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战争
专注艺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为艺术收藏家、艺术机构高管、文化产业高管、奢侈品高管、有艺术品味的新富群体服务。发力未来10年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消费、艺术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艺”启新篇 | ... ·  昨天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艺”启新篇 | ... ·  昨天  
康石石  ·  985重庆大学设计硕士保研解析一览! ·  4 天前  
康石石  ·  什么?不花一分钱就去艺术留学啦! ·  4 天前  
政法频道  ·  火壶百年燃 祈愿百家安丨我们的春节 ... ·  5 天前  
政法频道  ·  火壶百年燃 祈愿百家安丨我们的春节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战争

陈丹青:山水画,人与天地精神往来

艺术战争  · 公众号  · 艺术  · 2019-09-23 23:59

正文

(导读: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山水画,体系人与天地精神的往来。)



置顶横幅海报推广,艺术家合作可用作品置换,低至1折优惠。合作联系(微信号:330300000。)


陈丹青:山水画,人与天地精神往来


从庄子的 “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 开始,中国人便开始与天地的精神往来。游山玩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联系自然与文化的方式。而这种独特的联系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国山水画。


(视频说明:听陈丹青聊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后历代文人墨客在以文言志的同时,也都会借助绘画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露情意。可以说,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沉淀。


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经东晋顾恺之发展,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王维 《江干雪霁图》局部)


唐代繁荣昌盛的时期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


一派是以王维为代表,风格飘洒,重渲染,画得比较精简,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


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大变革。他的《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构图的山水画,层次分明,皴染兼备,气势雄浑。


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道:“盛唐以后山水画上长时期的努力与酝酿,它的成果终于在荆浩的作品中显现了。他是集了众长,他是诱起宋代山水画特别发达者之中的一人。”


(五代荆浩《匡庐图》)


宋代的完全成熟


山水画至宋代,已达到完全的成熟,是山水画空前兴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坛名家辈出,灿若群星,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与郭熙。


在风格上,董源与巨然一体,李成与范宽相近,是宋初山水画的两大流派,即“南方派”和“北方派”。北方派雄强挺拔,得秦陇山水之骨法,以李成、范宽、郭熙为代表。南方派“淡墨轻岚”得江南山水之神气,以董源、巨然为领袖,后世认为是南宗山水之正传。董源、李成、范宽被历史上并称为“北宋三大家”。


到了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崛起,号称“南宋四家”,创水墨苍劲的新画风,把北派雄强挺拔的笔法与南派清润浑厚的墨法融为一体。


两宋的山水画犹如山花怒放,绚丽多彩,表现出画家们极大的创造才能。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都创始于宋代。


以皴法而言,董、巨创披麻皴,范宽创雨点皴,米芾创米点皴,李唐创大斧劈皴,均为后世所习用;以笔墨言,则干笔、湿笔、破墨、积墨、泼墨,诸法俱备;以布局言,则全景、边角都用。所以汤垕在《画筌》中说:“唐画山水,至宋始备。”


山水画的理论在宋代也十分发达。荆浩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前人的理论,写了《笔法记》,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郭熙的《林泉高致》、刘道醇的《山水纯》,补充了荆浩理论,使之日臻完备。


文人画理论的兴起,认为“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提倡山水画重意境、重神韵。这对于宋代及以后水墨山水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范宽《雪景寒林图》)


元代,重大转变时期


元代是山水画的重大转变期。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为主,经过两宋色彩、水墨交相辉映时期,至元代则水墨占了画坛的统治地位。


元初的赵孟頫强调书法入画,趋向于以单纯的墨色体现色彩的效果。这一提倡,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笔意,使山水画向文人画的方向更前进了一步。


代表元代山水画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从实践中体现和发展了当时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提倡作画以意为上、形为次,轻视理法,重视意趣,强调借绘画抒发个人的情怀,从师造化到法心源,这样就从思想理论上冲击了两宋以来相沿成风的旧画坛。


从此,画风大变,不求形似,追求画中见我,并极力讲究笔墨情趣、诗书画印结合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雄踞画坛先后达几百年之久,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李唐《万壑松风图》)


明清,摹古为主


明代山水画从形式上看风格多样,出现复杂纷繁的流派,显示出山水画坛的兴旺;但从内容上看,却日益空泛,画家趋向于摹仿古人笔墨,因袭成风,有创造性的不多。


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势力最大,继承的是南宋马远、夏硅画风而无所创新;


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统领山水画坛,上师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钵,所画姑苏山水,一派古风,特别到了明代晚期,经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提倡复古,以临摹前人为能事,中国山水画艺术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创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