部的小镇昂蒂布(Antibes),这个曾是希腊殖民地的城镇,依然弥漫着古希腊的文化氛围,激发了毕加索的创作灵感。
据说,这幅画最初是为“疯狂年代”(les années folles,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巴黎现代绘画和音乐的伟大贵族赞助人之一,艾蒂安•德•博蒙伯爵(Étienne de Beaumont)的音乐室而作。画中女神服饰的灵感源自当时流行的玛德琳•维奥内(Madeleine Vionnet)的设计,飘逸的垂褶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女性柔美优雅的气质。三位女神的形象,隐约可辨画家妻子奥尔加和友人莎拉•墨菲的影子,但她们更像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幻化而成的美的化身。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永恒的现在。他的《三女神》在20世纪的现代主义浪潮中,依然闪耀着古典艺术的光辉。
伫立在毕加索《三女神》面前的是昆斯的《站立的女人》。这件雕塑的原型来自毕加索的私人收藏,是一尊二世纪罗马时期仿古希腊风格的女神像,姿态婀娜,宛如维纳斯。毕加索将其珍藏在他位于布瓦热卢(Boisgeloup)的工作室中。岁月流逝,在雕塑表面留下了些许痕迹。昆斯以其一贯的精准和细腻,还原了原作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将这些“瑕疵”视为作品的一部分。
杰夫•昆斯的作品《站立的女人》(Standing Woman,2014)在展览现场
《站立的女人》肩上静静躺着一颗蓝色凝视球。凝视球是昆斯自2013年开始发展的系列作品。凝视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威尼斯,当时人们将其用于装饰、辟邪和守护周遭环境。凝视球在昆斯小时候非常流行,他常在邻居家花园里看到它们。他喜欢凝视球的质感,也喜欢它接收周遭一切、并如实映照出的坦诚特质。
他的凝视球系列以独特的叙事和艺术史先例为基础,在每一件作品中,一颗蓝色镜面的手吹玻璃凝视球反映着周遭环境,将绘画、雕塑和建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感官体验。昆斯还特意为《站立的女人》设计了一个圆形底座,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延续性。
毕加索的另一件作品《勇士之首》(Head of a Warrior Boisgeloup,1933),则将我们带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艺术史学家、理论家、策展人、教育家,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的曾孙乔基姆•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将其比作希腊神话中的死神“塔纳托斯”(Thanatos)与代表爱与生命力的“爱神”(Eros)的对比。“在这件作品中,”毕沙罗解释道,“我们看到了毕加索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他将爱与死亡、创造与毁灭、希望与绝望这些看似对立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勇士之首》(Head of a Warrior Boisgeloup),布瓦格卢,1933年,121x69x32厘米©FABA,摄影:E ôric Baudouin
毕沙罗指出,《勇士之首》的创作灵感可能源于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利西翠妲》(Lysistrata)。剧中,一群妇女为了阻止战争,发起了“性罢工”,拒绝与丈夫同房。这个故事以戏谑的方式,探讨了战争、和平、两性关系等深刻的社会议题,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和智慧。
在《勇士之首》中,人们也可以看到毕加索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他以粗犷的线条和简洁的形体,塑造了一个充满坚毅力量的战士形象,彷佛在控诉战争的残酷。“这件作品是毕加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回应,它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着观者的内心,也引发我们对战争、和平、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毕沙罗解释:“毕加索在1930年代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变故。他的婚姻破裂,与新的伴侣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也经历了战争的阴影和社会的动荡。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昆斯补充道:“看到这尊青铜的战士头像,我不禁想到它所使用的材料,既可以创造艺术,也可以制造武器。在战争年代,它可能被熔化,铸成大炮;在和平年代,它又能回归艺术,歌颂生命。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跨越时空,见证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毁灭性。”
与毕加索的《勇士之首》遥相呼应的,是昆斯2015-16年创作的《大卫的萨宾妇女干预》(Gazing Ball (David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这件作品以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同名画作为蓝本,一丝不苟地还原了原作的构图和细节,描绘了罗马人和萨宾人之间的战争,以及萨宾妇女为了阻止战争而挺身而出,站在丈夫和兄弟之间的场景。
杰夫•昆斯(Jef Koons)(1955),凝视球(大卫的萨宾妇女干预),2015 -16,画布、玻璃和铝制油画,165.1 x 224.2 x 37.5厘米,图片©杰夫•昆斯
“在《大卫的萨宾妇女干预》中,”毕沙罗解释道,“这些女性并非如《利西翠妲》中的妇女那样以罢工的方式来阻止战争,而是以一种更直接、更勇敢的方式,用她们的身体和母爱,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
昆斯的《大卫的萨宾妇女干预》与毕加索的《勇士之首》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话。它们都以战争为主题,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理念。毕加索的作品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和人性的拷问,而昆斯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展现女性的力量与和平的希望。“这两件作品,”昆斯说道,“都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引发了我们对战争、和平、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昆斯的三件作品,皆体现了“现成物”的艺术理念,这是由20世纪另一位艺术巨匠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提出的创作手法。杜尚比毕加索更早离世,在他死后,毕加索曾留下令人费解的评价:“他错了。”这句话意味深长,既是对杜尚艺术理念的质疑,也隐含着两位艺术大师之间微妙的竞争关系。
杜尚对昆斯的影响颇深,他主张艺术家应接纳物体的本质,并以其进行创作。但是昆斯认为,评论家和围绕着杜尚的人将杜尚的艺术过度解读,使其变得晦涩难懂,反而阻碍了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参与。昆斯坦言,他从毕加索和杜尚两位大师身上都汲取了灵感,但他更认同毕加索的创作理念,认为毕加索的作品更自由、更奔放、更充满生命力。
“毕加索和杜尚都是巨人,”昆斯说道,“但在我自己的艺术生涯中,我发现我需要自由,而杜尚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创作。毕加索的作品则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本质——它既是无限的可能性,也是反思的空间。”而“映镜•毕加索/昆斯”展览,则正是对这种艺术自由和无限可能的最佳诠释。
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辉煌的阿尔罕布拉宫举办的这场展览,本身就是一场多层次的反思。展览将杰夫•昆斯和毕加索的作品并置,引发了关于艺术、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对话。
昆斯和毕加索都热衷于反思,并探索作品与观者、当下与永恒之间的联系。昆斯的作品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空间。他这种借鉴了毕加索手法的流行文化,让观众有机会参与到作品之中。
昆斯说道:“以凝视球绘画为例,你会在凝视球中看到自己,你会看到绘画本身反映在凝视球中,能够从此时此刻进入绘画,进入绘画的历史,然后,你可以进入艺术家本身的连贯性。”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喜欢物件,但这些物件、这些影像都只是转换器。艺术是自身潜能的本质,它就在那里,它就在你的内心,它从不在无生命的物件里。真正重要的是被映照出来的是你,观赏者。”昆斯总结道,“这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因为艺术发生在观赏者的内心,在映镜中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