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降薪去腾讯,值得吗?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18-03-24 21: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可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 △绿标 即可收听音频



作者丨人神共奋

来源丨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1

降薪进名企,值得吗?



后台有人咨询我:

最近有一个行业 No.1 的大公司的机会,我非常想尝试。但代价是薪水几乎没有增加,因为对方把我的职位降了一级。

我到底要不要把握这个机会?

「要不要跳槽到大公司 ,这个问题没什么讨论价值,有机会当然要试试;

但如果把问题改一改—— 要不要降薪跳槽到大公司 ,这个问题就值得讨论了。

这个同学可能要说:我不是降薪,只是没有加薪而已。

这就是我首先要澄清的观念:


跳槽没有 30% 以上的加薪,等于降薪。



2

为什么你成了 次品劳动力


几个大学生在做课题研究时发现,本大学的自行车被盗率约为 5%,这几个学生颇有经营头脑,发起了 校园保险项目 ,自行车被盗险,保费为 15%,按道理,这 10% 的差额就是利润。

但这个项目最终以亏损告终,为什么呢?

因为前来投保要么是 马大哈 ,要么本身就是骗保的,这些人自行车被盗比例远远超过 5%,而那些安全意识强的学生才不会花这个冤枉钱呢。

投保者对保险条款和自己的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而 保险公司 却对投保者一无所知,不骗你骗谁呢?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信息不对称 ,这个领域被称为 信息经济学 ,它研究的目的就是怎么让信息更低成本的流动、怎么防止被骗、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信守承诺等等。

劳动力市场上的 招聘就是一个典型的 信息不对称 的交易。

我记得我头一年招人的时候,研究了大量招聘话术,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但到了第二年,我就 只看学历、工作背景这些硬指标 了。

我发现,在对方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网上到处都是应聘技巧的年代,想要靠几十分钟的对话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还不如看星座。

按照 信息经济学 的说法,你的学历、工作时间属于 公有信息 ,你的专业能力、个人品质,属于 私有信息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只相信 公有信息 ,而对 私有信息 打折。

为什么呢?


举一个买二手车的例子。

在二手车买卖中, 外观、行驶里程、使用年限 属于可靠度很高的 公有信息 ,代表了车的 公允价格 保养维修情况 属于只有卖车人才知道的 私有信息 ,不管卖车的人吹得天花乱坠,买车人对此永远是怀疑的。

为了保护自己,买车人通常会假定对方在说谎,开出一个坏车的价格。这样,买到好车就赚了,买到坏车也不吃亏,这就是对 私有信息 打折。

同理,在招聘中, 大公司知名度高, 工作经验 属于保值升值的 公有信息 ,一般从大公司向小公司跳槽,都会在这一项上提升 20% 的薪水。

相反,不知名的小公司的 工作经验 就是 私有信息 ,往大公司跳,用人方就要打折。


再来说一说, 为什么加薪幅度低于 30% 的跳槽等于降薪呢?

这也跟信息不对称有关。

有经济学家建立过一个 次品劳动力 的模型。

原理是这样的:


一家公司,能力最强的人最容易跳槽,能力最差的人最容易被辞退,但跳槽和辞退是无法分辨的 私有信息。

所以,履历表上的任何职业变动,特别是在一家公司呆不满两年,都要被奉行 有罪假定 的 HR 们怀疑是 次品劳动力

也就是说,你的这一次跳槽,会导致你在下一次跳槽时价值下降,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一次跳槽时,预先把薪水提上去。

再加上跳槽面临的风险,达不到 30% 涨幅的跳槽,都是降薪要谨慎。

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从小公司跳到知名公司的薪水常常是 名义持平、实际下降

那么,这种跳槽到底值不值得呢?我们还是要从信息经济学中寻找答案。



3

跳出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


还是从二手车交易说起:刚才说到买车人的心态,甭管好车坏车,一律当坏车出价。

这么一来,拿好车的卖车人不干了:凭什么啊,我自己这么爱惜车,你上手就给我打八折?不卖了!

这么一来,二手市场上能交易的,就只有坏车了,时间一长,买车人也知道这儿没好车,但坏车也是分等级的,买车人只能把所有的坏车当成 更坏的车 出价。

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继续下去,就会导致二手市场的崩溃。

所以,信息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有信息不对称,交易最终都无法进行。


现实生活中,二手车市场还是活得好好的,这是因为有大量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起作用,他们凭着专业经验,提供了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真正价值,把私有信息变成公有信息,这就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

在招聘中,你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思路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把个人能力的私有信息变成有公信力的公有信息。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先来分析一个 招聘中最 保值 的指标——学历。



4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鉴别人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大家都知道学历跟能力不能划等号,那为什么在招聘(特别是校招)中,名校学历是决定性的因素?

有一个经济学家叫斯宾塞,他在研究了劳动力市场后,提出了一个理论—— 教育信号传递 ,并因此获得了 200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宾塞认为: 大学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鉴别人才,把人划成三五九等后,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和氏壁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吧,教育就像和氏,把玉外面的石头敲碎,看看里面有没有玉,有的话,就打磨一下,最后贴上自己的品牌——XX 大学出品。

这就是大公司校招时那么看中你是不是 985、211 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它们教育质量高,也是 因为这些学校在招生时,已经帮你鉴别了人才。

在中国,起关键作用的是高考。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吐槽高考的缺点,可它仍然无可取代。

因为它再不靠谱,也比你通过面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要靠谱吧?

事实上,三年高中,基本上是一个漫长的人才鉴别过程——无毅力的,淘汰;不够聪明的,淘汰……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本应放肆的青春期,把自己禁锢在书本的世界里;

为什么别人上大学在玩,你却要继续辛苦,想通过考研换一所更好的学校?

因为你要把 勤奋、高效率、高智商 等等代表个人能力的私有信息,转化为一个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公有信息—— 985、211 的学历 ,去敲开另一个更重要的公有信息—— 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

把私有信息转变成公有信息,意味着价值上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想要获得它,都需要付出代价。

高考,你付出了三年的时间;

二手车交易,要向第三方评估机构付费;

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代价就是降薪。

但因为你的工作经验变成了更有价值的公有信息,而且,你还是有机会把薪水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总体上还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5

你能让信息有公信力

你就控制了一笔看不见的财富


降薪进入名企 的方式把 私有信息公有化 ,就算你一年后能把薪水调到正常水平,成本也很高。

其实在信息时代,总有一些更经济的办法,比如:

利用行业有影响力的交流机会,进入行业内人士的圈子,发出自己的观点;

利用网上专业论坛、有影响力的平台,发表自己的文章;

利用有影响力的行业平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参加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评比……

有人说,这不就是 混圈子 吗?不一样的,混圈子只能给你一张门票,无法证明你的能力。

上面的方法都 要求你去解决问题和发表观点,其核心都是把自己的能力转化成高知名度的公有信息。

政治学说:谁垄断了信息的阐释权,谁就掌握了权力;


经济学说:你能让信息有公信力,你就控制了一笔看不见的财富。

如果说信息就是财富,那么得到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利益,就像利用各种面试技巧,取得面试官的信任;


一种是让自己的能力公有化,利用信息透明化,来降低交易成本。

你喜欢哪一种呢?


本文 原标题:《为什么说跳槽加薪低于 30%,等于在降薪?》 本文音频主播:陈冠豪。



点 击 图 片 阅 读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 点赞 支持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