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温水淋浴,及时吹干头发
现代人习惯了天天洗,这不给洗简直要人命啊,脏到自己都嫌弃自己。经历过分娩鬼哭狼嚎、十二分力拼搏过的新麻麻,一定是浑身大汗过,哪是拿块毛巾擦擦就能了事的呢。而且准妈妈还会发现月子里特别会出汗(医学上叫这个为“褥汗”,这是为了把怀孕时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掉)。
先听听老观念里为啥不能洗的理由:
以前古代冬天生病的人多,他们就认为沾冷水、受寒就会生病。产妇刚经历过分娩,非常虚弱,当然更不能沾水气了。
可是,
现在家里一般都有温水淋浴,洗完头也可以马上吹干,所以这个沾冷水受寒的理由不成立。
事实上,汗水能在皮肤上滋生很多细菌,除了不利于新麻麻自身健康,还会对娇嫩的新生儿产生健康威胁。
而且新麻麻产后要经历恶露排出,恶露含有血液和子宫生完孩子后废弃的组织,如果不及时清洗干净,很快就会滋生细菌,
不利于产道恢复,也会对产后妇科健康埋下隐患。
我生完瓜瓜后,出院回到家就进行了简单的
温水淋浴
。毕竟刚出了大力气,比较虚弱,转身时差点晕过去,幸好瓜爸陪着。所以,
新麻麻产后头几次洗澡,要有家人陪同,少做猛烈的下蹲、转身动作。吹干头发之类的事,也请家人帮忙。
我坐月子洗澡洗头的频率大概是一周一、两次,也没必要洗得太勤快,毕竟基本上除了哺乳,别的啥事也不用做,被全家照顾着。
淋浴时,记得保护好分娩时的撕裂和阴道侧切的伤口。如果是剖腹产,就迟几天洗澡,可以先擦身,排恶露期间要勤换姨妈巾。
传统观念:不能刷牙
正解:必须刷,选软毛牙刷轻轻刷
怀孕和刚生完孩子,女性身体里的激素会急剧变化,也会刺激牙龈,容易出现牙齿问题。我生瓜瓜前,大牙上有个没提前解决的小洞,吃了不少苦头,生完瓜瓜后,无比重视口腔健康。
刷牙是为了每天及时去除牙菌斑。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以细菌为主体的一层生物膜,它形成速度很快,12小时就会发展为较成熟的阶段。
如果没有及时刷牙的话,牙菌斑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细菌,然后就会出现蛀牙、牙周炎等问题。
还有,新麻麻和宝宝免不了抱抱、亲亲,还要喂奶。在这些密切的接触中,麻麻如果不刷牙,嘴里的细菌就会传给宝宝
,搞不好以后宝宝口腔健康也会出问题。
牙菌斑的附着力很强,漱口或是用海绵、纱布做的所谓“月子牙刷”都没法清除。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软头牙刷早晚认真刷。当然,如果能再加上中午饭后漱口就更好了。
我那时买了最软的小牙刷头,用平时一半的力气,轻轻刷。
正确的刷牙姿势看下图,点击可放大。
如果新麻麻刷牙时牙龈频繁出血,那不是刷牙本身的问题,而是牙龈已经处于炎症状态了,这时反而要更认真刷牙,并及时看牙医。
传统观念:绝对不能吹风,三伏天也要裹着
正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对着吹风就好
古代没有灭菌消毒的概念,产妇和新生儿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而生病、死亡,其中,破伤风是一个典型的产后疾病。
先科普下,破伤风是被破伤风杆菌感染造成的。
人的肠道中有很多破伤风杆菌,生孩子时,伤口和婴儿的脐带都容易被便便污染,容易感染破伤风。
得了
破伤风,神经中枢易受刺激,稍有强光、风吹、声响、震动,甚至喝个水等,都可能诱发身体抽搐。
然后,
古人就以为“破伤风”就是身体破损以后吹风得的病,于是就不让产妇和新生儿吹风。
事实上,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如果伤口周围长时间封闭不开放,形成局部缺氧的环境,反而更利于细菌繁殖。
按老传统,家中紧闭门窗,室内闷热,空气污浊,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在英美,新麻麻出院的时候穿着与普通人没啥区别。如果是夏天,也穿着短袖、裙子,光脚穿凉鞋,回家和平常一样开窗换气和使用空调。通常出院后几天之内(不超过一周)产妇和婴儿就要去看儿科医生,出门更是必不可少的。
凯特王妃产后10个小时就出院了,穿得比孩子爸还“清凉”
说到凯特王妃,就顺便说下歪果仁坐不坐月子。他们虽然没有坐月子习俗,但是把
