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笙笙不兮
爱故事的水瓶女。 你想倾诉,我来听。 你想记录,我来写。 你只想看看,我来为你织一场梦。 微信公众号:笙笙不兮 公众号ID:ssbx-alwaysgirl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转载请联系本人,3Q。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这页PPT怎么做的?文字浮动太高级了! ·  10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PPT重点别再标红了!!丑爆了! ·  23 小时前  
秋叶PPT  ·  夸爆!WPS官方接入DeepSeek,自动化 ... ·  昨天  
跟我学个P  ·  用DeepSeek为《哪吒2》做了份PPT, ... ·  3 天前  
秋叶PPT  ·  DeepSeek公务员上岗!雷军:真心建议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笙笙不兮

【365点评活动】7班点评第9期

笙笙不兮  · 简书  ·  · 2017-12-20 22:35

正文

人生与电影不同,

人生……辛苦多了。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微风


文 | 笙笙不兮


各位7班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流动点评笙笙不兮。

今天点评的五篇文章是我和咱们的班长 @糕小糕 ,以及副班长 @彭小说 共同选出来的。

一二篇是故事,三四篇是影评,第五篇是一篇热点文。下面我们按照类型来具体分析。


01

标题: 《总有人偷偷爱着你 | 原来我给自己设了道坎》

作者: dear酱子


优点:

1. 行文流畅,节奏适中,故事娓娓道来,哀而不伤。

2. 排版美观。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

3. 也是很难得的一点,“的地得”使用精准。看得出作者有着比较成熟的写作功底,文字基本功扎实。

许多编辑在审稿时都会对“的地得”有种比较严苛的审核标准,包括我自己以前也做过编辑,对“的地得”的使用的确比较介意。

虽然它们并不影响文章的脉络走向,但能够看出一位作者对文字的尊重,以及一个认真的写作态度。


改进:

1. 情绪转折略显生硬。

比如这里↓

文章节选


因为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我”与父亲的关系由小时候的不理解,到懂事后的理解这样一个过程,那这其中的心境是怎样转变的,应该需要一个微妙细腻的过程。

文中仅凭室友的一句话就勾起“我”的反思和恍然,有些生硬。

如果这个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是母亲,或者家里的某位近亲,说服力或许可以增强一点。

建议作者在情感转换上再多一些笔墨描写一下这个过程,把“我”的将信将疑、纠结、迷茫、不解,到最后的恍然、愧疚、悔过、与父亲达成和解表达得更婉转一点,也更能扣人心弦。


2. 还是刚刚举例的地方,也就是本文的第四小节。

从这里划分 ,整体文风有些割裂。

1-3小节,给人的感觉这篇文章的文体是故事,或者说叙事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都符合故事的基本要素。

从第4小节开始,文中的“我”因为室友的一句话,开始重新回望与父亲的关系,多个意向罗列,都是回忆的感觉,文风也开始偏向日记体。

也就是说,作者写着写着,把读者变成了自己,而非他人。

包括结尾↓

文章节选


读完这个结尾,再回过头来看看文章开头,会有一种比较明显的文风不一致的感觉。


建议:

第4小节之后的内容,作者依然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要素。

比如和父亲打了一通电话,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表达一下电话那头父亲的语气如今听起来是怎样的。

或者像作者写的与父亲微信聊天时适当闲聊了几句,这里也可以加上一些心理描写。

另外,全文还缺少几个必要的故事要素。

比如开篇没有点明时间,后文也没有明显的表明开头那个场面发生在“我”几岁的时候。

文章里也没有环境描写。

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环境描写的重要性,它是能够自然而然渲染气氛的最佳方法之一。


3. 关于标点使用的一个小问题。

作者有些句子结尾时没有句号,还有几处标点使用错误的情况,这点在写作中再仔细些就能够避免了。


02

标题: 《女儿,你要在人间好好地活着》

作者: 珍珠相思

这篇文章整体很优秀,我主要挑比较典型的几处优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写故事的宝宝也可以借鉴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


优点:

1. 这篇文的立意相当精巧,首先标题就很吸睛。

《女儿,你要在人间好好地活着》,看到标题,就会让读者不自觉地想要知道:

为什么女儿在人间,那父母去了哪里?

