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有残雪未化,树枝依然光秃秃的,但是明显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了。
春天要喝花茶。
冬天的时候在吴裕泰买了茉莉花茶,立春之后拿出来喝了。搭配我自己小店里的玫瑰花茶一起泡,暖暖地喝下去,口齿生香,可以忘忧。
春天要多吃韭菜豆芽。
越来越喜欢跟着节气养生,不仅是因为顺应着天地能量的变化,人会更加健康舒展,也是生活中小小的乐趣所在。立春之后,我试着做了几次炒合菜,把韭菜,豆芽,鸡蛋,胡萝卜,山药粉条一起炒,放点生抽蚝油,没想到全家都挺爱吃。
还很喜欢给自己做混搭蔬菜汤。
混搭的意思是,家里有什么菜就用什么菜,不拘一格。前几天我用海参,墨鱼干,豆腐,香菇,丝瓜,鸡蛋煮了一锅汤,特别特别鲜,配我的杂粮米饭吃,非常满足。
炖银耳羹。我也喜欢在银耳,百合,红枣之外加点“私货”,最爱加的就是芋头粉和山药干。为了哄小汤圆也喝一点,我跟她说,吃银耳会变漂亮。
她听了之后,咕噜咕噜喝了半碗,然后跑去书房照镜子,大声跟我们说,“我变漂亮了!我变漂亮了!”
爸爸从此开玩笑喊她“吕大漂亮”。
02
最近在给小汤圆读一套情绪管理绘本。
今天爸爸炖羊排炖糊了,正在厨房懊恼,小汤圆跑去门口探头探脑说,“爸爸没关系,爸爸没关系”。
我觉得有点惊讶也有点欣慰。
《爸爸,没关系》是那套情绪管理绘本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爸爸带娃的一天,把面包烤糊了,忘了给孩子洗衣服,错过了公交车等等,孩子都心平气和地跟爸爸说没关系。
我给孩子读绘本并没有太功利的目的,但是一切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且我发现,这样的情绪管理教育,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过去的很多年,其实我常常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失控而沮丧。那些事情说起来真的非常微不足道,比如忘了带钥匙啦,网络忽然出了问题啦,兴冲冲地去一家餐厅吃饭餐厅却没开门啦之类。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觉察的过程。尤其是陪孩子一起读绘本,会深切感受到各位儿童文学家和创作者的智慧与爱心,自己也会变得耐心和稳定多了。
我有时候也会用创作者的眼光去看这些绘本,我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吗?好像我们渐渐都忘记了,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简单纯净,孩子的故事里都有一些天真质朴的东西。
只要我们还没有忘记做孩子的感觉,就能安放好自己的心灵。
03
最近一段时间都沉浸在蒋勋的世界里。
每天很开心的事,就是睡前听他解读《红楼梦》。我自己读《红楼梦》二十年了,写过一些评论文章,也读过很多红学家的解读。
最喜欢的还是蒋勋。
他有一种非常慈悲的,也非常精确的视角。
《红楼梦》写的是繁华的幻灭,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也是每一个生命的终局。
看得太透彻往往会悲观。
但是蒋勋是积极的悲观,他在悲观中看到众生,看到意义,看到美。
我家里有不少他的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舍得,舍不得》。最近又买了两本,《岁月无惊》和《云淡风轻》。
前天孩子睡了,我躺在沙发上闲闲地翻看他的书,竟然不知不觉到夜里一点。
并不觉得累,只是觉得很滋养,很快乐。
想起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他《孤独六讲》的喜欢和震撼,但是不好意思跟别人讲。可能因为他太有名,太流行。
我过去有一种偏见,觉得喜欢太过流行的作家和学者,是难免俗气的,不够深刻的。
但是我现在很想珍重地推荐他所有的书和音频节目。去读一读,去听一听,真的会心静下来。
04
昨天元宵节。
吕同学早上煮了元宵,忽然想到,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元宵节,那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
立即决定“故地重游”一下,去看看九年前吃烤鱼的那家店还在不在。没想到,店还好好地开着,烤鱼的味道也没变。
在这个轰轰烈烈速朽的时代,“不变”真的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有些东西还是固若金汤的。
吃完饭在旁边的商场溜达,楼上有层小吃街,吕同学刚刚工作时常常去那儿吃饭。可能因为过节的缘故,小吃街没什么人,店家也都换了,吕同学感慨说:
当时刚工作,下班来这里吃一份39块的铁板炒饭,就觉得是改善伙食了,觉得好快乐好满足啊,然后吃完饭骑自行车回出租房。那时根本不敢想,会有今天的生活。
我笑笑说,娶到我是不是超幸运?不客气啊。
回到家,我又翻到九年前的两张旧照,那时真的好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