产后6周称为“产褥期”。
这个期间也注重新麻麻各项身体的恢复情况,也需要认真做产后检查。
根据坐月子的天气,如果是大夏天,千万不要捂得严严实实,该用空调就用空调,不要对着吹就好;
冬天如果风大,一个房间通风时,新麻麻就暂时离开,等通好再进入。
传统观念:尽量少动,最好一直卧床
正解:适度轻缓运动,有利于产后恢复
首先要肯定的是,新麻麻在分娩时的确耗费了超级大的体力,产后休息是必须的。
但是,休息并不意味着一动不动,绝对卧床静养。
孕育过程,麻麻身体里有个精妙的应急反应——分娩前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这样可以减少分娩时的失血。我们都知道,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产后一直卧床,静止不动,下肢就容易形成血栓(通俗理解就是凝固的小血块),这些血栓要是随着血液流动,移到心脏、肺部,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以前农耕社会的一般女性没我们的麻麻“福气”,要承担很多体力活,所以坐月子,如果能静养卧床一段时间真是天赐的“好待遇”。
而现在的麻麻很多从怀孕开始就缺乏运动,血压、血糖都很容易偏高。
所以,除了产前,产后坐月子也要适当运动。月子里,家人实在不给出门就算了,哪怕在家里溜达溜达,做些轻缓的瑜伽、拉伸都可以。动作尽量轻缓,觉得累了就休息。
也不要着急产后瘦身,这时的运动是为了帮助恢复,是一种积极休息法。
产后到底该何时开始运动瘦身?详细到天告诉你!
我就是在月子里慢慢喜欢上缓慢的身体舒展运动的,一个人,一个垫,放点背景乐,轻缓的拉伸。哑铃太重,就拿两个灌满水的小矿泉水瓶。
相信我,九个多月不能随意舒展的身体,再次可以动起来的感觉,真的超棒的!而且运动带来的多巴胺,还能帮助抵抗产后抑郁呢!
传统观念:不能用眼、用力……“月子病”好不了
正解:适度就好
我生完瓜瓜时,我妈就这么跟我说:不要看书,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手机,眼睛会坏的;少说话,嗓子会坏的;不要抱宝宝喂奶,腰会坏的……月子下落下的病,一辈子吃苦,好不了!
艾玛,本来就不能出门,在家干啥都统统都不行,居然连宝宝都不能抱,这还怎么过啊。
其实,
离开任何“适度”,谈绝对的都是耍流氓的逻辑啊。
别说产妇了,普通人一个月只窝在床上玩手机、看书、看电视,当然会弄坏眼睛。或者整天抱着宝宝不撒手,当然会腰酸背痛啊。
不能一直看,
我有妙招——听!
听听音乐、读书、脱口秀……新麻麻心情愉悦也很重要,否则怎么做高产的奶牛呢?至于给瓜瓜喂奶的姿势,怎么舒服怎么来,
觉得抱着累了就躺着喂,或者借助哺乳枕。
42天产检的时候,我还特地问过妇产科医生:到底有没有“
月子病
”这种说法?医生哈哈一笑,说他们学的正规医学教科书里反正没有。
腰腿痛、关节痛、头疼、牙痛等慢性病不一定是月子里落下的,平时不注意也可能会得。
而发表在《妇幼健康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也指出,对中国农村的1800名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
“月子禁忌”与慢性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联系,反而一些“月子禁忌”会对女性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不刷牙容易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民以食为天,我觉得一点也没错哈哈。坐月子的饮食禁忌是最五花八门的,各地特色都不同。最不能让我理解的有:不能吃水果,说水果是生冷,硬的还会伤牙;还有不能吃蔬菜的,说不好消化;还有不让喝水的……
事实上,
新麻麻月子里要这么吃:
1、多吃富含大量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可以保持肠胃通畅,减少便秘和产后痔疮的痛苦
(要知道,产后很多麻麻都会有这个尴尬)。
2、
少吃葱、蒜、辣椒等刺激性的蔬菜,以及大豆、西兰花等产气多的蔬菜。
因为肩负产奶的重大任务,
这
些
食物的成分会进入乳汁,可能会让宝宝觉得乳汁怪怪的,或者让宝宝产生胀气。
3、至于喝水,凉水不给喝就算了,那就
喝点温水
吧。要喝那么多汤,难道不是水么?
