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十一,长假。
有老友来访,这个老友不一般。
做过市级父母官。
已退休。
如今,专注于传统文化研究。
我们怎么认识的?
我是卖书的,他是写书的,退休前就写过,之前一直都是署的笔名,退休后才开始署自己的名字,不过署自己名字的书要下个月才能出版。
来找过我两次。
第一次来时,我做了个骨科小手术,正在医院,县办公室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有人找我,问我方便不?
我从医院偷着跑出来了,短暂见了个面,算是彼此了解一下,他是听一个朋友讲,有个叫懂懂的,书做的特别好,正好你们可以认识认识,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那个朋友跟他是同一级别,之前来过我这里,看过书,真正接触这些人才会发现,人家那才叫博览群书,摸出一个作家来,代表作是什么,主人公叫什么,哪点写的很出彩,后来还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搜了一下,貌似还被禁了,是写梁
.
漱
.
溟的,他跟我讲,这才是真正的儒士、大家,是对中国农村最了解的谋士,没有之一。
基本每个来过我这里的人,都觉得很震撼,震撼的不是我的几面书墙,而是为什么你能链接这么多作家?能让他们到你这里来?这是有温度的,亲笔签过字的,我自己桌子上摆的那一排书,我都自诩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代表,活着的或近几年才去世的,我都签了一遍,而且每一本上面都写着我的名字,是作家特意签送给我的。
这就是文化行业的特殊性。
可以跨越阶层。
大家以书会友,不管是多大的角色,你送他几本书,他都觉得很珍贵,特别是签名书,不读书的人理解不了这些,反而觉得有病?作家签了名难道内容就不同了?何必多此一举?我经常跟买家讲,送这类礼物,若是送对了人,那是大礼,若是送错了人,觉得不上档次,刘胜来过我这里以后,我送了他几箱书,他带回了法国,专门拿来送给去法国访问的一些中国人,有档次的才送,翟天临如日中天时,有期节目去录他的书房,其中摆着签名版的《白鹿原》,那是我送刘胜的,刘胜又送他了。
这些东西,需要你亲自来,浸入式的感受一下,说多了,都会被认为吹牛
B
,我们本地很多
BOSS
若是遇到了一些他认为很上档次的外地朋友,也会领到我这里来,若是遇到真正有文化有底蕴的,你会发现,他的两眼是充满惊喜的。
只是这几年,我心思没在书店上,做的也不认真,荒废了一些,我是从
2009
年开始做的,特别是遇到几位作家老师的突然离世,越发觉得这个事有意义,留下他们的温度,如陈忠实老师、叶永烈老师、红柯老师……
过去,每个月都会出去签一批,基本保持每月两三千册的量。
如今,总觉得卖书不怎么赚钱,至少赚不了大钱,而自己又有稳定的事业,那么就逐步荒废了,现在就是每个月他们签了一些,分给我百儿八十本的,我自己送朋友的。
事是好事,需要有时间,有情怀,有精力。
继续说老友。
老友写的是传统文化类的书,准确的讲,是中医类的,这一点更有意思,我是坚定的现代派,而他是坚定的传统文化派,我们倒也能聊的特别好,彼此都尊重对方的信仰,只谈书。
因为我们俩都明白,懂懂你信现代医学,不代表你的读者都不接受中医,对不?准确的讲,至少有
60%
的读者是相信中医的。
就是市场在。
包括我们本地的三甲医院,我去做了个痔疮手术,这算是现代医学吧?但是后期的康复全是中医,要求中药盆浴之类的,我没照着做,但是该收的钱还是收,该康复的也依然康复,早上你去看看,很有意思,每个人端个盆,然后就坐盆里,男的,女的,也不在意什么屁股不屁股,露不露了。
我是看多了,一句话,普通人的腚,都不好看,包括我昨天看健身教练发的翘臀照,也不漂亮,怎么讲呢?网上那些蜜桃臀,后天努力是一方面,最核心的还是基因问题,包括骨骼、身材比例等。
不仅仅是肛肠科,包括一些康复专科,甚至包括运动康复,都是与中医有关,仪器可能是现代仪器,但是手法有点类似针灸,反正就拿个针在肌肉里来回晃荡,把黏连的地方给撕开,我老铁就是这个领域的
NO.1
,甚至吃饭的时候,他都带着一次性的针,给这些球友们、骑友们晃荡晃荡。
所以,我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我是试图呐喊,喊醒大家,我现在才不这么想,我觉得心理安慰也是一味药,而且是疗效很好的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中国人八成是初中毕业,需要的就是与其学识对应的医学。
我之前写过一个观点,青春期,有的人是去读了高中,读了大学,甚至读到了博士,而有的人呢?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那么他是停止学习了吗?
