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公布 2018 年 Q1 财报,大量极为华丽的数据,使得阿里巴巴的股价在美股出现大幅回调的当口,依然是再创新高 169.5 美元。
当然,这并不奇怪。今次的财报,尤其是营收数据的剪刀差形态,对于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台阶。此次
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营收增速首度超过的总营收增速
,这样在结构上更健康的增速,无疑
囤实了其基本面和营收结构未来的增长基础
。
▌
意义重大的剪刀差
要看懂今次阿里巴巴财报,就必须首先看懂这张图。
下图中蓝色的那根,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总营收同比增速,而灰色的那根则是核心电商营收的同比增速。在之前的很多个季度中,阿里巴巴的总营收增速都是大幅超过核心电商营收增速的——但是这个季度,两者的位置来了一个对调——
核心电商营收的增速终于超过了总营收增速
。
当然,比现象更重要的是原因。
虽然阿里巴巴的总营收增速相比 58% 相比上个季度的 60% 略有下降,但是相比此前的 54% 和 55% 依然还是较高的水准。之所以出现了剪刀差,根本因素是
核心电商营收出现了飙升,从上季度的 47% 一下子攀升到了 58%
。
是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里巴巴营收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非核心商业部类的高增长,比如阿里云、比如数字媒体业务块下的优酷土豆、UCweb 和阿里音乐等。
下图是阿里巴巴上个季度的各业务块营收增速,可以看到阿里云的 103% 和数字媒体的 234% 是拉升总营收增速的核心力量。
但是这样的营收增速,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
不赚钱
。
无论是阿里云还是数字媒体这块,对于阿里而言都还处于培育期,都是亏钱的,其中阿里云倒是属于亏损有限的业务,但是数字媒体,亏损金额大体占了核心商业业务块利润的 1/10,这是不小的数字,而且从亏损率来看,更是 43% 的亏损率相比去年同期的 32% 还是在扩大。
而
这个季度核心商业业务的营收大幅增加可就不同了
。
这块业务一直是阿里的现金牛,营收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利润增加。从下面本季度的各个业务块营收利润构成可以看到,核心商业业务块的 EBITA 是 39.78 亿美元,相比上个季度的 26.99 亿美元是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利润率也从上个季度的 59% 进一步提升到 63%,随之而来的则是营收利润双丰收——进而整个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从上季度的 12亿美元 飙升至 20亿美元。
说到底,对于投资者而言,营收只是实现利润的手段,营收利润双双攀升,显然是比只有营收攀升更为可惜的局面。阿里巴巴的股价因此坚挺,也实属意料中的事情。
▌
内容与 AI 的价值开始凸显
核心电商营收为何在这个季度出现了如此迅猛的增长?
在阿里巴巴公布了财报之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许多华尔街的分析师也在关注这个话题。
一个基本的增长前提,自然是用户的增长。下图是阿里公布的手机用户数量,5.29 亿相比上个季度环比增长了 4.34%,增速相比 2017 年 3 月的 2.84% 也出现了攀升。
阿里巴巴的电商收入核心是类广告业务,所以用户的攀升,是其应收增长的一个基石。在这块的增长上,阿里巴巴归功于内容的价值。
蔡崇信在回答高盛分析师 Piyush Mubayi 的询问时就明确指出「大量用户使用淘宝等 app 来寻找商品,同时消费内容,淘宝正日益变成一个富内容的 app,而用户也更沉浸其中」。
而阿里巴巴 CEO 张勇在回答瑞穗银行分析师 Jin Yoon 的问题是更直接的强调:
我们的手机用户,不仅仅消费商品,也在消费内容。而通过消费内容,他们有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
如果有关注淘宝业务线近期动作的话,就无法不关注到淘宝头条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扩张。淘宝要用内容来吸引用户沉浸在淘宝 APP 中,沉浸的时间越长,那么在淘宝 APP 环境下购物的几率也会更大。
根据阿里巴巴披露的数据:
每位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平均带来的年化移动收入亦连续数季上升,由去年同期的 140 元增长至本季度的 196 元。
当然,用户的增长和投入,只是阿里巴巴营收增长的前提。要真正实现营收的增长,还是有赖在淘宝和天猫上商家投放的广告费(按照最新口径,这笔费用从在线市场服务营收改名为客户管理营收)。
首席财务官武卫在阿里巴巴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就强调了,商家不仅仅是为新增用户而增加投放,更多的商家投放了更多的费用,他们更是在为基于去年 9 月推出的个性化投放系统带来的技术进步而增加费用投放。
对于这个进步,阿里巴巴的官方新闻通稿是如此描述的:
集团通过优化的个性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相关度内容的能力,带动了点击量的增长,因此付费商家数量及商家平均支出于本季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在回答华尔街分析师的问答时,蔡崇信则是直截了当的使用了 AI(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指出了是 AI 技术改善了用户可以看到的定制化内容,伴随用户能看到更多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随之提高了用户点击的数量,随之而来的则是营收的增加。
AI 大热,但是到底有何用处?这是过去一段时间热门的话题。虽然阿里巴巴在财报的新闻稿中也提到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语音助手「天猫精灵」,但是显然真正带来生产力提升的,其实还是 AI 对于传统业务推荐的优化,这是已经体现在财报中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