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小赢的朋友圈里,
泡健身房的人多了,
爱跑步的人多了,
边锻炼边听着动次打次的多了。
但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有这样的困扰:
耳机线摩擦摩擦,声音似磨牙……
总会发出呲呲声;
(入耳式耳机常见的听诊器效应)
冬天天干物燥,还会被电到。
除了上面这些,入耳式耳机的缺点还包括:
怎么办?还能不能愉快的跑步听歌了?
终于来到了今天的主题,小赢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件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专利——立体声骨传导蓝牙耳机。
首先,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小赢先带大家看一看这款耳机的“颜值”。
专利图
产品图
后挂式设计,兼具舒适性和稳固性,不论跑步骑行,还是登山越野,都能达到更好的贴合度和舒服体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跑着跑着耳机会掉的尴尬了。
符合人体工学的U型一体化流线型设计,侧面形成倒“7”形,简约却不失个性,骨感且不失质感,隔着屏幕都闻到了浓浓的时尚感和运动气息。
耳机侧面及后置的隐秘控制按钮,装饰感十足,在保证了整体外观一体化的同时又方便操作。
看到这里,小赢已经忍不住要加进自己的购物车了!
这款炫酷的耳机就是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韶音科技)旗下品牌Aftershokz的产品,是韶音科技2012年申请的第一件外观设计专利,并于2014年8月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的请求书。经过检索,比韶音科技更早的骨传导耳机的设计很少,其中一件韩国的对比设计1最为相似(参见下图)。
从整体的形状来看,虽然都是后挂式U型设计,对比设计1耳机的整体线条硬朗,棱角分明,机械感较强,而Aftershokz侧面一体化的流线型设计则更加简约、流畅,与人体工学结合的更好。在外观设计方面,Aftershokz有了新的突破。
外观设计之外,小赢还想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款设计技术层面的小知识:
骨传导耳机原理,
技术流通常这么解释: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都是声波经过空气到达鼓膜,使鼓膜发生振动从而使声音传至耳内。另一种方式,声波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至内耳,不经过耳膜,这种声音传播方式就是骨传导。
实在太难懂了有木有?小赢给你举个例子:
用你的双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语,无论多么小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自己说什么,这个就是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再来讲个故事:
早在18世纪,据说,
伟大音乐家贝多芬
在失聪后,就是用牙咬住了一根指挥棒的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重新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这就是骨传导原理的早期应用。
再举个例子:
饼干吃过吗?吃过就好办了,在你咯吱咯吱嚼饼干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咀嚼声好大,而别人听起来其实很轻微,这也就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不同啦。
骨传导耳机最早应用在医疗、军事、科研等领域。韶音科技的这款产品就是“军转民”的产物。
十九大报告中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其实韶音科技早已践行多年了。
-
2001年,进军高端军警用耳机市场;
-
2011年,在美国创立了AfterShokz品牌,开始进军消费电子领域;
-
2012年,AfterShokz覆盖美国80%的渠道商;
-
2013年,AfterShokz回归国内市场;
-
2014年,AfterShokz进驻Apple Store和苹果直营店。
AfterShokz骨传导耳机具备纯正的中国血统,研发、设计、生产均由韶音科技完成,其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和独创性的科技元素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有道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刻意搜索你可能都不知道,韶音已经低调的在国际上屡获各大奖项:
......
然而,一个品牌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韶音科技从一个代工厂升级转型成为全球品牌,长达9年。除了耐下心来,踏踏实实的攻克技术,更重要的是十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正如韶音科技的总经理,也是本获奖专利的设计人陈皞所说:“如今韶音具备了全球品牌全部要素:技术、专利、品牌、全球渠道和全球非常好的销售。我们有全系列的专利知识产权,因为我们是核心技术的开创者,韶音把所有的关键技术注册了全球的专利,分布在中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甚至印度和巴西。”
韶音科技自2004年起至今,在我国共申请专利95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52件,外观设计专利15件。从2012年推出第一款骨传导耳机开始到现在,从技术到外观,进行了五次迭代。从最初只能解决基本的发声问题到如何优化改善音质,从专利双悬挂音频系统技术到首创的漏音消除技术,每一件专利的申请都见证了韶音科技技术的进步。
像韶音科技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很多细分领域向世界证明着:
我们正在完成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一款好设计,其设计的原点,并非是产品本身,而是人。
一个好的品牌,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产品设计支持还不够,还要有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体系,对好的产品进行全面的专利布局,利用专利保护体系为企业保驾护航,才能在走向全球品牌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