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钱多多。
最近持续被热议的
“日本核废水排入大海”
一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
核废水,即核电站排出来的废水,据相关数据显示,核废水中
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
。
日本这一排放,不是一吨两吨的排,也不是一百吨两百吨的排,而是
123万吨
。
核废水一旦入海,其危害程度将会是空前的:
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半个太平洋;
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将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10年后,将污染至全球海域;
……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海洋生物将会受到伤害发生变异,海洋生态链这一环遭到破坏,那整个地球生态都会受到影响,到时候受伤的还是全人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可以说,日本如此自私的做法,就是在和全人类作对。
而具体到个人,如果真走到那一步,
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我想最应该关注的就是
食品安全问题
,如盐和海鲜还能否正常食用等。
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因为担忧污染问题,对日本产的食品维持进口限制。
加拿大已经在其西海岸的三文鱼身上检测到铯-134放射性元素,说明日本福岛核污染已经扩散到北美地区。
美国夏威夷海域,放射物含量的水平已经达到先前的2倍。
而这些,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所以能够确定的是,一旦日本核废水排入大海,全球的海鲜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些有健康保障意识的朋友肯定会问了,如果我们因为海鲜,或其它食品健康问题,而感染上相关疾病,
我之前买的医疗险、重疾险会赔吗?
这个问题确实难以直接回答。
因为翻看四大健康险的保险合同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保险都有免责条款,即保险公司可以不承担的责任。
其中,
除了部分寿险产品,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都对于“核爆炸、核辐射、核污染”等做出了“步调一致”免责处理。
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能够判定该疾病是基于核污染引起的,那么,保险公司是可以合理拒赔的。
不过,这里存在一个
“如何界定”
的问题,即保险公司该如何判定疾病是否由核污染引起的呢?是否合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无限的联系恐怕也不现实。
所以说,基于核污染、核辐射,和免责条款之间的联系,多多在这里给大家做2点客观描述:
根据目前现有保险产品来看,四大健康险中,除部分优秀的寿险产品,其它险种基本都会有对“核污染、核辐射、核爆炸”免责的说明。
也就是说,在遇到
“直接”
的核辐射、核污染乃至于核爆炸引起的意外、医疗、重疾都是免责的,但部分优秀的寿险是毫无争议的不免责的——
如华贵大麦2021、瑞泰瑞和2021等
。
当然,现实生活中,不能因为我们无形之中接触了一点核污染,就无限联系了。
打个比方:
隔壁老王在核电站上班,因为一次核泄露事故直接导致重疾,保险公司拒赔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隔壁老王不幸得了白血病(设想有核污染增加了发病概率),重疾险虽然对核污染有免责,但是按照诊断,一旦诊断为白血病,就达到了重疾理赔的条件,就可以申请理赔金,产生的相关治疗费,百万医疗险也可以申请报销。
所以说,对于“核污染”这条免责条款,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忧。
如果保险公司想以此条款拒赔,那么就要举证,证明疾病与核污染有直接关联,不能确认是核辐射、污染引起的,那就是可以申请理赔。
2011年的“3·1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导致有500吨高放射性核污水流入了海洋。
其结果是,10年后福岛的捕鱼量只有事故前的2成。
而这还只是500吨核污水的影响,更别说要排放上百万吨了。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人体每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值仅为1毫西弗,
短时间内,在低于100毫西弗(核辐射剂量单位)的辐射环境下才不会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可在福岛核电站,光是周边区域辐射量就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04毫西弗。
也就是说,
福岛核电站周边如今的核辐射是人体可承受数值的90万倍
。
可想而知,这样的核废水排入海里,对人类将会是什么后果。
实际上,早在去年,就已经有媒体报道了日本沿海出现了变异的九足章鱼,它比正常章鱼多一条触手。
另外,福岛地区出产的蔬菜,都比普通蔬菜大了不止四倍。
而对人类呢?危害性更大!
根据日本官方统计,福岛核电站周边地区青少年的
患癌率较事故前增加120倍
。
其中福岛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猛增118倍,相当于每百万人中有235人发病。
2013年加拿大CTV就曾报道,因为食用了日本水域抓捕的鱼类,
全世界至少有800人得了癌症,有一半的人不治身亡
。
而且,更可怕的是,核辐射还会破坏人的DNA,使遭受核辐射后的人类诞下的婴儿都会有先天性疾病,不仅患癌率增加,还会有不少身体上的变异。
这些我们平常只能在电影上看到的恐怖画面,在随着核污染扩散的持续,难免不出现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