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第二轮会议通知 | ... ·  昨天  
BioArt  ·  Nat Genet | ... ·  昨天  
BioArt  ·  Cell Metab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2025年印度药企TOP10 ·  5 天前  
生信人  ·  术前ctDNA检测在早期NSCLC中的临床实用性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因与博导不和退学,被拒稿数次,从寒门差生到 985 研究员,他却说:我从未优秀过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23 17:30

正文


最近,《哪吒 2》里的申公豹引发万千讨论,很多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个人的影子,看着申公豹的人生,流着自己的眼泪。 许,每一个寒门博士都可能走过「申公豹」式的奋斗之路,只有个别人可以逆天改命,大部分人远远达不到他的高度,最终消失在人海。今天, 学霸君为大家分享三位 寒门博士的真实故事, 三种经历,三种人生,希望能给奋斗中的你以启迪。

因与博导不和退学,被拒稿数次,最终成为 985 研究员

赵序茅是兰州大学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知名科普作家,撰写过百余篇科普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馆以及各地中小学进行了 100 余场科普讲座, 但他这一路走来并不顺利,甚至充满坎坷,高考落榜,博士退学,数次被拒稿,在每一次挫折面前他都未曾放弃。

他的故事是寒门学子一步一步反转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赵序茅出生在山东县城滕州的一个传统农民家庭。来自父亲过分望子成龙的讽刺和压力,构成了赵序茅早年求学过程中的情感基调, 他说自己「活在别人家孩子阴影下」

三年级,期末考试他得了第七名,第一次拿到奖状,满怀信心回家,心想这次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刚到家,父亲端着招牌似的酒杯,厉声呵斥: 「你还有脸说,人家谁谁考了第一名。」

义务教育阶段的赵序茅并没因努力而换来理想的成绩。他因此受尽父亲和亲戚们的嘲笑和讥讽。这使得侥幸进入高中的赵序茅「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

高中时赵序茅选择了文科,第一年,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赵序茅仅考了 452 分,只能考虑专科。

他太希望证明自己,希望能离开那个家,以至于考前一晚,彻夜难眠。 到了考场,手就开始发抖,握笔都困难,本来轻而易举的题目,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结果显而易见。

父亲甚至让他去工地干活。他知道自己不该止步于此,顶住巨大的压力选择复读。第二年,赵序茅考了 575 分。

他也不知道复读那一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只记得几次晚上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排解心中的压力。

上了大学的赵序茅并没有轻松半分,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

大一那年最为辛苦,下课后去食堂打工,中午给人家送大桶水。他清楚地记得,一手拎着一桶 20 升的水,从一楼一口气爬到六楼,送一桶水可以赚 5 毛钱。到了周末,他要去外地做电视剧收视率的市场调研。

为了多赚点钱,每天背上干粮,直到晚上才能吃上一顿饭,住 5 元一晚的宾馆。

到了大二,他平时在餐厅打工,周末去做家教,寒假到临沂市一个培训机构教课。后来,他发现自己也可以开培训机构。于是,利用积攒的钱在临沂市里租了两间房子,自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

赵序茅说自己的室友都有女朋友,自己也曾努力追求过喜欢的女孩,可是又觉得自己 「上完课后还得去餐厅打工,周末去加班,整天灰头土脸,谁会和我谈恋爱啊?」

大学毕业后,赵序茅考研进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并开始进行科普写作的尝试。先后出版了《西域寻金雕》《雪豹下天山》《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

硕士三年,他不需要为了生计而操劳,跟着马老师跑遍新疆南北,喜欢用文字记录走过的路程。 那个时候,他才真正开始写科普。马老师是第一个发现他可以写的人。那个时候,走的路多,写作欲望也强......

硕士毕业后,赵序茅考取了上海某高校的博士,却因和导师不和,读了一年博士后选择了退学。

在上海的一年中,他想好好做研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和导师难以达成共识,整天胡思乱想, 「我到底哪里错了,为何导师不待见我?」

他问自己:「序茅,你是来混学位的,还是来做科研的?如果你要混个学位,你就得忍辱负重。如果你想坚持做科研,那就离开了吧。」

随后赵序茅来到北京,入职国家林业局做科普。 租住在北京 4 平方米的隔间里,随后考上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在动物研究所的日子,赵序茅说「这是他梦想中的科研环境」。尽管早就达到所里毕业的要求,他还是要求延期一年,将手头的工作整理发表,赵序茅说想对自己有个交代。

他在组里是独自开辟的方向,走了没人接盘,也知道导师想留他,但是他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他找到了导师, 提出延期一年,对自己有个交代,也对导师有个交代。

博士期间,赵序茅发了 3 篇 SCI,和导师合作一本专著《滇金丝猴生活史》。出版 5 本科普书籍《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走进伪装大师》《神雕谜踪》《红唇美猴传奇》《灵犬之智》,100 余篇科普文章,在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馆以及各地中小学进行了 100 余场科普讲座,《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被上海市教委选为初中生课外阅读材料,《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围 2017 年中国好书,《红唇美猴传奇》获得 2018 年度中国好书奖。

他说: 很多人只知道我能写,或者说我写作欲望强,但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 ,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也在写  ......