不是,依然在学习。
只是,他学的是社会大学,学的是社会理论,就是社会上流传的什么,他就当常识储存到大脑去了,例如风俗、偏方,例如我这个年龄的,很少有烧纸烧香的,例如我们小区直接不允许这些,我书店所在的区域呢?住的多是农村上来的,烧纸烧香可虔诚了,现在烧纸都要求在一个铁桶里烧,烧完后还要对着铁桶磕头,这就是他们上社会大学上的,根深蒂固。
之前,我帮老友卖过一批书,应该有个七八万块钱的,我是说成本,因为信仰问题,我觉得卖这些有点过不了心理关,我就直接在朋友圈送了,反正给地址的就送了,赠送一本的成本在
60
元左右,书的定价高,
99
元,折扣完依然很贵。
与发行量小有关。
作家找到我,一般我都会给个面子,少的支持个
1000
册,三五万块钱,多的呢?有的能支持到四五十万(例如全集类的,一套全集就是
10
多册,支持
1000
套就要几十万),那时咱渠道畅通,卖不了就送,送不了就当书墙,我办公室的书墙多是类似的全集拼起来的,作家为什么会需要别人支持?可以这么说吧,
99%
的作家的新书,销量破
5
千都已经是巨大的坎了,不用说别的,你多少年没读过新小说了?!可是新小说一直在出版。
做书说赚钱也非常简单,只是需要操心而已,例如可以密集签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要找老书,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找
10
位作家给签,各
1000
册,也就是组成了
1000
套
10
册装的茅盾文学奖的套装,一套赚
300
元没有问题,瞬间就卖了,一年做两次,就是
60
万的利润。
过去我每年都搞两次。
现在太懒了,不愿意做了,我们的成本多少钱?
一般跟定价差不多。
我都是通过中介去签,例如每本我给
10
元的跑腿费,书钱我自己出,书一般是五折买入,所以最终我拿到手,一套
10
册的成本在
300
元左右,仓储、破损、打包、快递,再加
100
元,然后推出
699
元一套。
秒卖。
一定要选大家,例如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贾平凹《秦腔》、王安忆《长恨歌》、陈忠实《白鹿原》……
这么一套签名书,
700
块钱,贵吗?
一点都不贵!
若是我们自己去签呢?
也差不多是这个成本,只是我们把
10
块钱的润笔费给了作家,中介赚什么钱?中介找作家签书是不给钱的,中介帮我跑这
1
万册书就是
10
万元的毛利,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就能签完,作家对什么最在意?就是卖书,在意的不是卖书赚了多少稿费,而是新增了
1000
个读者。
所以,找作家签名,是畅通无阻的。
中介都是怎么联系上作家的?
就是微博。
我身边的人,随便摸出来一个,哪怕我临时培养一个,也能签遍中国所有作家,这东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为什么外人做不了这些?
第一、大家不写文章,不懂作者真正在意什么?
