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爱大北京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北京城事、娱乐休闲、实用信息、杂谈趣闻,带您体会不一样的北京城。终身免费收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灵活就业参保和企业参保有什么区别? ·  1 周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这么美的小城,后悔没早去 | 北京LOOK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爱大北京

兰州的雾霾能治,为什么北京的雾霾治不了?

最爱大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1-05 07:41

正文

来源:叔的刀法(ID:lifang19680320)

作者:李方



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仍在持续,我已经没法描述朋友圈的恐慌和愤怒。

 

真的治不了么?APEC蓝和阅兵蓝是怎么来的,是河北停产5000家污染企业换来的——不是做不到,是你想不想做。

 

环保部门手里有什么?他们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执法权吗?并没有!我们看到的新闻,画风是这样的:他们开着车到处跑,手拿空气监控器到处测,发现一处赶紧杀过去;对方被抓到就认栽,可是那又怎样,你还能把我抓起来不成。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吧!这个地区的人民,发明过地道战地雷战的人民,对付开辆破车扫荡的环保执法人员,小菜一碟吧。

 

白天不敢干,那就晚上开工。关掉过滤系统,直排!牛逼你环保部门24小时别睡觉。

 

我前几天说过,这就是京津河北蓝天和河北300万工人及其家属的博弈。300万是我通过渠道得到的数字,昨天汪丁丁教授估算是250万。总之无差。

 

北京(当然也包括河北天津)蓝天和河北工人吃饭哪个重要?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里我打算直接说出很多人想说但不敢明说的心里话:北京(包括天津河北)蓝天更重要!

 

经济学很多时候是一门冷冰冰的学问,因为它没那么纠结,它就是跟你算钱。汪丁丁说,完全买断河北污染企业,一年需要转移支付1000亿人民币。同时,仅北京市每年雾霾造成的损失就是700亿。如果算上“雾霾让人变傻”的损失,再算上河北天津,可能完全关停河北污染企业更划算。

 

所以我们应该大声喊出来:为了北京蓝天,请关闭河北省污染企业!

 

北京市喊破天,河北心说关我鸟事,俺家GDP又不是你北京扛。河北计划5年削减钢产量6000万吨,每年降1200万吨,相对于河北每年将近3亿吨产能,这就是写在纸上逗大家玩的吧。何况,天一黑就开工,关掉过滤器直排,牛逼你环保部门来咬我啊。

 

更让人愤怒的是,雾霾了这么多年,雾霾到底怎么造成的,没有人知道!雾霾又不是什么高精尖,怎么可能得不出科学权威的结论,为什么得不出科学权威的结论?还不是因为压根不想让人们知道科学权威的结论!

 

没有科学权威的结论,只好民科们自己去猜。前两天,一个拿着PM2.5测试仪测汽车尾气的视频火了,结论是汽车发动机简直堪称空气净化器啊。转天则有民科出来反驳,说就算汽车尾气PM2.5比周围数值还低,但是你排出的气体,还会在空气中二次凝结为PM2.5,污染更厉害。还是和菜头,这个气象专业的毕业生发朋友圈说:“为什么说这帮搞科普的都是耍流氓?对,汽车尾气会有二次反应,那么是多少?对不起,说不出来。但是,认为汽车尾气不是重要来源就不对。这就是耍流氓。”

 

难道,谁能解释清楚雾霾成因还要发他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说到底,各方面利益纠缠,短期利益长期利益、你省利益我市利益、GDP利益人民健康利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总之大家装傻,就是没人站出来说实话。

 

治理雾霾很难吗?我的朋友、新华社的任卫东昨晚发了一条新华社通稿,介绍兰州的雾霾治理经验。兰州曾经稳居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之列。近几年兰州把辖区分成1482个网格,一个格一个格地治理落实,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1296台锅炉全部实行煤改气。现在,兰州每个格子里有多少台燃煤锅炉、每台锅炉能吃多少煤,精确到个位数。终于在2015年底,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变革进步奖。

 

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如果自称世界第二,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敢称第一。兰州治理雾霾就是例子。河北省如果想做,怎么会做不到。河北省如果受到足够的压力,怎么会做不到,还要每年1200万吨这样挤牙膏吗?河北省如果得到足够的支持,怎么会做不到。

 

关键是你想要什么了。在蓝天、人民健康和GDP之间,你到底想要什么?




谁是最喜欢雾霾的人

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

本文经授权发布

 文 | 王福重 ☞ 有硬功夫的经济学教授


阅后即焚

冤有头债有主,总要找到源头,才可以对症。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容易忽视的前提,就是环境的破坏。

雾霾真正的、根本的罪魁祸首,是消费者,全体消费者,因为钢铁是卖到全国的,大家都有份。


这次和北京人(以及其他几亿人)一起迎接2017的,是对面不相逢的大雾霾。去年10月以来,类似的雾霾,已侵袭多次,挥之不去,成了常态。

冤有头债有主,总要找到源头,才可以对症。

媒体喜欢拿机动车尾气说事,有点道理。因为专家说,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有大约十几到二十几个百分点。但本人难以苟同,在机动车不限行,而且扩散条件也一般的时候,北京的天却是很蓝。至于说建筑工地、扬尘,居民炒菜油烟造成的,就基本是起哄了。

我一直的看法,北京雾霾,跟当地关系不大。北京的有关污染企业,早就关门,居民取暖,也改天然气了。京津冀,是行政划分,但地理或者天气上,北京天津不过是河北省的一部分,一回事。全国甚至全世界,雾霾最严重的城市,都在这个区域,北京做不到出污泥而不染。很简单,如果邻居烟筒冒烟,难保不飘到你家。北京雾霾北京造,是一种能说出口的谬论,而真话上不得台面上。这是讳疾忌医的老毛病。

雾霾的主要源头,是周边的工厂,特别是炼钢、发电的。几年前,有摄影爱好者,到北京东南60公里的著名钢铁大市,拍下了令人胆颤的画面,最近又有记者到北京西南200多公里的某市,拍摄的污染场面,也是惊心动魄。北京的冬天,并不只刮北风,也刮南风,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南风,雾霾就必然输送过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北京投入几千亿治理雾霾,效果基本是零。 

那我们应该恨生产者吗?

