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都市人,社会学播士、情感心理学砖家,青年人必读的活百科全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今日小寒 ·  22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昨天  
央视新闻  ·  愿有温暖长相伴,有人陪你望春山 ·  昨天  
半岛晨报  ·  病例数快速上升!辽宁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三个第一”,很有排面!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南师兄

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清南师兄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1 17:35

正文


文 / 乔克儿


01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能在简书、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怎样才能做到一天读一本书》、《一个月读30本书是种怎样的体验》、《大学四年读了400本书,我推荐这几本书给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竟成了一种竞赛,把原本清新美好的一件事化作数字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内涵。

作为当代鲁迅,我觉得我有责任来谈谈这件事。

首先,读书是一种很难量化的行为。

《鲁迅全集》的字数大致和《斗破苍穹》相当,但是鲁迅先生毕生的心血展现出来的内涵却能完爆《斗破苍穹》。

读完《鲁迅全集》和《斗破苍穹》的时间也不同,类似《斗破苍穹》这样大体量的网络爽文,如果你花个国庆假期宅家里看,是能看完的,而且是上了瘾的看完。

但若要看完《鲁迅全集》,却得下一番功夫,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逻辑和美妙的嘲讽,光是读完所需花费的精力就是惊人的了,要完全读懂,没个两三遍肯定是不行的。

正如木心所说:


“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多少礼拜?《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所以啊,评价一个人读书多少,倘若他时不时的量化了自己所读之书,那么此人必然是伪文青。

读书是一件无法量化的事,因为啊,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02


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放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完全成立的。

读书和写作,那可完全是两码事。私以为,有价值的文字必然是源于生活的,必然是契合时代特征的,必然是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甚至有很多看似很俗套的电视剧剧情,也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剧情:富二代找了个家境贫寒的姑娘,富二代母亲就找到了这位姑娘,说:“我给你十万,请你离开我儿子。”

对的,就是这么俗套、泛滥的剧情,是我从一名女生口中亲耳听到的。



许多作家的小说,充满了自己的经历,譬如韩寒的《三重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们的作品融入了大量自己的亲身经历,既契合时代的特性,又因其来源于生活所以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

尤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用最朴实的言语刻画了将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解剖出来给你们看。

若能将这样好的书读精、读深了,甚至能在内心营造出一个世界,将这个世界中遇到的人和小说中描写的人做一个对比,从而判断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倘若一味的读书,以读书为目的而读书,却忽略了生活才是人生的主旋律,那么,是很难写出真正好的作品来的。

真正好的作家,定是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三者缺一不可。

反过来,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需辅以人生经历,因为没有人生经历,又怎能读的懂充满人生经历的伟大的作品呢?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读到词句,定然不会有感觉,倘若一位丧妻的长者读到词句,怕是要老泪纵横了。


03


再来谈谈如何高效的读书。

既然读书需与自己的阅历相符,所以我们读书切不可随便抱着个大神开的书单胡乱的读。

譬如我曾读《明朝那些事》,读起来觉得顺顺利利、舒舒服服的,但读《万历十五年》却觉得十分困难,坚持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便放弃了。

对于难读的书,定是很难在记忆中留下些什么的,因为对于这类书通常需要有很强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才能顺畅的读。

大神们将此书列进自己的书单,想必是有扎实的知识作为支撑的了,但倘若是你想跳级看这类书,我觉得这是种十分低效的读书方式,因为又累效果又差。

什么才是自然的读书方式呢?用四个字来概括:“随心随性!”

从你读书开始,我想你必然会遇到让你有这种感觉的书:

我靠,对对对,这不就是我想说的嘛?!

原来如此啊!

哇塞,写的真美。

茅塞顿开啊!

如果你读到让你有以上感觉的书,那么说明你找对书了,如果读完了也不要觉得可惜,因为可以以作者为线索,顺藤摸瓜地带出一批这样的书。

譬如我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被村上君的文风吸引,颇有共鸣,也让我有许多感触,于是就又读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村上君在书中写自己喜菲茨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读了好多遍,于是我又去读了《伟大的盖茨比》,顺带重温了下电影,又是收获颇丰。

我们哪里需要什么书单,读书一旦开始,就极其自然的能自动获取最契合自己的书单了,而且这是种顺着自己性子的自然高效的读书方法。

所以,我们还需看这个人是否活的自然有主见,不然,他总是读晦涩难懂的书,读完了再忘了,定是比不上顺藤摸瓜自然而然的人读书来的高效。


04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历嘛?

《奇葩说》第一季,高晓松炮轰了清华大学博士梁植,因为人家纠结:“我本科金融、硕士法律、博士新闻传播,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三种专业同时发挥作用。”

大字不识的上海黑帮老大杜月笙,在国难来临之时,主持红十字会,对前方战士进行医疗救护,不畏强权,刀劈大汉奸傅筱庵。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励志本人,他曾在演讲中说:

“我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

但当他死去的时候,我相信,他的墓志铭上不会写:“俞敏洪先生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而是会写,“俞敏洪先生,XXX的丈夫,XXX的父亲,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历;

不是为了在年终总结的时候篇文章:《2017年,我读了200本书》;

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陶冶情操。

每个人都有其读书的方式,杜月笙先生的读书方式是观察人,通过人来学习。

有的人读书方式是通过工作,比如我认为被放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肯定要比整天看《Excel如何从入门到精通》来的效果好。

有的人读书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认识作者、接触世界。

抛开读书的各种途径,直达读书的最终目的,我们读书,定是为了生活。

回到本文主题,什么才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准?

那就得看他年终总结的时候写的是我今年读了几本书,

还是:

我今年爱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去了哪些地方。


清南说:

戳二维码加小编个人微信,聊一聊你认为什么是衡量一个人读书多少的标志?

↓↓↓↓↓↓↓↓↓


本文系公众账号“乔克儿syzk1115 授权“清南”发布

回复日期:如 20170510,可查阅最近200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