作者最希望的,就是作品不断的被传阅,只要有人来跟自己合作这个事,那肯定是畅通的,为自己做推广,又帮自己卖书,你要知道一个数据,大部分作家到一个城市做签售,都卖不了
300
册,但是你知道要多高的成本吗?布展、请主持人、差旅费……
第二、销量很难打开。
就是你签了也卖不了,除非你有出货渠道,这个东西是需要长线积累,我做的少了以后,我发现给我们做供货的几家做起来了,现在基本都培养了一批批铁粉,签一批马上就卖光了,哪怕专注于孔夫子平台也可以,上次临沂一个小伙,他跟我讲,一个月很稳定的万元左右的利润了,也不错,关键是可以整天跟作家打交道,作家普遍是高能量场的,很和蔼,而且中国作家,多是厅级及以上干部,若不是这个渠道,咱哪有机会接触到这么高级别的人?
老友来了以后,先讲了一个事,就是今年春节爆发疫情后,中医在辅助治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咱的书呢?又着重介绍了呼吸法,第一时间就被认可了,很快就先发到了武汉
1
万册,后来陆续又发行了
5
万册,基本都是非图书渠道,定向采购了,例如社区采购了发给居民,企业采购了发给员工……
这次过来,是因为要出一本新书,这本新书是一个组合,分中西医,西医是钟南山团队出的,中医是我老友这个团队出的,名字也是相互对应,一阴一阳,原本是计划在同一个出版社出,同时做推广,但是他的书签过别的出版社,原先的出版社不同意,那么只能分开做,钟南山他们的已经做了,上市了,他的下个月上市,无论名字还是版式,都是一一对应的,包括他也不再当作者了,而是搞了个编委会,把国内的中医大师也列入了编委。
需要一件什么事呢?
就是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契机,例如我做做活动,促销一把?还是把当当以及京东的销量做起来?例如发动读者去购买。
中医书有个特点。
内容都大差不差,而且呢,中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正常情况下,有三本是中医类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名字要起的好,例如《求医不如求己》。
第二、内容要口语化、通俗化。
大家买书往往是参考图书销量排行榜,那么就需要把排行榜打起来,这个东西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一旦产生了羊群效应,那么排行榜就很稳定了。
你可以看近十年畅销的中医书,都是百万级销量。
2008
年,我经常跟广东出版集团的编辑在一起玩耍,他们是我的恩师,过去的编辑们现在都是社长们了,当时带我一起飞的应中伟博士,后来是教育社的一把手,前些日子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他貌似又上调了,
2008
年的时候,那时出版社最喜欢做的书,就是中医类的,例如王晨霞老师的,一版动辄十万册。
决定一本中医书能否畅销的根本,不是有没有用。
有没有用也体现不出来。
而是名字是否足够吸引人?例如《人体使用手册》、《不生病的智慧》。还有就是能否第一时间登陆畅销榜,不管你是刷上去的还是买上去的,我记得那时
3
万元就能买当当的畅销书排行榜,今天不知道什么价格了。
前段时间,我去济南,逛了逛书店,我还发了个朋友圈,畅销书里五本养生类的,其中四本是中医,一本是顾中一的营养学,顾中一虽然是现代学派,但是名字却是中医派,中一嘛。
这些,我都不意外,每当我觉得意外时,我就安慰自己,中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八成初中毕业生。
老友谈了两点:
第一、中国疫情控制的这么好,国外很多人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包括一些机构一直都在联系他,要出版外文版的,现在翻译已经完成了。
第二、疫情可能会反扑,短期指望疫苗可能不现实,老百姓核心还是要靠自我提升免疫力,怎么提升?总是需要人教的,那么书就是很好的契机。
这次,书名起的很好。
若是真的可以捆绑销售,其实不需要捆绑销售,只需捆绑展示就可以,等于蹭了钟南山的人气,西医那本是钟南山他们团队疫情前写的,疫情后他肯定会很谨慎的,不会随便出书的。
具备火的基本要素了。
至于最终能不能火,还是要看书运了。
赵德发老师经常讲一句话,书跟人一样,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命运。
也就是说,火不火,获不获奖,在写完以后,都是运气决定的,你看伍佰在演唱会上也这么说,自己很用心唱的歌,就是不火,自己随便唱的呢?火了。
没天理。
中医书,既然找到我了,我肯定会进一批,我觉得这也是跟高能量场人建立链接的渠道,所谓的建立链接,不是说指望人家为咱做什么,那不是我的目的,我觉得高能量场的朋友只有一个价值,就是言传身教。
若是再奢望一点。
就是人生迷茫的时候,让指个路。
我身边老大姐经常跟我讲,遇到高能量场的人,那就是吸氧的感觉,哪怕憋着尿了都不想去厕所,生怕错过了每一分每一秒。
真是如此。
每个卓越的人,都是阅读达人,还有就是高度自律,健身几乎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标配,这个标配不是说去发朋友圈之类的,而是就如同喝水吃饭一般。
也豁达,没有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心里想的都是大事。
甚至是民族大业。
一说民族大业,我总想起前段时间看《天网》,还做了好几期节目,关于民族资产解冻的,例如清朝那些皇族在海外有资产,要解冻……
能骗无数人。
我就在想,这是什么脑子?!