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遗书还是超现实文体的小说?

这篇文章是我选的,我就是被标题吸引了点开看的哈哈,很有阅读欲望。


2. 文章结构也很完整。

文中的“我”是一名遭遇车祸去世的母亲,因为舍不得大难不死的女儿,向孟婆哀求晚一点喝孟婆汤,借来阴间五天的时间,以魂魄的样子前往人世,见证了女儿成长的五年。

可以看到,作者十分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基本要素都涵盖了,并且还能使读者在情感上找到共鸣,十分不易。


3. 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作者能够通过简单的情节描写,展示世间相。

比如下面这几段↓

文章节选


文章节选


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写法。

画面感强,又贴近生活,许多人都可以引申联想到自己曾听到遇到的一些人和事,继而自然产生一种认同。

同时没有怎么过多抒情,通过情景描写让让人物形象立了起来,比如“大伯扯着嗓子大声说”这一句,就将大伯不愿替母亲抚养女儿的心情表达得很传神。

在情感表达上,没有用力过猛的尴尬感。


4. 文章结尾点题↓

文章节选


阴界五天,人间五年。

母亲看到十岁的女儿懂事优秀,终于放心离去了。

结尾一句, 宝贝女儿,你要在人间好好地活着 ,直接点题,并且此时读来因为有了前文故事的种种铺垫,而更显深情,文章情感得到很好的升华。


改进:

1.个别词语用词重复。

比如文中这句:

妈妈却没想到,那天竟然是与你的最后诀别。

这里的诀别本身就有仅此一次的意味,加上最后就显得累赘了。

同样的情况还有凯旋和归来。

我们可以说某某人或某某部队胜利凯旋,胜利归来,但不能说凯旋而归或凯旋归来。

这是两个同义词叠加,属于一种语病。


2.一个逻辑问题。

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定就是刚才所说的,阴界五天,人间五年。

这里这个设定指明得有点晚了。

特别是我看到文中写道:

每年,你都要去看望救你的那个鱼塘主人。

这一句,因为作者还没有表明这样的时间概念设定,我会奇怪,一缕魂魄怎么能在人间游荡好几年?是不准备回去喝孟婆汤了吗?

还是母亲已经回去了,这里的写法不小心犯了上帝视角的写作错误?

又过了两个段落,看到作者的设定,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前文母亲看到的内容就变得合理了。

这里建议作者可以把这样的设定提前点明。

比如在拒绝喝孟婆汤的时候,可以跟孟婆谈条件,宽限五天,可以看到人间五年的变化等等,自然带出文中的世界观设定。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优秀文章,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宝宝继续加油!


PS:下面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记叙文和小说写作中的几个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中有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或者小说必要的要素有:

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又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被称作文章的起承转合四个结构。

如果我们想写纯粹的记叙文,那么可以不去考虑环境渲染的问题,如果宝宝们想要尝试故事或小说写作,那么环境描写我认为还是比较能为文章添彩的。


03

标题: 《重返狼群》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作者: 糕小糕

首先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所以有些细节可能点评得不够准确,小糕选取着听就好哈,觉得有用就采纳,哪里有纰漏也欢迎及时指正。


优点:

1. 作者对电影结构及内容掌握得比较全面,根据电影走向进行叙述,写得比较完整。

2. 有金句,并且自己能够识别并标明金句。比如这两段加粗的黑体字,既有思考,又有影片经典台词↓

文章节选


还有后文的那句:

都说狼的回头不是报仇就是报恩。

他的捕食是虔诚的,不是我要杀,而是我想活。

也都是金句。


3. 结尾的思考也比较深刻↓

文章节选


以疑问句结尾,可以引领读者一同陷入对问题的思考。读者思考了,文章的深度和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改进:

1. 本文的遣词造句还稍不够精细,建议作者写作完成后多回头阅读几遍,把文章的语句理理通顺。

都是一些字词、标点之类的细小问题,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使文章的外表焕然一新。

