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唐尚珺发的视频,他决定结束复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视频主要说了三点:
1. 今年去读大学,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甘。
2. 留下的遗憾可以到大学慢慢弥补,曾经的梦想可以到大学再去追逐。
3. 争取早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馈家里,回馈社会。
唐尚珺复读15年,相继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但他一心只想考清华。
2024年,唐尚珺第16次参加高考,被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他早前的说法是:如果能录取上物理、数学、化学等心仪的专业,就去读。
现在妥协了。
信息工程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可能就读后会换专业。
在我看来,这个选择算明智的。
第一,唐尚珺今年35岁了,大学毕业39,考编考公还有一丝机会。
第二,复读15年,网民也倦了,再下去,流量会反噬,还不如换个剧本。
第三,考试规律不可逆,30岁后,年纪越大,成绩越差。
这是唐尚珺近十年的高考排名,16年是巅峰,以后都在走下坡路。
通过高考上清华是永远不可能了。
唐尚珺2009年的高考成绩是372分,2016年625分,对努力的人来说,复读是可以出成绩的。
但人的精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衰退。
从高考排名看,30岁之前是他的巅峰期,30岁以后下降得明显。
大多数人也这样。
30岁是分水岭,40岁又是一道关卡。
很多人热衷让老师参加高考,并放言考不过学生的都是渣渣。
这话很外行。
我现在参加高考,考不过学校那批最好的学生。
但如果允许我翻书,以及增加考试时间,我还是可以和他们扳扳手腕。
考不过是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双双下降的必然结果。
所以,
老师考不过学生很正常,就如同40岁挑不过精壮小伙子一样
。
脑力劳动同样是劳动,也受年龄影响和制约。
当然,考得太差肯定不行。
唐尚珺决定去读大学,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
毕竟,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再加上高考越来越难,越来越活,通过题海战术刷分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继续复读,以后的分只会越来越低。
高考十六次,次次远清华,有遗憾吗?
肯定有。
唐尚珺曾经说过,如果有小孩,不会让他复读。
2016年是他全省排名最高的一年,他当时以为,再努努力,就能圆梦。
却没想到,
有些东西,看似近在眼前,实则遥不可及
。
用15年换一次梦醒,得失如何,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管如何,祝福他吧。
虽然通过复读赚了一波流量和经济利益,但不偷不抢不违法,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
如果新剧本写得精彩,我也不缺瓜子板凳和鼓掌。
普通人家孩子,逆袭的路太少。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亏要一个一个的吃,别人只羡慕你吃肉,看不到你挨打。
从这个层面,我希望他以后过得好一点。
推荐阅读:
巴黎奥运会值得告诉孩子的五个道理
32岁毕业37岁去世,教师面临的压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