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洗衣粉好,还是洗衣液好?原来还有这些讲究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失踪的苏联科考站被找到了!它在世界最大冰山里埋了39年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1-19 15:30

正文


2025 年 1 月 9 日,上午 8 点多,南极海域,凛冽寒风呼啸而过。海神号游轮正从南乔治亚岛前往南极半岛。人们聚集在甲板上,因为根据航程,他们即将经过一个“庞然大物”—— A23a 冰山。


这座巨大的冰山,面积相当于 8 个北京朝阳区,或者 3000 个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重量达到 1 万亿吨,相当于 1000 万艘航空母舰的总和。这样的体量,让它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冰山


冰山 A23a 的面积和轨迹 BBC | Hindu


这座冰山正借助洋流和风力,沿着南纬60度线漂流。不断融化的冰山释放出了矿物质,磷虾们吃得不亦乐乎,海鸟和海狗又将磷虾吃掉,靠在浮冰上休息——南极的生态如此不断循环。


船上的南极游客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一只海燕,一只海狗,一只油桶……”


等等,油桶?!


生锈的油桶静静地躺在浮冰之间,显得极为古怪和突兀。


而且油桶不止一个。它们零散连成一线,仿佛指引着某个方向。众人抬头望去,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此时的气温是 0 摄氏度左右,但这景象比冰冷的空气更让人震惊。


在冰山的顶部,埋藏着一排大小各异的油桶。此时的 A23a 冰山像张开了一口黄牙,凛冽不羁地望着小小的海神号。


哪来的油桶?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里离南极大陆可不近,怎么会有这么多废弃物?


看这腐蚀的程度,油桶似乎被遗弃了很久。此处靠近南极半岛,每年最多能下 50 厘米厚的雪,而南极又被称为“白色沙漠”,空气干燥凛冽,积雪没那么容易融化,便一层层累积起来。一个标准油桶的高度是 120 厘米,大家看着油桶上方十几米厚的积雪,开始猜测它们的年代和来源。


“二战时的秘密基地?”


“赫尔佐格在苏联建立的黑天鹅港?”

“那个在北极,不在南极!”


“石油公司的废弃站点?”

“《南极条约》规定,南极不允许进行任何采矿活动。”


正当所有人七嘴八舌时,传出一声叫喊:“找到了!”


有人搜到了《纽约时报》1986年的一篇报道:苏联南极科考站消失在了冰中


1986 年 10 月 15 日的《纽约时报》 | The New York Times


这篇报道转载了苏联《消息报》的新闻:1986 年的 10 月 5 日,南极上空的苏联卫星发现南极海岸的一大块冰架断裂。很不凑巧,在这块冰架上,竟然有一座苏联科考站——德鲁日纳亚 1 号站(Druzhnaya 1)


这块断裂的冰架,就是后来的 A23a 冰山。就这样,这座科考站连同它的所有设备,都随着冰山向大海漂去——随后搁浅在了威尔德海。


当时距离这座科考站建成启用,仅仅过了 11 年。


分裂前后的菲尔希纳冰架,以及德鲁日纳亚 1 号(左上)的位置 | 美国地质调查局


1975 年 12 月,苏联科考队在菲尔希纳冰架上建立了德鲁日纳亚站,站点离冰架边缘只有约 1.5 公里,因为那里有一个天然的冰港,是物资船停靠的好地方。


在它被启用的 11 年里,德鲁日纳亚站完成了附近冰川和海域的地质测图工作,建起了十六栋住宅活动板房、军官室、发电厂、广播电台、仓库和浴室等建筑,甚至有一条跑道供滑雪起落架飞机起降,还有直升机停放和加油的区域。


德鲁日纳亚 1 号站的历史照片 | ААНИИ


这个科考站后来被改名为德鲁日纳亚 1 号站,以便区分陆续建立的其他同名基地。


为应对南极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德鲁日纳亚 1 号只在夏季常驻 150 人,到了冬季则开启“封闭”模式,即不再有人驻守,进行设备保护,直到下一个夏天的到来。


当它随着 A23a 漂向威德尔海时,正值南极的冬季,所幸如此,当时科考站内空无一人。


A23a 和船的大小对比 | threads


时间来到 1987 年 2 月,《纽约时报》再次报道了这座科考站的命运。苏联派出了远征船卡皮坦·康德拉季耶夫号(Kapitan Kondratyev)来追踪冰山。登陆小队乘直升机飞上冰山,发现科考站毫发无伤,但已经被埋在了厚厚的积雪之下。他们决定抢救站内的贵重设备和建筑预制件,把它们搬到刚刚建立的德鲁日纳亚3号科考站内。


再然后,这座科考站便在历史长河中失去了踪迹。


接下来的 30 多年里,沉重的 A23a 冰山深插在泥泞的海底,就像一艘搁浅的巨轮,牢牢地固定在威德尔海。它将南极大陆积累了数千万年的物质融化在海水中,仿佛一片巨大的维 C 泡腾片,供养了附近的海域。


远处壮观的冰悬崖就是 A23a 冰山 | Ashley Bennison/BAS


这种供养以它的躯体为代价:随着冰山底部的融化,海底再也无法牢牢束缚它。


2020 年 8 月,洋流和风终于推动了 A23a,再次踏上了漂流的旅途。不少科考船和游轮都曾经近距离观察过它,但被冰封的德鲁日纳亚1号科考站似乎被忘得一干二净,直至今日


A23a 冰山的“逃跑”路线,大小变化是地图投影的误差 | Brockmann


在 A23a 余生的旅途中,它将不可避免地前往更温暖的海域,逐渐融化、崩坏,碎裂出成千上万块浮冰,最终消失。而冻结在其中的苏联科考站,也将和冰山中的矿物质一起被释放到海中,随着洋流漂到南乔治亚岛的海岸,甚至更远的地方。


纽芬兰岛的冰川擦痕 | Andy Fyon


但这个故事并不会就此结束。在这个过程中,A23a 冰山在海底拖曳出长长的痕迹——科学家称之为“冰川擦痕”。这些痕迹只做一件事:“把字刻在石头上”。1986 年至今发生的一切,都被藏在南极的海底,像冰封德鲁日纳亚 1 号科考站一样静静等待。


数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后,它们会浮出水面,变成陆地。那时,或许会有一双手抚摸着它们,再次惊叹这个巨大冰块与冒险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陈sir走地球 @ 小红书

[2] https://www.nytimes.com/1986/10/15/world/soviet-antarctic-research-station-is-lost-in-the-ice.html

[3]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8777025

[4]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UNODA-1959

[5] https://www.nytimes.com/1987/02/22/world/russians-recover-lost-ice-station.html

[6]  https://www.ivki.ru/kapustin/stations/ussr/temporary/temp.htm


策划制作

来源丨果壳(ID:Guokr42)

作者丨深思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推荐

1.哪些你以为有病的行为,其实是“生理性喜欢”?

2.越来越多人查出甲状腺问题,是熬夜、压力大导致的?

3.最不该玩手机的时间,其实不是睡前

4.“第三代水果”都出来了,花青素含量超高,而且居然这么好吃!

5.一种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还高的饮品,很多人喝了就失眠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