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最爱的女人们》播完,张伦硕和钟丽缇夫妻又上了热搜。
他们外出采购,钟丽缇在买袜子、鞋子时经常问张伦硕的意见,但都否定了。
如是几次过后,张伦硕变得敷衍、不愿给出意见。
他很快意识到这样做会让双方不开心,所以试着和钟丽缇沟通。
但他才问了一句,你有没有觉得你一直在否定我?
钟丽缇就很快打断了他的话,没给他说出想法的机会。
张伦硕也有了情绪,直接就不想说话了。
本来是寻常的夫妻吵架,但张伦硕却为此被骂上了热搜。
但说实话,这事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爱不爱的高度,这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事,而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让对方把话说完。
有人说,吵不散的才是真感情。
这是因为,说出来的问题,都不算大问题,说不出的委屈,才最可怕。
沟通时,如果能给彼此一个清完整表达自我、说出想法的机会,很多难题都会不复存在。
让别人把话说完,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但我们总是容易忽略这一点,问题也由此而生。
罗振宇曾对罗永浩做了一期名为《长谈——让我把话说完》的访谈节目。
节目长达8个半小时,打破了电视访谈节目时长的纪录。
他们不是为了效果刻意而为,而是基于以下初衷:
只要你(罗永浩)觉得还意犹未尽,只要我(罗振宇)还有一丝疑虑,这个谈话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于是,他们的谈话不知不觉就超出了原本预计的3到6个小时。
别的暂且不论,让人把话说完,这正是生活中很多人做不到的,或者说意识不到的。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
在别人话说到一半时突然打断,而且,他们的思维很跳跃,常常转到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或者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别人说的内容,没等对方说完就急于指责,发表看法。
很多人都渴望表达,却少有人愿意倾听。
但事实上,与滔滔不绝相比,仔细聆听别人说话,同样重要。
歌德说,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
认真对待别人向你叙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等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素养,一种分寸,也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
之前看一档求职节目,里面有一位求职者让人印象深刻。
这位求职者二十岁出头,精神饱满,个性十足。
她大步流星冲到台上,口若悬河地介绍自己,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
主持人好不容易等她说完,询问她的职业兴趣。
女生回答,她想成为某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
一名咨询师善意提醒,这家公司要求严格,希望她能做好准备。话语中并没有任何质疑的意思。
但女生还是有些不乐意,强调自己的决心和优势,表示无论什么标准也难不倒她。
咨询师完全插不上话,干脆放弃了发表看法。
接着,场面越发不可收拾,12个评委,无论谁开口,都不会超过两句。
因为不等他们说完,女生就强行接过话题,先全盘否定,接着自顾自地说下去。主持人多次提醒也无效。
一位评委无奈提出,希望她起码可以安静一分钟。
女生点点头,甚至捂住了嘴巴。
评委抓住机会,不客气地指出,女生根本不懂谦虚和尊重,老是打断别人的话,并质疑她的家庭教育。
女生立马忘了一分钟约定,又开始滔滔不绝陈述自己的理由。
最终,有两位评委愤然离席,其余评委也全部灭灯。
很多时候,事情就坏在我们不愿给对方把话说完的机会。
女生连安静一分钟都做不到,败光评委的好感,也是理所当然。
让人把话说完,也不过就几分钟时间,既能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至于让机会白白流失。
《史记》里有句话,言能听,道乃进。
唯有先学会听别人说,才能有所得。
这并不是说要把别人的每一句话都听进去,而是起码要承认别人也有话语权。
就像有人说的,虽然我们未必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辩解,但我们应充分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
如果话语权被无情剥夺,换作是谁也不会高兴。
有效的沟通从来都是双向的,而不是你自顾自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有时候,问题不在于我们不会表达,而是没有用心倾听。
财经评论家时寒冰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他之前不太注重听别人说话,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
他决定改变这一点,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尊重别人的表达。
后来他有一次做客《财经郎眼》,与郎咸平探讨一个话题。
节目上,即使是时寒冰自己先说,在被郎咸平插话后,他也会停下来,确定对方说完后,再接着说自己的内容。
他发现,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不仅能让交流更顺畅,也让自己获益匪浅。
卡耐基也有一句话,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
在生活中,有时候倾听比说话更重要。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
原因在于,同理心是稀缺的,我们很难做到换位思考。
可如果不懂换位思考,只会让人寒了心。
曾有网友提问,容忍不了男友在两个人意见不合时突然挂电话,想要说的话被硬生生挡回去,每次都搞得我抓狂难过,怎么办?
底下有个留言是这样的,
男友挂电话折射的心理是我不想和你沟通。
如果是当面沟通,这样的动作等同于两人当面说话,对方一言不合摔门走人。
不等人把话说完,有时候比不会说话更让人受伤。
李松蔚认为,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进入别人的世界。
男友不愿等女生把话说完,其实就是不愿站在对方的立场,拒绝进入她的世界,不愿体会她的感受、需求。
这是有失素养的行为,也是对亲密关系的一大伤害。
无论在哪一种关系中,人都有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也渴望被倾听、被理解,没有人愿意被忽视。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的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
法国作家阿兰在《只想被倾听》这本书里也提到,所有负面情绪的核心,都是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而倾听的目的就在于,让说话的人得到满足,从而让沟通顺利进行。
倾听看似是细枝末节,却也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这本书里提到有效交际的一个原则,
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