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近十年来北京房价的第一个低点。而老徐选择用北京一套房的首付,在固安买了三套房。
他说这是他给未来退休准备的老伙伴群居“别野”群。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才是最舒坦的。
进可以看到县城变新城、未来投资大涨,退可畅想老年宁静生活。
如今,2019年,不用说老徐赚了多少。谁都知道,固安不再是过去遥远的小县城了。
固安,见证了一批环京买房人的第一桶金,也见证了一个路数特别的企业发家。
说到底,几乎所有房企的第一桶金,都是来源于占领了对的土地,吃下了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第一批土地红利。
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当下的行业巨擘,莫不如是。
或是在城市的新区里造房子,迎接不断从乡村涌入城市的新人口,等待城市的发展扩张使得土地和房价不断上涨。或是在城市边缘,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城市周边的乡村,终成城市。
总有些房企,能预判并拿到更容易成为城市一部分的“乡村”土地,然后坐等升值。
什么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那就是能够坐等升值的好日子。
但好日子总会过去。限购限贷来了,白银时代来了,甚至白银时代的成色越来越弱了。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甚至没有一家新的千亿公司诞生。
直到2016年,才有新的千亿房企冲出重围——融创、华润、华夏幸福、金地、绿城。
其中,只有华夏幸福和融创,从百亿到千亿,只用了五年时间。
融创冲往千亿,靠得是大规模的并购——吃下别人过去的土地红利,运作上却依然是房地产的基本逻辑,正如孙宏斌所言,他们的主业始终是地产。
而来自固安的华夏幸福却是用着不一样的游戏规则,从这场残酷的千亿冲刺战中突围了。
2014年之前,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华夏幸福,这家在过去几年的黄金时代中从没有在“圈地运动”中成功坐上“坐等升值”的大船的小企业,在白银时代里打了几个滚,就从一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房企,变身为一匹“千亿+”的大黑马。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大黑马华夏冲上千亿,傍上的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红利。
或者说,是华夏幸福等到了政策的红利。
成立于1998 年的华夏幸福,早期一直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开发。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其实是北方的早期碧桂园。碧桂园早期的发家路数就是这样——致力于广东省内,尤其是广州周边的城市村镇住宅开发。
然而,在早期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南北差异太大了。
当碧桂园在华南以农村包围城市,坐等升值的同时,华夏幸福在河北,却曾经一度沉寂于大北京周边曾经的“灯下黑”中。
作为首都,北京既是整个中国发展的核心,也是我国第一批建设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是,不同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在这几年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提出之前,北京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相对不太明显。
北京在壮大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周边地区养分,却很难做到利益的反向输出,导致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一度难以得不到足够的养料支撑。
过去,这样“灯下黑”状态的北京周边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不够南方亮眼。俯瞰河北全省,只有传统工业城市唐山和省会所在地石家庄还能够独善其身。
困则生变。等不到政策把乡间小路变成城区新路,那就自己来造城吧。修一条乡间大路可好?
2002 年,华夏幸福开始运营固安产业园区,向产业园区域运营开发商转型。他们修路、招商、造城,一造就是十年。他们也因此将自己定位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守着环京,研究PPP产业新城“园区+地产”模式。
在投资上,巴菲特说了,忌频繁交易。
在战略上,道理类似,忌频繁变动。
做了选择,就坚持。没有占到红利的时候,就练功去,然后等风来。
华夏幸福等到了这阵大风——世界级城市群崛起下的都市圈建设。
而华夏幸福自2002年就选定的大本营、也是产业新城标杆之作——固安,则成为了环京都市圈发展中,新城崛起的学习榜样。
地方政府推崇固安,因为有GDP和政绩为证:
2002年,固安全县年财政收入不足亿元、发展水平位列廊坊市十个县(市、区)中的后两名。
然而,自从华夏幸福开始参与运作固安产业新城之后,十年后的2012年,固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2.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38亿元,全县更是累计签约亿元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到2018年,持续发展的固安,更是成为了环京都市圈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头号明星之一,全县财政收入达到86.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
因为华夏幸福,这个小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的传统农业县,如今变成了一个智慧生态、宜居宜业、创新驱动的产业新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各种投资。
华夏幸福也因此成为了各地政府的座上宾。
但真正让华夏幸福获得真金白银红利的,还是环京大发展这阵他们等了将近二十年的“大东风”。
2016年,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市政府也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环京火了。“灯下黑”变成了“香饽饽”。在此布局多年的华夏幸福,在2016年一年内,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6%,以1200亿突破了千亿大关。
东风会起,东风也会变。决定地产公司命运的因素,首先是社会和行业大势,其次才是整个集团的战略和方向。最重要的是,拥有顺应时势,抓住新风向,不断发展的能力。
在2018年年报发布的同时,华夏幸福同时公开发了一封致股东信。信里,2018年被华夏幸福称为“水逆的一年”。
实际上,2018年,对所有公司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一年。
对华夏幸福来说,这一年最大的困难是:难以预估、也不可抗拒的政策影响中,种种限制之下,环京突然凉下来。
但与此同时,顺应时势,华夏幸福也加速了全国的其他区域产业新城模式异地复制。
虽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新城孕育与发展的基底不同,地方政府的诉求不同,这使得所有公司的异地复制都不容易。但最终的成绩单显示,华夏幸福闯过了这一关。
2018年,华夏幸福在不断巩固京津冀布局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核心都市圈,产业新城异地复制进入全面加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