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极圈
南极圈,深入面向全互联网的投资创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T桔子  ·  中美独角兽大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极圈

对不起,我不善良,不会施舍一分钱|南说

南极圈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9-10 21:52

正文



南极圈想和这难说的世界说话!本栏目完全原创,如有雷同,都是你抄我们。



朋友总说我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甚至我自己都尝尝怀疑,我是不是太冷漠,不够善良。

因为我从来没有给过路边乞讨的人一分钱。无论是断手断脚也好,无论是老幼病残也好,我从来不为所动,坚决不给钱。

曾经有一对年迈的爷爷奶奶拦住我,说来城里找儿子没找到,太饿了,想要5块钱买吃的。

我没给。

我领着老人进了旁边的商店,我说你们要什么,我给你们买。

老人连连说:“不用不用给钱就好。”

我拒绝了。

因为我知道,我对于眼前的悲惨没有甄别能力,如果盲目的给钱,反而会助长罪恶。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曾经描绘过人贩子为了让孩子更容易乞讨,人为致残的故事,我相信艺术源于现实。

即使是眼前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我也不知道你们拿钱回家只为了补贴只会消费不知劳动的孩子。我一点都不希望我的善良,成就靠乞讨盖房买车的新闻。

我最终给老人买了桶装方便面和面包,拜托店家帮忙用热水泡好。

我很讨厌看见路边的乞讨者,更讨厌那句:“明明就是你喝一杯咖啡的钱,怎么就不能帮帮我呢?”

可是你是一杯咖啡吗?

对我的价值,你连一杯咖啡都不如。

是的,你过的很悲惨,可是我凭什么帮你呢?

哪一个人的生活不容易,你说你穷的没饭吃,我也会因为加班一整天顾不上吃饭,你说你没鞋穿,我也因为穿一整天高跟鞋几乎断脚还要保持微笑。

我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在逆境面前都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让自己的生活一步步变好,我的每一分收入都是我的劳动所得,凭什么只是因为我过的比你好,就要给你钱呢?你痛苦的人生,只会让我同情一时,我不认为给钱就能从本质上改变你的生活。

相比刘慈欣大名鼎鼎的《三体》,我更喜欢他的一部中篇小说《乡村教师》。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在临死前将,力学三大定律定理篆刻进四个孩子的脑海中。他的行为从外星人手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以及整个太阳系。

刘慈欣是这样描绘这个穷困交加的乡村的。


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产到户,村里开始分田,然后又分其它的东西。对于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大伙对于油钱怎么出机时怎么分配总也谈不拢,最后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把拖拉机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再就是两个月前,有一家工厂来扶贫,给村里安了一台潜水泵,考虑到用电贵,人家还给带了一台小柴油机和足够的柴油,挺好的事儿,但人家前脚走,村里后脚就把机器都卖了,连泵带柴油机,只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全村好吃了两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一家皮革厂来买地建厂,什么不清楚就把地卖了,那厂子建起后,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

看村里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们,每天除了赌就是喝,但不去种地,他们能算清:穷到了头县里每年总会有些救济,那钱算下来也比在那巴掌大的山地里刨一年土坷垃挣的多……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做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

为什么这么多慈善者总是热心于教育?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育改变一个人的意识,才是改变贫穷的根本方式,应该让他们明白钱的意义,懂得挣钱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集众人之力能够帮弱势群体度过难关,但最好的方式绝对不是仅仅给钱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和很多人一样,因为丛飞的经历,对这个社会上的信任产生了空前的危机。

所以我愿意捐钱给医生让他们给穷苦的病人免费做手术,我愿意捐钱给老师让他们免费给孩子上课......我希望把钱交给懂得驾驭财富的人手中,并且相信他们的善良。

相比过去,公益活动正在透明化。公益组织会公示财务状况。但这很显然还是一种粗放的管理,如果有一天,一套系统能够监控每一个捐助人的资金流向直到确定消耗在了哪一次慈善行为上,相信会对捐助人产生更大的激励,

有人说做公益就应该有一颗不求回报的心,这我赞同,但如果只给公益下如此狭隘的定义,那么公益只会存在于少数很善良的圣母心中。

我是个普通人,我会乐于参加商家举办的公益商业活动,在种树、捐步、捐出公益币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商家更美好的品牌形象,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下,我一点都不介意多付出一点关注和时间。

公益是不是跟商业行为绑定才能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每一个人都有一瞬间同情和善良的念头,但这个念头的产生频率和场景远远不如一个人吃饭、购物这样的硬需求多。


我会乐于买下残疾人售卖的报纸,买下滞销的水果,买下老奶奶售卖的手工制品,给绘画、书法、唱歌的人给钱....因为我认为这不是乞讨,而是商业交换,因为即使身处困境,他们也在努力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摆出不劳而获的请求姿态。

遗憾的是,有态度的价值创造者,数量远远少于乞讨者,有时候我甚至会思考,如果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都拿不到一分钱,是不是他们才会遵守劳动是这个世界唯一的通行货币。

我觉得世界上不需要施舍这个词,帮助是带着感情的,公益是专业而透明的,积极对待生活的人,即使深陷泥沼,要的也是尊重和平等的目光,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我是个普通人,或许不是个善良的人。

对不起,我不会施舍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