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报旅游周刊
旅游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旅游资讯的收集者、分享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谁家的修狗,不要就抱走啦! ·  昨天  
庞门正道  ·  10年了,厉害的人更厉害了!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全新升级:教你三门品牌Logo设计技能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本周三款免费字体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报旅游周刊

除了商业片和文艺片,还有明亮轻盈的《米花之味》

中青报旅游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4-28 15:02

正文

处女作《地下香》 获得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平行单元“威尼斯日”的最高奖项和第51届芝加哥电影节新锐导演竞赛单元的最高奖项——金雨果奖的导演 鹏飞 ,是获得这两大奖项的第一位华人导演。

近期,鹏飞携新片《米花之味》辗转国内各个城市进行推广,在赴广州路演途中,写下了他拍摄《米花之味》的动因和心路历程。《米花之味》获得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特别提及。


《米花之味》导演鹏飞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把相对沉重的话题,用 明亮轻盈 的方式表现,这除了我在云南边陲的真实感受相关外,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有一次在国外电影节,一个选片人问我,听说有位导演在准备拍一部什么什么题材的电影是吗?我点点头。然后她说:“难道中国就没有其他题材的电影了吗?商业片都是那样,文艺片又都是这样。”我听到这话很别扭,但也开始思考用何种方式来拍比较现实的题材, 如何从作者内心出发,从生活的点滴出发。我开始寻找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随后缘分把我带到了云南,也许这就是我内心净土的始发地。我从没想过,我会在云南中缅边境,这个叫 沧源 的地方住上一年,当地人成为了我的兄弟姐妹。 仿佛与世隔绝般,那一年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我只记得蓝顶的寨子,长长的笼基,不敢碰的小米辣,沾辣子吃的酸芒果,和孩子们的微笑。

很多文章都写“米花之味”是一部关于留守儿童、回乡青年的影片,我其实有点害怕这个标题,我怕一些孩子看后,会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留守儿童”。其实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城市也好,乡村也罢,孩子都会寻找自己的童年,就像我自己小时候,与母亲也是聚少离多。 回乡青年,其实也如同你我他,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或为生存,或为理想,无所谓回乡或离乡,只有停不下的脚步。 我是曾经的“喃杭”,我是现在的“叶 ”。


左起廖本榕,鹏飞,英泽,铃木庆一,朱庆玺,拍摄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卡寨,《米花之味》主场景(叶 家)


生活半年后,我开始写剧本,无意中看到手机里炸米花的视频,这是当地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那就叫“米花之味”吧。女主角英泽很快也加入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中,把自己变成了当地人,时常看到她在街子上卖早饭,这让我很感动。剧组陆陆续续入驻山中,每天要开5小时的山路往返拍摄地与住所,拍摄很辛苦但快乐,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电影拍完了,在国内外电影节也收到了一些褒奖,我开始为公映做准备。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排片只有0.3%时,难免会难过,很多人也已经开始为米花写“哀悼词”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艰难的扛过了首周末,也依然在努力扛过竞争激烈的五一档,相信我,五一之后还会见。 有媒体说四月份青年导演集体发力,我很振奋,青年用自己的所学所用努力创作着更新,更不一样的电影。 真希望观众可以在商业大片与艺术影片之间做一些平衡,那将是对所有电影人的鼓励。

《米花之味》路演时所摄

在此,也感谢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感谢一直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业内业外人士。我将一直保持本真,与创作的初心,努力拍摄更优秀的作品给到大家。

鹏飞于广州路演途中

2018年4月25日



更多关于《米花之味》的内容

请点击以下链接~


赵雷献唱,贾樟柯王小帅齐打call,《米花之味》有点意思


电影《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之幽默反映留守儿童的现实


作者:鹏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