酒当然不能喝
(除了烧菜炖汤的料酒)
,咖啡和茶要少喝
。
4、
至于月子餐和药膳,以及一些产后的“补药”,倒是要小心点,如果不能确定里面的成分、功效,自己家炖的常规食品就好了
。而且
喝多了很油的汤,容易堵奶
……现在的产妇和老底子不一样,不是怕营养不够,而是要当心营养过剩。
我在怀孕中、生娃后,饮食除了更注重均衡外,没有特别大补,这补在自己身上的肉,可不是随便能减下来的哦。不过,我
注意补钙
了,因为给瓜瓜喂奶,需要耗费比以往更多的钙,也是一生中需要钙量最高的时期了。如果不补,就算瓜瓜够了,我就会缺钙。
最好的补钙方法是多吃高钙的食物,奶制品、大豆制品,坚果、菌菇等,还有晒太阳和适度运动。
给大家推荐两道我月子里喝的营养汤
,可以帮助排恶露,消水肿,补血气,也不那么油腻。
》》归芪枣鸡汤
用料
黄芪10克、
当归 7克、
红枣6颗、
鸡胸肉1块、
黄酒5g、
盐、姜适量
做法:
1、
黄芪、当归(药店有卖),红枣以清水快速冲净。
2、
将鸡胸肉洗净,切成小块,投入沸水滚3分钟,捞起后沥干。
3、将所有材料加水熬汤,用大火煮开后,加入黄酒、姜,转小火煮25分钟,加适量盐,不要太咸。
》》麻油猪肝汤
用料:
猪肝 150克、芝麻油20克、黄酒5克、姜片适量、葱段适量、盐少许
做法:
1、猪肝洗净,切成薄片。
2、锅内倒入芝麻油,小火加热,油热后加入姜片,煎到浅褐色。
3、开大火,猪肝入锅内快速煸炒5分钟后,倒入黄酒。
4、煮开后,撒上葱段、盐,趁热食用。
写在最后:
1、总结下坐月子正确打开方式:
均衡营养,加强补钙;
好好休息,
适度运动;温水淋浴保持干净,温柔认真刷牙;还有
早点让宝宝吸奶
(他们才是最好的开奶师,哺乳还能促进子宫收缩和复原)。
2、
认真做42天产后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做出合适自己的身体调整。恶露还没排尽的要注意子宫恢复情况,有”漏尿“等情况,也要跟医生老实说,不要怕难为情。
在“我的月子我做主”的坚持下,我的产后42天检查报告很漂亮,也没落下什么吓人的”月子病“。瓜瓜的小表妹小汤包出生后,家里的老人也以我的月子为范本,不再强迫小汤包麻麻去遵守那些老底子的坐月子规矩了。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比个V。
3、
好好睡觉对于新麻麻来说特别重要,
因为宝宝是不会挑白天、黑夜,尤其是新生儿,从麻麻肚子里出来,还没适应“时差”呢,随时都有可能需要麻麻。所以,
麻麻一定要学会慢慢养成“空了就休息”的模式。
很多不需要麻麻操心的事,就交给爸爸和家里其他人吧。月子里,休息好,喂奶,是新麻麻最重要的两件事。
4、有些坐月子里的老规矩,比如穿软底鞋、关节不要外露等,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就不要去强硬拒绝老人的“爱”了。和家人的相处,有所妥协比全部否定抗争要省力得多。
养育孩子是个家庭合作的工程,从坐月子开始,就开始学会适度妥协和坚持。
分清楚哪些是关乎自身和宝宝健康的原则问题,无伤大雅的就随家人去吧。毕竟,辛苦守着、照顾着我们的家人,是最爱我们的。
最后,我又要唠叨,
多学点正确的健康、育儿知识,真的很有必要!
至少,若干年后,我们对孩子的“为你好”,到时候不会被嫌弃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