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被室友骗进传销组织后 ·  2 天前  
读者  ·  第1批免签来华的韩国人,赚大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父母在这4件事上越“狠”,孩子越出色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20 18:24

正文




文/木叶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康王氏的母亲王家老太太,很纵容自己的嫡长女。


遇事偏私、犯错兜底不说,在人命官司前面,也是尽可能地为其粉饰太平。


康王氏德行败坏、屡教不改,因其恶毒行径,最终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源:豆瓣电影


可以说,父母一时的心软,有时候可能毁了孩子们的前程,更损耗了他们将来的福气。


刘向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一些特定的方面,对孩子“狠心”一点,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狠提自理能力


在社交平台上,常有人问一些常识类问题。


比如“锅没擦干能放油吗”“煮泡面是冷水还是开水”,让网友大跌眼镜的同时,也侧面证明了这样一件事:


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


不过,在社交平台发问已经算是在积极解决问题了。很多人甚至老大不小了,还“妈、妈、妈”地问。


童年时没有培养好自理能力的孩子,很可能成长为生活上的巨婴。


不仅无法照顾好自己,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条讯息。


某位曾经的天才少年,2岁时掌握1000多汉字,8岁跳级进入县重点中学,17岁进入中科院……


最终,却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劝退回家。


究其原因,是这个男生的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


从孩子8岁起,她便包揽了孩子的所有事,包括刷牙洗脸等小事,也包括恋爱交友等大事。


到了孩子需要独立离家求学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应付不了生活中的所有事,也没有人际交往能力,学习、生活全都一塌糊涂……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件小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①设立小目标:从简单的整理书包、铺床叠被开始,逐步过渡到规划个人时间、安排学习任务。


②责任分配:家中设立“家务轮值表”,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日常管理中,体验责任感。


③鼓励尝试:允许孩子犯错,比如做饭时盐放多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重要的是从中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相信父母和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


来源:视觉中国

狠塑行为习惯


巴金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这是因为,当一件事成为习惯之后,再完成这件事往往只需要耗费最少的意志力。


拿学习来说,从小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往往能用比较高效的方法去完成作业,学习的自主性较高。


而被放养着长大的孩子,虽然将来也可能因为学习兴趣取得不错的成绩,可往往容易拖延,状态也不够稳定。


总的来说,那些行为习惯被塑造得比较好的孩子,往往能以更不费力、不内耗的姿态前行。


长远来看,这种孩子的人生路能够走得更加稳当。


当然,所谓成功的行为习惯的塑造,并不只是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正反馈。


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让孩子在无需太多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发、不费力地完成应当做的事情。


如一篇科研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所说:


习惯形成后,人们既能通过有意的目标导向行为来指导行为的施展,也能通过习惯系统自动地施展行为。


为了更好地为孩子培养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树立榜样。父母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言传身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


②制定规则。家庭内部设立明确的规则,如晚餐时间不玩手机,睡前阅读半小时等。


③正向激励。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坚持好习惯,如连续一周按时完成作业可获得小奖励。


亚里士多德说:“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当我们做成的小事足够多,自会成为磅礴的力量之源。


来源 :视觉中国

狠控花钱方式


曾在一本杂志中读到一个故事,主人公家境并不优渥,父亲却仍坚持为家里订报纸。


正是诸如《参考消息》和《解放日报》之类的读物,让主人公形成了自己的金钱观、价值观:


人需要钱,以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人不能只追求钱,精神生活的丰富、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样重要。


教会孩子合理看待和使用金钱,对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常常会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孩子过于大方,生活上也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另一种则是对孩子过分苛刻,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贫困匮乏的状态,无法正视自己的需求。


这两种金钱观教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是容易产生挥霍无度和“穷人家的富二代”的现象,要么则让孩子畏畏缩缩和“心穷”,无法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洒脱的处事风格。


家长如何控制孩子的花钱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将来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并形成健康有度的金钱观。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储蓄、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如何规划预算。


比如,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个储蓄账户,鼓励他们将零花钱存入其中,并教他们如何制定预算,区分“想要”和“需要”。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的罗伯特·清崎,通过对比两位父亲对待金钱的态度,深刻揭示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财商。


①设立零用钱制度。根据年龄给予适量零用钱,让孩子学会管理。


②恰当的购物实践。带孩子去超市,让他们参与购物决策,学习比较价格,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③初步学习储蓄与投资。鼓励孩子设立储蓄罐,甚至开设儿童银行账户,学习简单的投资知识。


罗伯特·清崎:“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


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教会他们如何驾驭金钱,而非被金钱所驾驭。


来源:视觉中国

狠守原则规矩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生活就像音乐,有规则才能有旋律。”


孩子好比树苗,为其设定明确的原则和规矩,能让树干直立向上,树叶也更为繁茂,成长的态势更好。


有时候,那些横斜逸出的部分,稍有不慎便会让人走上歧路,酿成大祸。


《简·爱》中的女主角,命运凄惨、孤苦伶仃,放在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看,这个开局并不算“王炸”。


可是,简·爱却能用高度的自爱来保护自己、武装自己,在一些大事面前兼顾理智和情感,捍卫自己的原则。


她爱上了庄园主罗切斯特,面对他的试探和求爱,简·爱也曾陷入甜蜜的陷阱,答应了他的求婚。


可是,当她发现阁楼上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时,即使心中万般不舍,依然选择了离开。


最后,她这种坚守原则、不卑不亢的态度也为她赢来了真正的幸福。


守规矩、有原则的孩子,往往能形成比较清晰的行事风格,也能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原则思维。


①明确界限。与孩子共同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②一致执行。父母之间要达成一致,无论谁在场,规则都要一致执行,避免孩子钻空子。


③后果教育。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行为都有后果,违反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恩格斯曾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局。”


设定规矩,并不是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在规则中找到自由。


来源:视觉中国


所谓的“狠心”,并不是要对孩子进行苛责和打压,而是不在原则性问题上溺爱,让孩子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古语有言:“爱之深,责之切。”


当我们将目光投入孩子真正需要的领域时,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进一步地凸显。


愿我们都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忘初心、一起前行。共勉!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第1批免签来华的韩国人,赚大了

“一点破事就发朋友圈的人,没见过世面”
我花100多块钱,解决了我妈十年的精神内耗
“把赚钱说成赚米”洗脑全网,污染中文的低智黑话终于让网友爆发了
全网最炸裂小孩哥,三句话聊蒙汪涵:听完头好痒,感觉要长脑子了……

作者:木叶,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责任编辑:毛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