不。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雾霾是幸福生活的标志,好多人不以为然。这个道理,需要进一步阐述。

现在,无论城乡,生活都改善,发达地区的城里人,更是进入丰裕阶段。20年前,大部分人家里,还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现在,车有了,新房有了,孩子的玩具一大堆,老婆的衣服柜子装不下,有人一年换几部手机,客厅里厨房里浴室里各种新奇用品眼花缭乱。

这些东西,哪里来?很少一部分是进口的,其余都是国产,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生产的东西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卖到全世界。

不是消费者喜欢,生产者不会生产。消费者喜欢物美而价廉,网购因此风靡天下。这对生产者是极大考验。生产需要的投入,除了原材料、资金和税收(作为税收的资深研究者,最近大家议论的死亡税率,我觉得挺形象也挺靠谱)等等,所有生产,实体经济,都要耗费环境。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容易忽视的前提,就是环境的破坏。这不可避免,经济增长不是无米之炊,如果环境还完好如初,中国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

土壤的污染,河流的污染,垃圾围城,早就是活生生的事实。但这些污染,城里人,似乎不那么关切,大约因为可以避免如买进口大米,或者没有直观感受,城里还是很干净的嘛。现在,雾霾源头多了,而且可以通过大气,输送到几乎任何地方,谁也逃不掉,所谓同呼吸,共命运。雾霾因此得到全民高度关注,远远胜过土壤水污染。

雾霾,和土壤污染、水污染,如出一辙。工厂生产,固然是雾霾生产的直接来源,而且可以解决就业、带来税收和GDP,但是,工厂对带来雾霾的产品的需求,是引致性或者间接需求,它不是直接需求这些产品,而是消费者需要产品,工厂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才引起了工厂对产品的需求。

消费者只想享受物美价廉,如果企业把治理污染如雾霾的成本,考虑在内,购买大量设备消除,成本会大大增加,这也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街头早点贵的道理,它们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大。成本高,价格就贵了,消费者就不喜欢了。这个信息,传递到工厂,它们只能不那么顾及环境和雾霾了。

过去只有少量产生雾霾的工厂,但后来全民一起上,污染和雾霾,就显著了。你去北京周边看看,并不是只有几个工厂排放污染,而是村村起火,遍地开花。这也反应了周围经济在增长,收入在提高,就业在增加。

所以,雾霾真正的、根本的罪魁祸首,是消费者,全体消费者,因为钢铁是卖到全国的,大家都有份。生产者生产雾霾,实际上是经过消费者同意的。如果你说不同意,那请你付出更高价格,购买产品。

治理雾霾有三类办法:

❶ 来自消费者的办法

消费者愿意为包含了治理雾霾成本的更高价格的商品买单,或者愿意降低生活水平,以刺激生产下降进而雾霾下降。

❷ 对生产者的控制

这样治理雾霾,主要承受损失的,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受益的是发达地区,比如北京居民。这种成本和受益者分离的状态,使雾霾治理的任何政策,难以实行。你看钢铁的去产能是多么困难,白天炉子停转,规避检查,晚上开了继续冒烟。还有,落后地区的人,会抱怨,凭什么让减产,我们还要吃饭呢?

经济学的道理是,一下子消灭雾霾,零污染,不是最优的。雾霾的最优水平是,治理雾霾的好处,要恰好等于其坏处。如果太急,不顾落后地区的实际,包括生活改善的合理愿望,就是得不偿失,对全社会是净损失。在政府主导下的治理,这是核心问题。

❸ 交换

必须承认,不同收入和发展阶段的人,对雾霾的感受或评价是有差异的,不承认这一点,是罔顾事实。一般说,越是发达地方,收入越高的,对雾霾越在意。而落后地方,就没有那么在意,起码没有那么强烈,这当然也有知识、认知上的差异,但经济因素无疑是第一位的。记得2008年奥运会,某国运动员戴着口罩下飞机,某国大使馆公布当时还不为人知的pm2.5数据,遭到网民广泛攻击。就是因为发展水平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有人说,美国人好矫情,这是富贵病,这样说是有几分道理的。不过现在的中国的城市居民,也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大街上也都是戴口罩的,一定包括当时破口大骂的。

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是交换。发达地区,支付给落后地区资金,帮它们承担一部分成本,如果支付足够多,还可以放弃生产,毕竟后者的目的不是污染,而是赚钱。这里有道德风险,似乎谁污染谁占便宜,有鼓励污染的激励。此外,还有说服发达地区纳税人的困难。

如果以上行不通,我也说过好几次。要么等风来。只要北风足够大,不管多严重的霾,都立马消散。这就看老天爷是不是帮忙。虽然被媒体反复讥讽,环境基本靠吹,但真相就是如此残酷。不过自打雾霾严重,北京的北风就小多了。要么耐心等周边经济发达起来。此时,雾霾自行消失,这也被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经验所证明。估计需要三十年。因为要等到制造业升级成功,不再大炼钢铁什么的才行。

如果只是盯着生产者,让它们关停,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加上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智慧,效果恐怕也是有限的。

大家都在看

▶️北京爷们儿,太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