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句话最近在网上广为流行,很多人都说这句话很解压。
为什么这句话突然就解压了呢?
我斗胆猜测一下。
因为竞争变得激烈了,大家在既定道路上卷出结果的概率变低了。
这时候,突然有人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你不用在既定的道路(升学、考公、加班……)上卷,你可以有更多更精彩的活法。”
这样的话,对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人来说,颇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当然很解压。
但,我相信很多人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解压」的感觉,很短暂。
因为,大家很快就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
「除了既定的轨道,旷野上还有哪些路可以走呢?」
不知道……然后,陷入迷茫。
都说中国人卷,都说考公考研卷,都说走一条大多数人走的既定道路卷,正在卷的人也都知道自己在卷。
那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卷会很累,卷很难出结果,还是忍不住要继续卷呢?
因为,除了眼前的这条大多数人走的路之外,大家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路可以走了。
- 即使看见了,也害怕其他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如果走了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怎么办?发现是条死路怎么办?)
于是乎,大多数人在起了「想探索一下自己人生的旷野」的念头后,就陷入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嘛」的迷茫之中……
那,要如何破除这种迷茫呢?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要如何变成目标明确且坚定的人呢?
我相信,大家都很羡慕那些目标明确且坚定的人吧!
那,他们是天生就目标坚定,还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变得目标坚定呢?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样的,但我自己,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变得目标坚定的。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早期的迷茫经历吧。
2013 年,我考上大学,选了心理学专业。
2014 年,我对心理学专业不满意,转专业到了车辆工程专业。
2017 年,我大学毕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和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留学生求职辅导。
2017 年底,上班不到半年的我,又换了一份管培生的工作(实质是销售和销售管理)。
2018 年年中,在上一份工作刚干满半年的时候,跑去和朋友创业。
2018 年年底,创业三个月的我,宣告创业失败,回来找了一份大客户销售的工作。
2019 年年中,在上一份工作还没干满一年的时候,又跑去创业。
……
这样的简历放到求职市场的话,我想很少会有公司愿意要我。
无论是在大学时期,还是在刚毕业的那几年,又或者是我刚开始创业的那几年,我都非常迷茫。
每一次选择切换道路,都是因为「我不喜欢我当下的状态」。
但,每一次选择切换道路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切换过去的那条道路,究竟会不会适合我,究竟是不是条死路。
现实也真的很残酷,我切换的大部分方向,都没那么适合我,甚至也遇到了一些死路,所以,我不得不继续切换方向。
但,即使是这些从结果上来看,是失败的尝试,也都让我更了解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从「破除迷茫,找到目标明确又坚定的状态」的角度来看,这些尝试,都是成功的。
身边经常会有人,说羡慕我这种目标坚定且享受其中的状态。
但我想表达的是:
- 这种状态,是之前无数段在迷茫中探索的经历积累出来的结果
- 我们无法跳过「探索」的阶段,直接从「迷茫」变得「坚定」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轨道的好处是:确定性高,正确率高。
轨道的坏处是:竞争激烈,缺乏可能性和想象力。
旷野的好处是:竞争不那么激烈,充满可能性和想象力。
旷野的坏处是: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失败的可能性。
每一个选项,都有好处和坏处。你想享受这个选项的好处,就得忍受这个选项的坏处。
你不想在既定的轨道上内卷,想选择充满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旷野,一点毛病都没有。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得忍受,甚至是拥抱旷野的不确定,做好承受失败的代价的心理准备。
那,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呢?
大家能从我的经历里读出来这个话题的关键吗?
一个关键词:勇气。
另外一个关键词:活着。
什么是勇气?
你要在旷野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就需要迈出腿,去探索。
但,探索,意味着:
- 你要离开当下这块虽然不是很喜欢,但已经被确定是安全的地盘
- 你可能会遇到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也可能会遇到一条充满机会的富饶之路
- 出去探索之后,你可能再也无法回到原先那块被确定是安全的地盘了
在知道这些之后,依然愿意去探索,这就叫勇气。
每一次迈出探索的脚步,选择一条新的道路,都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