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一图读懂 | 深圳的公园将如何命名? ·  4 天前  
中国交建  ·  阿狸的夏天 ·  2 天前  
中国交建  ·  奋进之春丨中交集团中标这些项目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雍正帝拿来办公的砚台,竟然是一只暖手宝?

艺萃  · 简书  ·  · 2018-01-12 09:06

正文

萃花听来一个脑筋急转弯,放在寒风凛冽的今天讲比较适合:古人四季当中什么时候书画创作比较少?答案是冬天!因为天太冷,墨都冻住了,压根没法创作!

呃,如果单纯是为了抖机灵,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本着一个求真务实的态度,萃花忍不住要完善一下这个不严谨的问题。

在萃花将要介绍的神器出现之前,确实像这个段子说的那样,古人会为冬天砚台冻住了发愁。他们甚至会趁做饭时把陶砚扔到灶里烤,之后取出来继续使用,但这么做砚台温度也不能维持太久,后来他们发明了能让墨保持湿润状态的“高级装置”——暖砚。

暖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并没有可靠史料。它造型多样,多到你想不到……

一般底座较高,有二层至三层结构,暖砚按热源分为两种:一是陶制“水暖型”,也就是把砚台墨堂下面凿成中空的,通过留的小孔注入热水加热,这种砚台往往是 陶制 的。

明代 注水式暖砚 (像热水壶?)

但是水终究是会凉的,所以人们又发明了更常见的“火暖型”,原理不变,只是热源变成 炭火或油灯 。但一般的石头很容易被烤焦开裂,于是火暖型暖砚选用的是 硬度更高、 质地更密 的歙(shè)石或松花江绿石。

光听到材料就觉得可贵可贵了,所以,暖砚 在明代是 公务员的办公标配 。大概是贫穷使我大冬天写不了字!

发展到清代,暖砚在北方流行起来,尤其受皇室贵族的青睐。这时候的暖砚已经不局限于日常书写,它作为文具当中集 制砚、铸造、 雕刻、陶艺 等工艺于一体奇葩,有其他文具所不具备的文化魅力。因此陈设欣赏的效用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目前清宫御制较早的这方暖砚。

清 康熙松花江石夔龙纹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砚石:长14.3厘米,宽11.2厘米,高2.5厘米,炭火盒:长14.7厘米,宽11.5厘米,高5厘米)

这方暖砚最上面是砚石,中间镂空的是炭火盒,砚石选用上好的 青绿色松花江石 制成,通体光滑,底部四脚处各有一兽面纹方足。

砚体四侧各雕凹底阳纹两两相对的夔龙纹,下部为蓝色珐琅釉上饰有“ 双龙捧寿 ”纹,左右为 蓝龙 金桃 ,前后为 金龙 红桃 。关于它的具体用法,萃花做了一张简易示意图供大家参考。

但大清朝为暖砚代言的不是康熙,而是雍正。清宫档案统计,雍正的暖砚多达上百方,并且,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造办处档案:研究清宫御用品第一手资料)雍正十年“铜作”第一条提到的就是暖砚。雍正皇帝还亲自参与暖砚的设计,针对目前的暖砚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看前做过的暖砚,其形俱高,因火在底下,不得不如此做高。何必将火做在砚底?砚旁另做一炉,炉下安足,上安铜丝罩,使火气透入砚底。砚既然可热,炉亦可以烧香。”     —— 雍正十年上谕

他提到的“前做过的暖砚”长这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