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之后,国内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又攻下一城。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080717T)本科新专业资格,
这意味着高考生以后可以直接填报“人工智能”专业了。
为了填补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口,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多份文件,提出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到2020年,我国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目前,根据不完全盘点,国内已有38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AI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人工智能的高校系列中,我们曾经梳理了清华系和科大系。今天想分享的是上海的交大系,这也是
“北清复交科”中唯一一所获得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资格的名校。
作为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更是依托上海这一AI高地,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搭建创新交流平台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家,如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等。
他们或任职科技巨头企业,或扎根AI初创企业,代表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度和方向。
商汤科技·徐立
80后的徐立是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也是一位计算机视觉科学家,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徐立以香港科学园为创业基地,成立商汤科技,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也是唯一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从而成为
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独角兽
。 徐立2018年获得《财富》“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第七名。
胡哲人,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CTO,于2012年与王翌、林晖共同创办了流利说这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技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领先的英语口语评测引擎,以及中国最活跃的语言学习社区。2016 年推出的“懂你英语”,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计划,
被业界称为是一次语言学习的革命。
云天励飞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既是科技工作者,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开拓者。2014年,陈宁以“颠覆者”的角色闯入传统安防行业,在深圳创立了云天励飞,通过两名“千人计划”专家在机器学习和新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的跨界创新,
突破了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化的瓶颈,
为平安城市、智慧商业、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入选了2017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人工智能创新公司50强”专项榜单。
四范式的创始人兼CEO戴文渊是上海交通大学首届ACM班毕业生,是
大数据业界的领袖,迁移学习奠基人之一。
戴文渊就职于百度时帮助百度建立起中国最大最成功的机器学习系统,为百度带来数倍的收入提升。2015年,戴文渊创立了大数据公司第四范式,立足金融行业,基于迁移学习技术的“先知”平台,将小额贷款的模型迁移到上亿级的大额贷款业务中,准确预判出了客户的办理需求,最终实现客户营销响应率提升200%。
触宝科技创始人王佳梁200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试点班,后继续深造取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因为“打赌”机缘而成立的触宝科技是一家创新型移动互联网企业,虽然在国内似乎有些“低调”,但其实历来有“隐形巨头”的称号,其产品全球用户量已超6亿,曾多次斩获国际创新型奖项,如成为
GSMA全球移动创新大奖唯一的亚洲公司
。为此,王佳梁曾赢得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称号
助理来也的创始人兼CEO汪冠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于2015年创立了全品类的私人助理服务平台助理来也。通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助理来也完成了平台和用户进行上百万次的消息交互,成为中国一家
领先的人工智能交互平台。
为此,汪冠春也成为了东方财经《寻找未来独角兽》十位企业家之一。
联合创始人兼CEO顾捷、联合创始人兼CTO徐振华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毕业后分别在不同的机器人行业领域专研,积累了相关康复机器人产品的开发经验,相识相知之下共同创立了“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以建立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钢铁侠”企业为目标,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曾
斩获2017全球“设计之都”最佳智能科技原创设计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