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了北京,一直都遇到的很不错的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每一步都自认为维持着积极向上,至少是面子上的圆满。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这种所谓的维持表面上的和平,有多愚蠢。
事情是这样的,我5月份因为工作从海淀换到朝阳,因此着急换房子(每天12块钱地铁伤不起)当时找了半个月,要么价钱太贵,要么地方太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各方面都还不错的房子,只是合租的女孩说话的方式让我不是很舒服。她人大大咧咧的,看上去是个女汉子,只不过说的每一句话都透着一股强烈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就是因为这个“只是”,为我后来两个多月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当很多本应该说清楚的细节变成“这都是小事”“反正也没几个钱”“到时候都可以商量”的时候,就是后患无穷的开始。
我当时觉得,大家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应该会好相处。可是当两个多月后,我因为一些原因提出要搬走,并找好人来接替我住这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好商量”了。
由于我们两个住一个房间,我找来的房客都被她的消极抵抗给吓跑。分明跟我聊得好好的姑娘,却总是被她以性格不合为理由拒绝。后来朋友提醒我,她大概就是想让我转不出去,然后她能尽可能多时间地自己住一间,却只用付一半的房费。
我并不愿意这样恶毒得揣测别人,但是我一直能感觉出来,她并不想跟人合住一间房,只不过不愿意掏一整间的房费。尽管她的收入要比我高出一截。
她的口头禅就是“这有什么啊”“这才几个钱”。妹子,这是没几个钱,你倒是掏啊!
现在我所遭遇的难堪,都是因为当初没说出的丑话。没说好转租的标准,没说好转租的决定权与尺度,没说好到底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人生中大概的确有很多这样提前没说出的丑话,最后变成了苦果。合伙做生意,没说好付出和收获的比例;结婚之前,没说好婚后要如何处理财产和家庭人际关系;生孩子,没说好以后孩子要怎么教育。
所有仅凭一腔热情和所谓“你懂得”达成的意向,到最后都会成为炸毁你这段人生的炸药。
我的朋友L,毕业之后决定只身前往男朋友家所在的城市,飞蛾扑火的爱情,最后却受伤至深回到家乡。仅凭一句“我爱你”,却一直没说好到底对未来有何打算。未来公婆的下马威,对于婚事三番五次商议无果;男朋友一边说爱她,一边又总是听信父母对女友的各种数落和不满;男友家买了婚房,她没要求署名,却总在吵架的时候被指出“这是我爸妈买的房子”。精心整理的家,花出去的钱,到最后却都变成了打脸的巴掌,一生刺痛。
我们总是说,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特么的这些道理当初听了没懂啊!懂了也没利用啊!就像郭德纲老师说的,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是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事,你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这也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