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最近感受颇深的一个概念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7-08-30 22:37

正文


(一)关于厉害的解释

一个人厉害,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别人觉得他有多厉害。

 

这句话很绕,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解释。

 

ABC是三个好哥们,同属于一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者,他们经常会跟总经理汇报工作。

 

A 汇报时会说 B 和 C 的好话,比如多么努力,做得多么好。

 

BC 也如此。

 

一年后,他们三个都升职了。

 

乍一看,这不就是「三人成虎」的现代版演绎,只是换了个呈现形态。

 

但其路径都一样:当一个概念通过不同人的角度不断灌输时,那么便会不断强化,继而形成既有认知。

 

一旦认知形成,那么它将指引着人的判断。

 

当某人对你有好印象后,他会有意识地去印证这个想法;反之,则会去刻意发现你的纰漏。

 

可怕的是,每个人都是正邪两面皆有的混合体,全凭他人如何解读。

 

这就是「心智」,定位理论强调的一个概念。

 

在消费场景上,它就是消费者内心对产品的认同度。而在人际沟通时,它就是对方对你的看法。

 

在这个理论上,产品的重要性低于对产品态度的重要性。

 


(二)心智与危机公关

 

在读书阶段,研究过危机公关,里面有个变量是认同度。具体来说就是:

 

  • 当认同度高时,人会倾向于将错误归因于外在客观条件,并主动为负面主体开脱;

  • 当认同度低时,则会将错误归因于内部原因,并变本加厉地指责。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当你的好朋友作弊时,你会去想他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最近失恋,无心复习,可以原谅。

 

但如果是你讨厌的人作弊,你肯定会说他本性不好,不该原谅。

 

这就为抹黑和添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对手如果想要攻击竞品,那就背后人的人品入手。比如他生性残暴,包养小三等,从而影响到他人对其的认同,继而扰乱判断。

 

而如果我们想要推广一个产品,不要急于从作品出发,而是渲染出品人勤奋努力,最好有个可怜的故事,那就更加完美。

 

而且,大众都是爱八卦的。

 

故事,特别是有冲突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关注。

 

就比如我妈并不关心京东,但会关心奶茶妹妹和刘强东的八卦。

 


 (三)心智的三个特征

 

如此看来,「心智」确实是一个可爱又可怕的东西。

 

如果将它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第一是不可逆性。

 

也就是说,一旦对他人或事物形成了刻板印象,要改变是极为困难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们熟知的概念:第一印象

 

李芳刚调到新的城市,换了一个职能部门。

 

前三个月,她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推掉了一切社交活动。

 

朋友们不理解,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李芳并不是一个工作狂,不应该这么拼。

 

她的解答是:


  • 一方面,新工作有新挑战,多花时间肯定是必然;

  • 另一方面,这时候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时刻,如果一开始就被认为「好吃懒做」,之后很难扭转。

 

从心智的角度上看,后者很重要。在大多数人的判断中,勤奋是美德,懒惰很可耻。

 

在刚开始时将美德输入进他人心智,之后即使适当懒惰,也会得到理解和包容。

 

反之则会认为作秀。

 

 

第二是排他性。

 

比如手机,对很多朋友来说,一想到性价比,第一反应就是「小米」;一想到快充,马上就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

 

这就涉及到个人的「标签管理」。

 

周婷在大学阶段的一个特色是演讲,但入职后发现,部门里有个同事演讲比她好太多。

 

到哪种地步?一到汇报,领导第一反应就是让那位同事上场。

 

周婷于是转了个方向,强化自身 Excel 上的技能,让所有同事意识到,她在这一块上是部门的王者。

 

一旦一个人的某项特征称为标签,那么接下来他就不容易成为小透明。


↑ OPPO 的快充印象深入人心

 

 

第三是从众性。

 

如同开篇的例子,总经理判断 A 好的重要原因,来自于 B 和 C 的不断称赞。

 

而我们平时不也如此?

 

比如最近有部电影叫做《极盗车神》。


本来准备拉上好友去看,但他拒绝了,原因是他身边两个朋友都说一般,他也就少了欲望。

 

但我想看的原因则是,有三个朋友推荐。

 

人对事物的判断,很多时候都来自于身边人的判断。


↑ 真心不错,诚意推荐 



(四)心智与沟通技巧

 

从这几个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出一些有用的技巧。

 

第一,多助人。

 

助人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毕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反向求助他人;另一方面,他人对你的好印象很可能会传递给你看重的人,这样的传递多了,那么自我的品牌效应也就出来了。

 

第二,珍惜关键时刻。

 

比如做汇报,如果大多数人都为你鼓掌,那么少数人也会内心中表达认同。

 

第三,重视第一印象。

 

在与人接触的刚开始,尽量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对后续帮助大。

 

第四,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

 

这个标签可以让人在刚开始时快速被他人记住。人最怕的是,工作努力,还是透明。

 

 

我是尾巴

 

但是!

 

我们还是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以汇报为例。


如果太过锋芒毕露,可能会引起他人嫉妒,之后则容易被挤兑。

 

以标签管理为例。


如果周婷一直停留在 Excel 的标签上,那么很可能之后会沦为「工具奴隶」,其他人将把所有的表单让她处理。这很可能会影响在专业领域上的深耕。

 

以第一印象为例。


如果一开始把印象树立得超过自己所能承担的极限,那么之后不断地滑坡,则会给人「他怎么越来越差」的感受。

 


辩证来看,这都是度。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