举几个例子↓

文章节选


这是文章的开篇第一段,建议再仔细雕琢一番字词、标点等细节。

比如:

一头狼一生经过无数次残酷争斗。

这里的“争斗”,我个人觉得不如用“战斗”更能体现草原狼的勇武。

争斗里的争字,多少会令狼群的形象有些狭隘,他们并非要去争夺什么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战无不胜的特质。

草原狼只要出现在荧幕里,什么都不用做,就会散发出王者的气场。

再比如最后一句:

这是一只真正的草原狼才拥有特质。

这一句就比较简单了,改写成“拥有的特质”会更加通顺。


2. 在写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时,最好不要直接写出名字,可以简单加一个前缀。

比如影片的编剧和主演微漪、导演亦风等等,因为对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来说,影片中的人物全部都是陌生的,不稍加介绍直接出场的话,会很难产生代入感,不知所云。

格林这个角色虽然在后文有做了说明,还是建议能够在名字第一次出场时就稍作介绍。


3. 本文对电影情节的叙述较多,评论性语言和思考较少,会降低影评的“评”这个作用。


04

标题: 《急诊科医生》:医院的墙壁永远比教堂能够听到更多的祷告

作者: 刘艺诺


优点:

1. 作者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观点,选取剧中几个典型情节加以分析。

特别是前半部分,作者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勾起读者的观剧欲望。


2. 因为剧情原因,医院、生死这类意向可以激发人们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在对待生死这件事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虔诚与尊重,整体文风与剧情基调是基本一致的。


改进:

1. 整个第一段都没有主语。

这是一个比较细节性的问题,作者在写作中可以注意下,每写完一段或者写完全篇以后通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语病或类似的细节问题。


2. 排版方面。

文章分段可以再细化一下,尽量避免长段落。

另外,影视剧评类文章,剧照是必不可少的,作者这篇文章没有加入任何图片,多少少了些阅读乐趣。


3. 注意一下细节性的语言文风。

比如这里↓

文章节选


这里出现了括号,也就是文章的画外音。

这段文字隐隐有一种自嗨的感觉,口语化程度过高。其实口语化不是问题,但要注意文章前后风格的一致。

如果整篇文风是比较正统的,那么中间最好就不要出现调侃式、或者过于口语化的语言。

如果整体文风都比较活泼,那么可以多加入一些图片,文字尽可能以欢快或搞笑的风格去拉近读者距离。


PS:下面我来集中分享一下,我们在写影视剧评、书评、乐评等文章时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我们在撰写影评时,应该注意把握对情节复述的尺度。

就是说,既可以让看过电影的人根据作者的文字产生共鸣,又能使没看过电影的人通过你的文字产生观看的欲望,或者至少应该对作者的态度产生认可。

2. 人们看影评时的目的不同。

如果读者本人没看过这部电影, 他可能希望通过阅读影评判断这部电影能不能勾起自己的观看欲望。

如果读者已经看过电影了,那么他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影感受,或喜欢或感动或后悔认为自己看了一部烂片等等, 他可能需要在影评中寻找共鸣。

像《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教父》这类经典影片,因为久负盛名,影迷众多,我们在写作影评时就不需要对情节过多赘述了,否则会产生一种仅仅在复述剧情的感觉。

这也是许多人在写影评时最长出现的一个问题。

3. 影评,重在一个“评”字。

我们所选取的电影桥段,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思考与想法的。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叙述情节而写影评,那它只能被称作情节简介,不能称之为“评”。


05

标题: 《写在红黄蓝事件之后……》

作者: 风飘絮语


优点:

1. 作者有十分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我看了一下发文日期,对热点的追踪比较及时。


2. 这篇文章是比较典型的 事件-观点-事件-观点 的结构,可以归类为一篇比较标准的鸡汤文。

开篇以红黄蓝事件吸引眼球,继而选取了两个事件进行辅助论证,条理清晰,都能够有力地支撑起作者本人的观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