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妈妈是个大方又爽朗的性格,经常带着文文走亲访友,偏偏文文的性格却有些腼腆,每当亲戚朋友过来打招呼,“文文妈妈,今天又带文文出来玩啊……哎哟,我看看,文文又长高了。”
文文妈妈就会说,“文文,这是某某阿姨,以前还抱过你呢,快跟阿姨打招呼!”
每当这时,文文就会躲在妈妈身后,眼睛偷偷打量着对方,就是不开口。文文妈妈有些尴尬,连忙跟朋友说:“哎呀,我们家文文就是胆小,见到人就说不出话,其实他心里还是喜欢阿姨的,是吧,文文?”
文文默默地低着头,不吭声。至那以后,妈妈经常想锻炼孩子开口叫人,可文文总是闷着不开口,妈妈只好跟朋友道歉。
直到有一次,班里要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文文妈妈怂恿文文参加,因为文文经常在家里读诗歌,家里人都觉得他读得好。
文文却说:“我不去。”妈妈急了,“为什么不去?你这种性格就是要好好练练。”
文文对妈妈说:“我胆子那么小,比赛场上那么多人,我肯定说不话来。我才不去出丑。”
妈妈说:“你怎么能这么说自己,你要相信自己。”
“可是你就是这样说的啊,难道不是这样吗?”文文说着,眼睛一下子就湿了,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下来。
妈妈慌了,她这才明白自己一贯无心的客套话,可以伤害了自己的孩子,给了孩子“自己胆小,见人就说不出话”的暗示,让孩子越发不愿意开口。她抱住孩子,连声安慰,“妈妈都是开玩笑的,开玩笑的啊。”
当你说着孩子“内向、腼腆、粗心、慢吞吞……”时,你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观察着你的神情,感受着你的语气。你标签一贴,他完全知道这不是好的评价,小小的他也会暗自难过。
不要贴标签,尤其是身为父母的你,因为孩子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源于你!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大人尚且不愿意被别人贴标签,更别说孩子了,这真的很残忍。标签会像个魔咒一样跟随着孩子,你给孩子贴标签,就相当于对他进行了角色塑造,他们按照你设定的角色去表演,演着演着,孩子真的会朝那个方向去发展,哪怕他原本并不是那个样子。
放下成人世界的客套和自我的虚荣心,不再给孩子贴标签!
在成人的世界里,总是有一些我们自以为需要的客套,比如迎面走来邻居家的孩子,我们会赞美,哇,你们家的孩子真漂亮,而且好文气。
但千万别拉上我们自己的孩子来个比较,添上一句,“我们家这个真是太闹腾了”。
我们也总是会有自己的虚荣心,在公共场合孩子表现得不够棒时,有些懊恼和着急,就随口甩出几句“你怎么这么胆小,叫人都不叫?”、“你慢吞吞干嘛?”、“一点不勇敢,你看人家小妹妹都爬上去了”……
所以孩子被贴标签,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孩子有什么不好,而是我们力求完美的心在作怪。
请放轻松一些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或者都要成为世俗定义下的成功的,让孩子欣然接受自己的独特和不完美,积极正能量地去生活,才是我们需要教会他们的最重要的人生课题。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孩子不叫人的解决方式,我婆婆是个很开明的老人家,她从不强求孩子叫人,碰到外面有人说,你家孙子蛮内向的。她总是会搂过儿子,说,他和大家熟悉了是很活泼的。等别人走后,她会告诉儿子,刚才是哪个阿姨,她跟你打招呼是喜欢你,下次你也跟她打招呼哦。
后来有一次,儿子特别高兴地跟我说:“妈妈,今天我表现很棒,主动和辰辰哥哥的奶奶问好了。奶奶说,你一定会表扬我的!”
现在,儿子已经能够很大方的叫人了。大家也试试这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