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大学图书馆
百年文化,源远流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普通人也能玩转 AI!65 页 PPT ... ·  2 天前  
BioArt  ·  Science | ... ·  3 天前  
BioArt  ·  Sc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大学图书馆

水木读书月 | 第十五期清图“我是读书人”活动成功举办

清华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04-25 18:48

正文

部分参与者合影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2024年4月18日14:00至17:00,清华大学图书馆第十五期“我是读书人”读书经验分享会在校图书馆音乐讲堂如期举办。本期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在读博士生周一凡作题为《观道:在艺术史与文献学中探求》的分享报告。分享会由读者服务部主任王平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袁欣、资源建设部老师刘春美、人文学院老师刘娟出席本次活动。来自人文学院、美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单位的师生近30人参加活动。本期分享会活动效果非常好,因为现场互动热烈,原定2个半小时的活动延长到3个小时。







分 享 会 内 容 概 要


第一部分 ,主讲人结合自身读书经历,分享多年来在经典阅读方面的宝贵经验。主讲人首先介绍本人阅读过的和正在阅读的经典文献,然后介绍在读书期间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特别谈到对清华大学图书馆收录的稀见图书、外文图书、大型艺术类丛书的利用,如文科图书馆《中国法帖全集》、美术图书馆《宋画全集》等对自己研究的启发与帮助。周一凡认为,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很好地训练文史基本功。在阅读中,需要选择名家注本以及权威的出版社。边读书边做札记的习惯、以及读书札记的电子化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


第二部分 ,主讲人介绍看展和实地考察的经验与收获。看展前,应提前了解展览信息,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看展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文物的原貌;看展后,还需及时分类保存图片资料,以便日后研究时查阅。


第三部分 ,主讲人阐述艺术史与文献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书法作品可以为文献学提供校勘的佐证与辑佚的材料,文献学则为书法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启发。


第四部分 ,主讲人以艺术史与文献学的展望为主题,对研究当中常用的人文、艺术类数据库进行分享与推介。主讲人的报告非常精彩,时长1个多小时,结合个人阅读及科研经历讲述了在艺术史和文献学中探求的过程,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




对谈环节

从左至右依次为:

王平、周一凡、陈白羽、商赛博



主讲人与现场读者交流互动


袁欣老师发言


刘春美老师发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