有的人,甚至把家里四套房子都卖了,你说他们没文化吧?还是退休干部,之前还是搞文化的,为什么选中了她呢?就是说某天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让保密。
她就信了。
突然一想,等咱老了,早晚也有孙子们算计咱。
咱也会中招。
但是,也未必,你说马云老了,他会信这些吗?那些作家、画家,他们会信这些吗?也不会,因为他们看人已经很通透了,这些游戏已经骗不了他们了。
关于出书这个事,我觉得我对读者科普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是个人,就能出书。
前提是,你想。
出书跟印盒名片,没啥区别。
这是说的什么意思?
就是出书的门槛很低,你看我身边人,基本出了个遍,出书对一个人的改变很大,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事,那么对出过书的人就很崇拜,觉得不得了,牛哥组建的珠宝团队,一个人一年都能卖
1000
多万,核心是什么?
就是名家
+
分类。
派一个徒弟去占领一个分类,怎么占领?
出书。
你怎么证明你是专家?
出过书就算。
怎么才能出书?
你想出不就出了嘛!易如反掌的事,你觉得写的不错,能承担销量,那么出版社还要给你版税,你若是只是想要盒名片,那可能就需要花个三万两万的,你不用看别的,一个城市的报社里,几乎人人出书。
出书的门槛太低了。
你看蝉禅就经常出书,他认识我的时候,我就送了他这句话。
他接着就出了。
我为什么对这些很熟悉?
我
20
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这些了,所以经常有人找我,让我出书之类的,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家可能觉得我缺少代表作,我可以跟你讲,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最难的一件事,前期是没有代表作,后期是困于代表作。
出不来了。
但是,我之前还写过一句话,准入门槛越低的领域,进阶越难,这就跟抖音似的,人人都可以发布视频,但是要想让视频火,还是很难的。
出书也是如此。
出书很简单,出畅销书很难,出常销书更难。
前天,天成带着女朋友来我这里玩耍,女朋友应该是学艺术的,高个头,也很漂亮,有明星的感觉,我当时就问天成,为什么不把女朋友朝网红方面培养呢?
有先天条件的前提下,能火就一个原因。
坚持拍,坚持发。
慢慢就找到方向了。
本地目前最大的网红已经易主了,那个小姑娘之前还跟天成他们经常一起吃饭,人家就是一个视频接一个视频的拍,火了。
大家为什么坚持不下来?
对增长也有认识误区,总希望突然有几万几十万的涨粉,那都是你被洗脑了,若是每天能稳定增加
10
个粉丝,就已经很不错了,若是每天能增加
30
个粉丝,并且这个增长速率不变,你未来必然是大
V
。
你知道我公众号每天增加多少吗?
不到
20
个。
有加,有减。
是
15
年来,一直都是这个速率。
只要有增长,就一定能火,只是时间问题,大家都追求了速成,所以必然没有结果,真正的自信不是三个月五个月建立起来的,而是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优势一旦确立,没人能撼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