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大人
来源:叫我麦大人
留学沉寂了一年多的胡歌,去年冬天携《猎场》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未播前,这部剧已做了很多宣传工作,片花和剧透都少的可怜,目的就是为了吊足人们的胃口。
后来还因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之间的官司推延了档期,大众对它寄予了深切期望,主演胡歌也曾在多种场合表示,《猎场》的剧本是他看过最好的。
有句话,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怎么一下子画风说变就变,吐槽的还不少。
关于胡歌演技,某网友评价:
欢快的都是小痞子,深沉的都是病秧子!这就是胡歌所谓的演技?
有人失望,痛斥剧情漏洞百出,人物苍白脸谱化,演员演技尴尬,毫无新意。
胡歌出生于上海,幼时被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选中,从小表现出主持演讲天赋。14岁时成为上海教育电视台小主持人,200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刚毕业,胡歌就参演了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成功塑造了豪爽深情的“李逍遥”一角而成名,同时演唱了《六月的雨》和《逍遥叹》而蜚声歌坛。
之后他又接拍了《新聊斋志异》和《天外飞仙》等古装剧,并在第2届电视剧风云盛典上获得“内地最受欢迎男演员奖”和“内地最具潜质新人奖”等奖项。胡歌凭借帅气干净的外表和令人称羡的演技,成了家喻户晓的古装剧专业户演员。
就在众人以为他的星途将会一片光明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2006年8月底的一个晚上,当时在横店拍摄《射雕》的他,回家途中经过嘉兴时不幸遭遇车祸,深受重伤。经过一夜的抢救,脖子和右眼缝合100多针,接受右眼角植皮手术,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当得知女助手张冕去世的消息,他痛苦不堪。毕竟本来坐在副驾驶的是他,是张冕为了方便他睡觉才跟他换了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他心里会有多大的阴影?
胡歌车祸手术后醒来第一句话是“其他人还好吗?”
那么多次手术,他没因为疼痛留过一滴泪,却因为好友在车祸中丧生而痛哭流涕。
那时候的他很迷茫,他甚至觉得人生大概只能如此了,车祸那晚的记忆如噩梦般侵袭而来。
治疗期间,妈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她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肺癌,但为了儿子重新振作起来,不停地鼓励胡歌。
他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车祸创伤了我的容貌,也冲击了我的内心,每次当我战战兢兢拿起镜子的时候,我都渴望能在镜子里寻找到勇气和力量。镜子的语言简洁而充满了智能,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重新站立。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爱上看书,不断给自己充电。
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这个好习惯,在机场里、酒店里,一有时间就藏在某个角落里啃书。
阅读成了他生活里最大的享受,也是渡过那段困顿期的最佳良药。在鬼门关走一遭后,他开始不断静下心来调整自己,车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天的恩赐,让他有时间不断修炼自己。
因为他明白,
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能万里挑一。只有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才是对抗时间机器的武器。
他在受伤治疗期间,写了一本人生的感悟《幸福的拾荒者》,出版后成为畅销书。
时隔十个月后,《射雕》剧组迎来了胡歌的回归。刚开机时,他就遭遇车祸,唐人公司曾为他停工一年等其复原。胡歌感激涕零,当然后面他也用了十年来报答这个恩情。
之后,他把《射雕》的片酬都用来建希望小学,并以张冕的名字来命名,算是为好友积点善行。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胡歌的原因,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朋友重情重义,对工作兢兢业业。在圈内,他的人缘出奇的好,合作过的演员经常帮他推荐,导演也不断给他背书。
知乎上有个问答:
为什么很少有人讨厌胡歌?我想这就是答案。
复出后他拍了《神话》,该剧口碑非常好。首播收视率就达到3.13%,单集最高收视率为4.13%,位居全国同时段第一,创下央视八套收视纪录。
与此同时,他一直在苦恼一个问题。
自打拍了《仙剑》后,“李逍遥”就成了他的标签。他想极力摆脱这种类型化演员,决心重塑自己的风格,所以拼命地推掉古装剧,对于摆脱自己“小鲜肉”的身份如饥似渴。
但他这几年所有的折腾都似乎成了一种讽刺——只要他回到古偶这个圈子,他就是王者。而他在这个题材之外所有的努力,全部都不被认可。
当后来大热的《步步惊心》剧组找到他,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是选择了《辛亥革命》《摩登新人类》《香格里拉》《高手如林》等剧情戏,尝试着演都市白领、康巴汉子、霸道总裁……但都极不成功,没有一部让人印象深刻。
唯一接拍的古装剧《轩辕剑》,反响很好。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内心很挣扎。
“我最想演的戏,就是演不到。”
演员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被动的行业,在“等不等得起,耗不耗得过”这个门槛上,很多人的热情与野心纷纷摔落,不由自主就往眼前的捷径走过去了,但捷径难保不是一个坑。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一个问题。
他说:
你必须要清楚你不想要什么,这样你才能够有机会等到你想要的事情。
闫妮接到《生活启示录》之后,就向王丽萍推荐了胡歌。在她的直觉里,胡歌应该不会拒绝在戏里和她谈一场姐弟恋。
也正是通过这部剧,胡歌完成了自我转型,他第一次接到了自己想演的戏,把自己完全地奉献了出来,颠覆了之前的风格。
后来他对闫妮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并开玩笑把自己的表演风格称之为“闫派”。
在没有更好的机会来临之前,胡歌选择了话剧,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不过却因此歪打正着。
《如梦之梦》是一个关于浮生若梦的故事,很多戏剧是在逃避生命,而《如》是在直面生命和死亡。
人生确定发生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死亡。更玄的是,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发生。
你越知道怎么面对死亡,就越说明,你知道怎么珍惜人生。很多人看似在为生命打拼,到头来发现根本没珍惜生命。
在这里他邂逅了生命中的两位贵人,《温州一家人》的导演孔笙和李雪老师。接下来,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琅琊榜》和《伪装者》了。
在《琅琊榜》里,他遇到了自己最爱的那句台词——
“既然你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的活着。”
所有的煎熬与等待都有了意义,命运在此刻给予了他回报。
《伪装者》拍了110多天,拍戏之余靳东和胡歌一块儿出去吃饭,人们总是先认出胡歌,惊呼着要求合影、签名。
“哥,我真羡慕你,要是哪天他们看见我叫的不是‘胡歌’,而是我演的那些角色就好了。”他对靳东说。
他是算无遗策、惊才绝艳的谋士梅长苏。他也是胸怀信仰、隐忍潜伏的伪装者明台。他历经劫难,浴火而重生。
2015年,胡歌事业达到巅峰,如日中天,不过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琅琊榜》热播后,他打电话给制片人蔡艺侬:“2016年我要休息一年,不打算拍戏了。”
蔡说:“好,你现在够红,你有权利选择了。”
这位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二十来年的女老板,是胡歌最忠诚的粉丝,最坚定的战友。
记者问他:“你就不怕错过一个好剧本吗?”
——怕啊,但我更加不能为了一个好的工作,而放弃一个好的人生。毕竟我要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每天都活在戏剧的梦里。
胡歌是何其的清醒,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急流勇退,远离名利场,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
留美期间,胡歌就读于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导演系,纽约大学的帝势艺术学院是全美三大最佳电影学院之一。
先后产生过19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是培养最多奥斯卡奖得主的院校,也是世界电影教育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著名导演李安就是他的直系学长。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