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投资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够长的杠杆和一个合适的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在投资上,这根杠杆就是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题材小表格  ·  氢能源产业链核心梳理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机器狗专家交流纪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投资

只有努力是自己可以把控的

时间投资  · 公众号  ·  · 2017-08-13 18:33

正文


△学生在画室内练习画肖像画(新华社 曹阳/图)


现在,教育问题非常受关注,子女即将升学的父母更是困惑甚至无奈:自己非常着急了,但孩子却照样玩耍,似乎无事人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这或许与我们给孩子一贯的暗示有关:懒比笨好,懒可以改变、可以补救,而笨则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笨比懒要严重得多,笨孩子必将一事无成,懒而聪明的孩子只要稍微勤快点就会成功。所以我们常常对孩子的评价是“很聪明,就是玩心大”,“智商很高,就是不努力”等等。


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怎么做呢?


会越来越懒,甚至越来越虚荣。


他们最害怕一点:自己全力以赴了,不遗余力了,最后还是失败,那岂不是证明自己真的“很笨”?那还了得?还不如不努力,到时考试成绩差,还可以说只是没花时间,而不是脑子笨。与害怕失败比,他们更害怕自己笨。


不努力不仅可以为将来的失败制造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一个实际的好处,那就是每天都可以放肆玩耍。而努力后未来万一失败,表明自己不笨的证据似乎没有了,同时每天还失去了长时间玩耍的乐趣。两相比较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多玩,不学。


其实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都差不多聪明,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样高智商的人,只是人类中的亿万分之一,并且他们的成功也是在天生聪明且异常勤奋的基础上取得的。


而且智商再高,如果没有“知识”做基础,完全凭空想象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天才也需要学习,他们只是尽快地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前人的不足,再在前人留下的空白处进行了创造,用一句老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就是看似最需要天分的作家也是超常刻苦的,他们学习的步伐比我们普通人快得多,在学习方面遥遥领先于同时代人。


像陈忠实、莫言这样的作家,都曾深入研究过外国小说。陈忠实就说,周围的人都在看样板戏的时候,他“在莫泊桑浩瀚的短篇小说里,选出十余篇不同结构形式的小说,反复琢磨,拆卸组装,探求其中结构的奥秘。”


在接触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之前,莫言已经把整本《新华字典》背完了,经常为别人推磨换书看,最惨的时候“推10圈磨才准看1页书”,就这样他读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书籍。他只是小学毕业,但他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时,自学了中学所有课程,将图书馆里一千多册文学书全部看完。他曾在《我的导师福克纳》一文中写道:“读到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


很多院士、数学家求学时做完了有四千多道习题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杰斐逊、林肯读完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有的文学教授为了扩大词汇量,逐条地阅读《辞海》《辞源》。


有很多研究表明,某些科学家说在梦中找到了某条定理或某个分子式的灵感,其实是科学家有意无意的虚构,因为在此之前别人的文献或他自己的论著里已经有了类似的表述,“梦中偶得”只是增加事件的传奇性而已。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来一个发明史、创造史的考察,而是想告诉各位家长及孩子们: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天才、灵感,而是努力。灵感也是在努力的基础上方可获得。只有努力是自己可以把控的。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为湖南省安化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