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二十五碳五烯脂肪酸(EPA)作为Ω-3脂肪酸之一,被认为是人体重要必须脂肪酸,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紧密相关。EPA与花生四烯酸(AA)的比值作为临床判断是否存在Ω-3脂肪酸缺乏的重要标准,往往与全身的炎症水平和心血管风险相关。众所周知,深海鱼油或者海洋鱼类饮食是EPA的重要食物来源,而icosapent ethyl(IPA,作为高纯度的EPA)可以作为药源性的EPA重要的补充。既往的研究,比如REDUCE-IT等研究,证明EPA补充后的心血管获益有争议。近期,Circulation发表了一项来自日本的RESPECT-EPA研究,在稳定性冠心病合并EPA/AA<0.4的患者中,评估了EPA补充带来的临床获益。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终点评估者设盲的研究中,稳定型冠心病且EPA/AA比值低(<0.4)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EPA组(每天给予1800毫克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或对照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缺血性中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综合,包括心脏性猝死、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显示:总共在日本的95个研究中心纳入了3884名患者。其中,2506名患者EPA/AA比值较低,分别有1249名和1257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EPA组和对照组。EPA组和对照组的中位EPA/AA比值分别为0.243(四分位间距,0.180-0.314)和0.235(四分位间距,0.163-0.310)。在5年的中位数随访期间,EPA组的1225名患者中有112名(9.1%)和对照组的1235名患者中有155名(12.6%)达到了主要终点(风险比,0.79 [95% CI,0.62-1.00];_P_=0.055)。同时,EPA组的冠状动脉事件次要终点显著降低(81/1225 [6.6%] 对比 120/1235 [9.7%]患者;风险比,0.73 [95% CI,0.55–0.97])。不良事件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但EPA组新发房颤的发生率显著更高(3.1% 对比 1.6%;P=0.017)。
本研究作为经典RCT研究特意选取了缺乏EPA的稳定性心绞痛人群,并给予了EPA1.8g每日补充,发现4年之后EPA补充治疗组开始出现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但是最终的主要终点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5),次要终点达到了临床获益标准。而且,Per-protocol分析的结果也提示主要与次要终点都有显著获益。本研究为那些确实缺乏EPA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EPA补充治疗的长期获益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当然,本研究与REDUCE-IT研究一样,也发现了长期的EPA补充带来了房颤发生率的增加,目前缺乏明确的机制解释。此外,在日本这个长期以鱼类海鲜饮食为主的国家进行鱼油补充治疗的研究确实较难,如果将本研究移植到中国同时也按照更严格的EPA缺乏标准,很有可能有显著性的获益。但是,长期坚持服用和长期安全性也是需要考量的范畴。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5520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