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发布
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当“爆改”的风吹进乡村 ·  昨天  
新华社  ·  这个深藏山区的小城,咋火的? ·  昨天  
央视新闻  ·  中国小将,世界大赛西餐烹饪冠军! ·  2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太突然!知名演员去世,陪伴无数人的青春... ·  1 周前  
新华社  ·  开学典礼上,张雨霏这样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发布

“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五年间,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北京发布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3 18:23

正文

今天(6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北京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紧紧围绕大气治理、生态环境、交通建设、城市管理等群众最关心的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天的发布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发布会,介绍各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发布会现场


▲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方力


▲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  孙新军


▲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  周正宇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承军


▲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分量十足”,记者们都十分关注。


记者提问

▲ 记者们在发布会现场认真记录。


下面一起来看,小布为您整理的精彩现场问答吧 ↓↓

记者:北京市轨道交通的总运营里程达到574公里,请具体介绍一下近五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具体的发展情况。另外,近五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成一大批重点的项目,会对京津冀三地的居民出行带来哪些变化?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 周正宇:

关于轨道交通我们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是里程进一步增加。“十三五”我们从534公里起步,到2020年准备增加到超过900公里,里程的增加还会继续提速,下一个五年计划比“十二五”速度还要加快。第二个是客流量。现在的客流量每天工作日已经基本稳定在1100万人次,这个客流量是全世界所有大城市流量最高的。我们承担了更多的城市的出行需求再一个是车站的覆盖率。将来轨道交通便利度主要靠车站,提高车站的覆盖率。这个将会随着新线不断增加,我们的目标是车站覆盖率750米。现在公交车站的覆盖率是500米,轨道交通还达不到这个密度。但轨道交通还是有差距的。将来再随着新线的投入,车站的增加,在中心城,我们要按750米来设定目标。也就是说,你从你的住地、工作地出来往左或者往右750米能到地铁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便利的轨道交通乘坐方式。从目前来看,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它在公共交通的比例已达50%以上。就是坐公共交通的人,以前是公交多,地铁少,现在是一家一半。我们下一步可以预见肯定的乘坐地铁的人要超过公交,随着里程的增加。

第二方面我们非常注重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措施就是缩小发车间隔。这在国际上也是普遍领先的,基本上所有线路都能做到2分钟,最多2分半,这个也已经是安全间隔标准的极限。所以我们这些年通过设备改造,提高运营的安全的管理水平,把这个最小间隔缩到最小。不断的来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减少线路的拥堵率。

第三,地铁运营方面把安全作为首要的任务。继续加强安检。我们将在这两年把地铁所有的车站实现人物的同检。同时,地铁的车厢,这个月已经启动了,要加派人员。也就是说,我们安检有一关,在地铁的车厢内还有安全员,在地铁的车站上有我们现在的执法总队执法监督员,地铁的安全工作将会进一步提升。第二个是设备设施隐患的整改。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轮,投资了200多亿。最近的工作就是一号线和二号线的安全门。今年到“十一”前,一号线和二号线所有车站的安全门,将陆续投入使用。第三个在防火方面,我们现在要求土建的结构没有可燃物,电器的设备,防火标准要大幅度提高。所以现在我们地铁里面,火灾的隐患大大降低。

第四,正在加紧实施几个大的换乘通道隐患改造。比如宣武门站,比如芍药居站。

第五,把民航的标准引进到地铁。在信号和关键设备标准和运行方面全面实施民航标准。

关于京津冀的这几年的发展,给市民、给京津冀区域的群众带来的获得感,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在高速公路方面,路线的选择增加了,你出行的路线可以多条路线的选择。再一个是时间的缩短。现在我们集中在京津冀打造一小时交通圈,这个有不同的半径。在北京的城区我们是30公里,让你实现一小时。通过轨道,通过高速公路来实现。那么向外到天津包括现在的雄安大概半径到120公里,现在高铁可以做到半小时。再向外是石家庄放大到300公里,我们通过高铁,现在石家庄也要建新的京石的城际,实现300公里一小时的交通圈,这就大大便利,相当于大大拉近了区域的距离。京津的同城化更加凸显。现在北京和天津有三条高速,京沪、京津、京台,有20条车道,规划是24条车道,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在京沪高速实现扩建,来实现原来的规划。在京津冀方面,再一个就是京津冀的互通卡。现在已经三地主要的城市都实现了公交卡的互通,今年年底我们将实现轨道交通的互通。那么未来这张卡将在全国都可以通用,大大便利了区域的交通一体化。再一个就是随着通州和雄安新区这两翼的发展和建设,将会形成以这两个地区为区域枢纽的一个新的交通网状。北京、天津、石家庄、通州、雄安这几个点的交通将会更为便利。


