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瑞士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瑞士被誉为“欧洲屋脊”和“科技创新之国”,风光秀美,人民勤劳,经济发达。
中瑞两国交往合作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初,瑞士钟表、制药、纺织、机械产品就已经远销中国,瑞士金融保险机构也在华开展业务。
上世纪50年代,瑞士成为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外交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瑞士企业就在华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进入新世纪,瑞士在欧洲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近年来,瑞士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在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等方面,中瑞合作展现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对中欧合作发挥了示范作用。
中瑞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去年4月,我同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施奈德-阿曼联邦主席一道,宣布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首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为标志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瑞两国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这是因为两国人民彼此怀有友好感情,更是因为双方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秉承平等相待、创新共赢的合作精神发展双边关系。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瑞携手合作,全面深化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可以造福两国人民、带动中欧关系发展,也可以为当今国际关系稳定发展、世界经济复苏、贸易自由化作出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我们两国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保持高层交往。发挥两国各层级对话和磋商机制作用,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创新务实合作。通过建立中瑞高水平创新合作等平台,推动两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拓展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农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国际形势注入稳定因素。
——加强人文交流。以签署中瑞新的文化合作协议、中国在伯尔尼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中瑞旅游年为契机,扩大两国民间和青年交流,便利两国人员往来,加强两国旅游、冬季运动、职业教育、地方交往等领域合作,巩固中瑞关系社会基础。
——完善中瑞自由贸易区。积极探讨升级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发挥其示范作用,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多边合作平台,助力中欧“一带一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