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熬夜成了许多人的“家常便饭”。为了弥补平时的睡眠不足,周末补觉成了不少人的“救命稻草”。但周末补觉真的有用吗?复旦大学的最新研究给出了一个让人惊喜的答案:
周末适度补觉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降低抑郁和心脏病的风险!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7795名成年人的睡眠数据,发现
每周周末补觉1-2小时,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的风险,降幅高达26%
。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期刊上,研究指出,适度补觉有助于稳定交感神经系统,降低炎症标志物,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
周末补觉对心脏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表明,周末补觉最多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约19%,尤其是心力衰竭、房颤和中风的风险显著下降。
研究强调,补觉并非越多越好。
每周周末补觉1-2小时是最佳时长
,少于1小时或超过2小时则没有明显益处。这是因为适度的补觉可以帮助修复昼夜节律系统,而过长的补觉反而会打乱生物钟,导致身体更疲惫。
对于工作日睡眠不足的人群,周末补觉的效果更为显著。例如,工作日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周末适当补觉可以缓解疲劳,但总睡眠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否则可能导致身体更累。
周末补觉时间比平时多1-2小时即可,总睡眠时间控制在8-9小时为宜。
早上可以适当睡懒觉,但起床时间不要比平时晚超过1小时。午饭后可以小憩20-30分钟,但尽量在下午3点前醒来,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补觉时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黑暗,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有助于身体放松和入睡。
虽然补觉有益,但过度补觉或补觉方式不当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
周末补觉时间过长或过晚,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下周的工作状态。
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脑细胞缺氧,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疲惫。
失眠患者或打鼾严重的人不适合补觉,因为补觉可能加重他们的睡眠问题。
除了补觉,平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更重要: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使是周末也要保持规律。
睡前避免过度思考或使用电子设备,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
白天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
周末补觉并不是“懒”的表现
而是一种科学的健康管理方式
复旦大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适度补觉1-2小时
不仅能缓解疲劳
还能降低抑郁和心脏病的风险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