记者:过去五年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环保领域中的最大突破是什么?有消息说,北京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制定情况如何?总体的改善目标会参考过去五年的一个总体目标计划吗?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方力: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您问的这五年的变化和最大的突破我觉得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是全市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初步形成了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的工作格局,全市上下在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进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作用。现在环保从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加大末端治理力度,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践行国家五位一体的要求,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的率先突破。可以这么讲,过去我们一说环保是局地的,是小范围的,现在我们是在区域的大范围内考虑生态文明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不仅是北京在做,京津冀在做,中央也在大力推动。大家可能也能感受到,今年一、二月份跟去年相比,空气质量同比反弹了70%,最主要的是气象条件,但是三、四、五三个月,气象条件跟去年基本相当,那么这三个月的我们的空气质量,三个月是2013年以来有监测数据最低的或者说空气质量最好的,三月份今年是最好的,四月份是近几年最好的,五月份是近几年最好的。所以说这个就是整个区域一起干的结果。这个我们想是第二个突破。

第三个突破我想是全民环保,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成为社会的共识。对于北京,我们2000多万人口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在过去的五年,我们有一张成绩单,大家也能感受到,工程减排占了重要的分量,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运行保障来讲,未来咱们这个污染的排放的构成,生活类的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说跟绿色生活要效益,要减排,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这个就是建立在刚才我说的全市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成为社会的共识。我想过去五年最大的这个变化是这三方面。恰恰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给第二个问题做了一个铺垫。下一个五年,从2017年,未来是我们空气治理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首先是我们的工程减排,煤炭的消耗量我们到去年已经降到了一千万吨以下。未来的五年,我们能降到500万吨以下。这五年怎么才降500万吨,都是硬骨头,还有一些刚需在里头。比如说今年我们在查常规的治理大气,我们的很多的燃气锅炉,我们现在实行新的标准,我们的任务是一万蒸吨,历史上没有这么大。但是现在看,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将会远远超过这个工作的成绩。那么我们的标准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应该说最严格的这个标准。这种治理是根据科技进步,也是紧密相关的。在咱们北京的发展中,有一条底线是必须坚守的,就是安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工程的推进,安全上有问题。所以既使是环保,也是跟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你得有成熟的技术,所以说未来的五年要靠什么?还得靠政府主导,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相信在未来的五年,北京的绿色生活,以绿色生活为这个变化的,带来了全社会的文明的进步,是未来我们城市的文明的一个大的亮点。最后会体现在我们的环境质量的改善,体现在我们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最后,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的研究制定未来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有一下特点:第一,一定要体现大气治理,就是世界范围对大气治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如果关注的话,会发现我们在前不久北京市环保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世界大型国际大都市大气治理的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们正在总结整理会议的结果,这个一定会体现到我们下一步的治理当中去。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也都将在我们的实践当中得到安全、有效的运用。

第二个,是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北京正在全市上下昂首阔步向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的城市积极奋进,在这个奋进过程中是有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律的,所以说我们的大气治理不是单纯的一件事,一定是城市发展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指标或者说一个标准。那么这个一定要融入到和谐的、协调的、共享的这个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的这些理念当中去,去体现。大家都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刚才我们也说了“病去如抽丝”。但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就是全社会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作为环保人,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对我们的支持越来越强,对我们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现在环保成了大家的事,成了全社会的事,所以说我们对未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我们北京的这个清洁空气充满信心。


记者:在背街小巷的这个整治内容中其中一项是架空线的整治,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安排。第二个是今后生活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 孙新军:

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内容为“十无一创建”,十无都是负面清单,这里就有架空线。大家有个形象的比喻,小广告叫“城市牛皮癣”,架空线叫“城市蜘蛛网”。架空线,一个是乱,一个是丑,还有一个是多,再一个是废,废线占三分之一,把天空分割得支离破碎,天际线被严重破坏,就没有美感。还有线缆的垂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这次要坚决治理。 两个途径,一个是具备入地条件坚决如地,二是不具备条件,环境复杂的,利用规范梳理的方式。我们非常清醒,这个工作难度很大。你说三年告别蜘蛛网,现在还不敢做更高的承诺。困难一是线缆数量多,光五环内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长度就达3万多公里,特别是通信线,几百米也拉一根线,就乱。二是产权单位多且复杂,涉及中央单位、部队、公安、联通、电信、移动等30多家单位。三是路由紧张,入地困难。四是交通繁忙,作业时间短。五是投资很大,且没有收益。尽管如此,我们已基本完成了三环内重要道路的通信架空线入地工作,完成了南北长街、台基厂大街等15条电力线入地。

从现在开始,我们计划在核心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架空线整治。不仅是通信架空线,还包括电力架空线、路灯和电车馈线。到2019年,完成首都核心区主次干路、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工作,其中: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38条37公里,电力、路灯、电车馈线架空线入地105条118公里;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2058条523公里。同时实施综合整治的老旧小区跟进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入地是最彻底的方法,但是由于路由的问题,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梳理规范,先抽废线。然后“整齐排队、集合过桥”,起码看着有设计感。或者用金属盒子装进去,“随形就势,贴墙隐身”。去年在东城进行试点,效果很不错。下一步在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背街小巷,我们将采用这种“桥架”与“直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架空线规范梳理。 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无线技术、光缆技术、5G技术等新的技术出现,架空线会大量下降,效果会更高。这是回答的第一个关于架空线的问题,确实我们很焦虑,但是必须干,在三年之内我们还是有决心的。

