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编的朋友圈被这架飞机刷了屏。
听说各大媒体也在报道,小编特地搜集整了一番,原来有那么多的报道,厉害了WORD小飞机。
▲视频: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01架首飞
▲央视报道荟萃
▲新华社报道
▲人民网报道
▲新华网报道
▲新华视点报道
▲中国军网报道
▲China Daily报道
▲环球时报报道
▲解放军报报道
▲北京电视台报道
▲腾讯新闻报道
▲腾讯军事报道
▲网易新闻报道
▲人民网海外报道
▲中国之声报道
▲大公报报道
4月27日下午,“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成功首飞之后,举行了由航空工业新闻办主任计红胜主持的媒体通气会。会上,航空工业“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总设计师杨伟、航空工业“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现场总指挥程福波、航空工业中航技公司总经理杨鹰、航空工业成都所副所长姜兵出席。
总设计师杨伟向现场的记者们谈及
“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
的研发情况。
“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
的成功首飞是
“枭龙”
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重大里程碑,该机既具有突出的教练功能,又具有与单座机相当的作战效能,在平时,主要用于飞行员的飞行与战术训练,而战时,则可用于执行与单座机相当的作战任务,并发挥双人协同掌控复杂战场态势的优势。杨伟说,在当前的复杂局部战争中,两位飞行员的战机必然具有一定优势,双座
“枭龙”
的研发与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直接相关,用户对其的呼声是很高的,这种呼声不仅仅来自早先就装备
“枭龙”
战机的巴基斯坦空军,其他的潜在用户更是提出:首批采购的飞机就要有双座型!杨伟进一步解释说,有了双座机,用户评估飞机时就可以直接坐到飞机座舱里进行实际感受。而杨伟的一句“今后或许记者们也能有机会体验一把'枭龙'”让现场爱好航空的记者为之一振。杨伟继而感慨地说,如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航空工业就能很快地拿出来,这种状态体现了航空工业正迈向“自由王国的境界”。
杨伟还说,
“枭龙”
作为一款轻型多用途性(制空+对地打击)战机,其性价比高,研制双座型的过程中,在这样一款本就不大的飞机中再挤出一个人的空间后,如何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是采取了很多措施的,比如垂尾也加装了油料,这在单座
“枭龙”
上面是没有的,边条翼也装了油料,总之,各种技术创新很多。杨伟特别提及,双座
“枭龙”
的第一架外销订单就是今天首飞的这架飞机,原型机直接就是交付客户的飞机,这在中国航空研制史上还是首次,这也反映了用户需求的迫切,更反映了用户对中国航空工业的信任。杨伟肯定了双座
“枭龙”
对地攻击能力比单座有所提升的说法。而
“枭龙”
战机系列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采用更先进的发动机和雷达是肯定要做的,更加新式的方案正在跟用户谈,升级不会停止,这也是一型飞机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航技公司总经理杨鹰对记者谈及了“枭龙”飞机的市场开拓情况。他说,“枭龙”单座机问世之后,吸引了与中国拥有传统友好关系的亚非拉国家的关注。据悉,在今天的首飞现场,除了巴基斯坦军方莅临之外,还有埃及、孟加拉、喀麦隆和塞内加尔等国的代表在座。杨鹰表示,双座“枭龙”首飞之后,产品更加丰富化,用户的选择更加灵活,今后的销售成果更加令人期待。
当问及军贸出口与国家战略的问题时,杨鹰表示,军贸出口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航空工业中航技正在践行着“
一带一路
”的倡议,中国飞机出口国家有三十多个,它们都在“
一带一路
”的沿线。今后,中航技
在
“枭龙”
的
外销工作中,将进一步配合实施国家的总体战略,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
航空工业成都所副所长姜兵也谈及了研发方面的细节。他说,航空工业成都所在人机功效、使用便捷性等方面都充分考虑用户的现实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行研制开发,这让用户增强了对飞机的信心。双座“枭龙”充分考虑了单座机与双座机的兼容性以及备件和后勤保障方面的通用性;全数字化的设计制造,更是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定制化管理;在组织模式上,单座“枭龙”研制时就开始走了一条“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模式,双方的责权利都很明晰,此外,团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摄影、图/岳书华、潘博仁
编辑/汪鑫鑫
监制/谢林轩
号外!“枭龙”双座战斗教练机01架首飞成功
你好,新航母,我是歼15!
解密:这是一架被低估的战机(劲爆视频+图解)
中国航天日:航空与航天逐梦同行
海军68周年:航空工业助力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这么燃的直升机大片,你肯定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