博士毕业后的赵序茅来到了兰州大学,成为生态学创新研究院的一名青年研究员,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说自己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他或许也希望自己学生和自己一样,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未来的你正在下一个拐角处等现在的你。

成为特聘研究员,离不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
在这里讲述他的故事时,或许很多出身优越的小伙伴难以想象其中的困窘。
他出生在 1991 年,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两位姐姐,计划生育的风并未彻底吹到你那偏远的家乡。
作为全家族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他承载着家里人太多的希望。18 岁的他考上大学,第一次从湖北农村走出来,他清楚地记得武汉烈日炎炎之下,自己背着一只皮口袋的行李艰难地挤上公交。

那一年暑假,农民工父亲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为了照顾父亲,再也不能外出打工赚钱。原本在村里看着风生水起的家庭,显得岌岌可危。 彼时他动了辍学的念头,是母亲泪流满面地劝你坚持走下去。
他是大学里真正的贫困生,在异样的眼光下,军训时的迷彩短袖他穿了四年。毕设导师看他可怜,会把自己儿子不穿的衣服送给他。南方天气最冷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一床暖和的棉被。 可他不能抱怨,他的姐姐一直打着零工,供养家庭。
原本读完本科就会工作,他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看到了他的潜力,导师承诺只要跟着他做实验,作为他的开山大弟子,他会让自己不为生活所迫地完成学业。
彼时他是有些自私的,因为他知道自己除了做科研,没有上升通道。读研读博期间,夜以继日,一刻也不敢休息。很幸运那时候女朋友走入他的世界,我们是相于微时的高中同学。
他的这位女朋友大专毕业后便出来工作, 可以说对他的学业和生活进行了很大支持。 趁着刚回国导师的东风,加上他拼了命地做实验,他发了 top 期刊论文,那年他 27 岁。
再后来他去国外做博后,三年博后归来,他应聘回到家乡的高校,成为一名特聘研究员。 读博期间,世俗意义一无所有的他和女友顺利结婚,博后归来,他的妻子成为同学们口中的人生赢家。
他从不掩饰自己「小镇做题家」的身份,他常说, 个人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他到现在,这些年来离不开太多人的牺牲和托举,尤其是母亲、姐姐、现在的妻子。

是父母的托举,让她拥有了更广阔的人生
她是家族里唯一的女博士,现在是亲戚朋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她来自北方一个思想相对保守的县城,父母没有读过很多书,早年曾到省城做过小生意,思想灵活,靠着两双勤劳的双手,让小家蒸蒸日上地发展。 最重要的是,她的家人和当地人相比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快读完本科时,便有媒人闻风而动试图到她家说媒。男多女少的县城小镇,外形高挑、学历本科的她算是媒人眼中的「高质量女性」。
彼时,她刚刚拿到国家奖学金,她用奖学金给爸爸买了羽绒服,给妈妈买了金项链。日常跟着本科生导师蹭各种研究生学术会议,对科研和未来充满了热情。
和父母通话时,他们旁敲侧击地问她目前是否有恋爱成家的打算,她一口回绝。父母似乎松了一口气,并坚定地告诉她: 你努力读书,想读多少读多少,女生总要有一份事业傍身。
严格地说,父母的经济和精神支持给了她很大的力量,第二年再也没有媒人上门试图将她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性绑定。
保研到北京时,父亲亲自送她到学校,看着被传统中国人视为顶尖水平的大学牌匾, 他说,女儿真的羡慕你,下一辈子爸爸也要当大学生。
她完全享受着科研带来的自由和满足,即使物质享受上和来自其他大城市的同学们有差距,其他同学先天而来的松弛感也是我没有的。
然而,她始终知道自己有后路,后路便是她那对无私朴实的父母。现在她已毕业两年,靠着还不错的科研成果拿到了不错的岗位和收入,我想她也是父母的骄傲吧!

结语:
出身寒门的博士生们,有的看似实现了阶级跨越,有了份优越体面的工作,进入职场后才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不同于传统路径的「挑战」:不仅要面对不断加码的职场发展要求,还要在初出茅庐、羽翼未丰时庇佑整个托举自己的家庭。有的或许根本成不了「申公豹」,只能做那个身穿补丁衣服、拿着破碗的「土拨鼠」。
可是,人生再难,也要向前,一点点走,总能看到光,总能有希望。 每一个寒门学子「不服命」的星火总将照亮人生!愿每一个拼搏的你我共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案例一整合自《赵序茅研究员:一位农村孩子的奋斗独白》,《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