第二关于垃圾设施建设问题,五年确实迈了特别大的台阶。

今后一个时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设施能力满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需要。

一是根据人口疏解、环境整治、存量垃圾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测算,分时序启动十三五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鲁家山焚烧发电二期项目(3000吨/日)、新机场配套大兴安定焚烧发电项目(1500吨/日)及丰台、通州、朝阳等区焚烧、生化、残渣填埋项目。

二是按照“循环集约、协同共享”的原则,将不同种类垃圾和工艺集中在一个循环园区内,实现工艺协同,能源互补,统一监管,打造东部朝阳高安屯、西部首钢鲁家山、南部环卫集团南宫及北部环卫集团阿苏卫四大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是对现有设施进行挖潜增效。开展对现有垃圾填埋场垃圾成分、热值的抽样调查和检测,制定治理方案,腾退库容,作为新的垃圾项目用地。近期将启动对安定填埋场的治理前期工作。科学论证,精心组织,开展对阿苏卫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预计新增200万立方库容填埋量。

四是打造“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采用国际先进、成熟技术,针对我市垃圾成分特点,消化吸收,实现不同种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着力污染防控,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环卫设施配备齐全的废水、臭气、废渣治理设备。严格政府监管,建立专业检查、在线监测、对公众开放的制度。完善生活垃圾异地处理环境补偿机制,改善环卫设施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吸纳解决周边百姓就业,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打造和当地百姓和谐共处的“环境友好型”设施。


记者:大气治污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压减燃煤,机动车污染等。2017年是落实大气十条的最后一年,还有冬奥会要开了,在未来这几年,这哪几个方面需要花更大力气克服或者治理比较有难度?第二个问题,请问市住建委在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上有什么绿色通道吗?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承军:

这是一个全国都关心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今天上午国务院正在召开全国的放管服的工作会议,在这个会上,北京市要向全国介绍我们在涉及到工程建设审批改革中的做法。应该讲,去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加大了涉及工程建设有关审批工作的改革力度,也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一些好的做法,把针对本市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实施了一会三函的工作推进机制,市住建委负责一个很重要的函,施工登记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涉及到像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设施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公共类项目靠一会三函的方式推进加快相关工程进度。也应该说,市住建委也是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这项要求,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在招投标都进行大量的改变,比如将过去的招投标时间备案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十个工作日,由施工进场13项条件简化为4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项改革也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也相信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于环保项目、需要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尽快建成,尽快发挥效用,尽快实现为民造福。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方 力:

北京气象地理条件是不利于空气治理,尤其是在采暖季。但是面对公众的诉求,清洁空气的诉求,我们现在是所有的都要减排。不是简单的以占比多少,有的说我占5%就不用减了,不行,因为现在还超标一倍多,所有的都得减,能做的都要做。这就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第二,我也回答了,我们现在更大要靠管理,要靠我们的绿色生活要减排,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垃圾减量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这是下一步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最后,对于城市来讲,机动车污染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对本地的污染排放,机动车占比是最大的,这里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轻型轿车出行密切相关,绿色出行是轻型轿车减排的根本措施。当然新能源能够减排,但是对拥堵的改善不见得有好处。重型车承担的是城市运行的物流保障,也是一个刚需,这几十万辆车就面临结构调整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治理的重点。但是在这里跟大家说,环保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大家要去查查世界大城市机动车所占比都是高的。今年正在做第二次污染源的解析工作,PM2.5的解析工作。现在大家说的数据还都是三年前的数据,我们的煤已经减了这么多,显然所占的比重大大降低了,会有改变,整个城市都在降低。但是可能车还会提升,但是会是一组新的数据。不管怎么样,对于大气治理,我们坚定不移,所有的污染物都是治理的对象。所有排污者,我们既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享受者,也是排污者,到最后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相信未来的五年,北京会给出一个更加漂亮的答案。


记者:从去年开始北京市试行河长制,全国河长制出台后,北京的河长制又有什么新的举措呢,进一步推动全市黑臭水体治理?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潘安君:

去年11月28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6年12月12日蔡奇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对河长制工作提出了“要抓紧拿出方案,提交研究。特别是要与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任务挂钩,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的明确要求。随即北京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北京市进一步《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把中央确定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实际,归纳成“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河长工作任务。

去年实施的老版河长制和新版的河长制,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在组织形式方面,明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任河长。 二是河长制体系更加完善。河长设置由原来的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向下延伸至村级,责任进一步下沉。 三是对重点流域设立四级河长,主要是北京境内五大流域和城市管理的河湖,我们梳理出重点的河湖共十二条河湖增设市级河长。 四是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内容。老的只有三查、三清工作,新的有三查、三清、三治,充实了“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治理”三治工作,增加了“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河湖岸线管理、严格执法监督管理”三管工作,形成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工作格局。

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建立河长制督导检查工作机制,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在北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场发布会还有哪些重要内容,请关注小布下面发布的微信内容。

一起来看,这五年间,我们生活发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