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神磊磊读金庸  ·  看了春晚才发现,“时间的朋友”原来是李子柒 ·  3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葛剑雄:何以中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这位明君最大的败笔:爱极了皇后,被戴绿帽子都舍不得杀她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1-25 07:00

正文


这几天,孝文帝拓跋宏的心情非常郁闷悲伤,经常唉声叹气,甚至茶饭不思。


他悲伤的原因不为别的,是因为他心爱的妃子林氏死了。
而林氏的死又和他有关,和他立林氏所生儿子拓跋恂为皇太子有关。
依照祖制,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即要赐死,以防母凭子贵,专擅朝政。
所以在儿子拓跋恂被立为皇太子的一刹那,就决定了林氏要被赐死的悲惨命运,孝文帝为此向自己的嫡祖母冯太皇太后哀求,希望保全林氏的性命。
但是冯太后不肯破坏祖宗家法,结果林氏只好一死殉法了。
孝文帝悲痛欲绝。
身为帝王,竟连自己的心上人都无法保护,真是无情乃是帝王家,说的一点不差啊。
对冯太后来说,孝文帝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孙子,但是自打从看到出生时白白胖胖的这个长孙起,冯太后就非常的喜欢,并且亲自抚养调教,倾尽心血。
她知道孝文帝因林氏之死心情哀伤,便私下叫来自己的侄子驸马都尉冯诞,让他安排一场特别的家宴邀请孝文帝去参加。
冯妙莲入宫
太和八年六月的平城,这一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侍中太师冯熙家里的后花园正在举行一场既隆重又亲切的家庭宴会,宴会邀请的主要人物就是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
这冯熙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冯太皇太后的亲哥哥,属于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冯熙的正室是博陵公主,按辈分是孝文帝的姑婆,生有一个女儿冯媛,端庄文静。
还有一个宠妾常氏,也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冯妙莲,二女儿冯珊,两人都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
冯太后这次之所以让人安排这个家宴,完全就是为了这三个侄女而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熙就叫自己的女儿冯媛出来陪宴,按说冯媛在辈分上是比孝文帝大一辈的,可是冯太后早就有意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孝文帝立为皇后,所以就让冯媛给孝文帝敬酒。
冯媛当时年仅13岁,给孝文帝敬酒时并没有引起孝文帝的注意,出于礼仪,将冯媛献上来的酒一饮而尽。
冯太后见了,连忙给侄子冯诞使了个眼色,冯诞会意,向身边的侍女悄悄耳语了几句。
过了一会,忽然后堂走出来了两位妙龄少女,清一色的南朝汉人打扮,云髻高耸,凤钗斜插,身穿绸衫彩裙,外披彩色纱衣,显得风姿绰约,让这个鲜卑后代的孝文帝一下就看直了眼,回不过神来。
这就是世间所说的一见钟情吧。
太后见状,暗暗高兴,便对孝文帝说:“皇帝若是喜欢她俩,我向太师说明,一起给你送进宫去吧。”
孝文帝此时已是心花怒放,尤其看到冯妙莲更是妩媚动人,撩人心魄,高兴地连连点头答应。
这一天,就由冯太后做主,冯媛贤淑有德,又是博陵公主的女儿,立为皇后最合适,只是现在年纪尚小,过几年再娶不迟,先将冯妙莲和冯珊这一对姐妹送进宫去。
冯妙莲这一入宫不要紧,却在后宫掀起了一连串的层层波澜。
波云诡秘的后宫形势
冯妙莲进宫后,她的地位可不一般,这不仅仅因为她的容貌漂亮、姿色秀丽,更因为她和冯太后不一般的关系。
虽然在那个年代,非常讲究尊卑嫡庶,但是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冯妙莲和冯太后却算是很亲的姑母侄女关系,而冯太后当时在朝廷后宫的地位相当于后来清朝的慈禧太后。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冯太后这个人。 冯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一生没有生育。

根据以上所说的祖制,后妃所生的的孩子如果被立为皇太子,生母就要被赐死,所以在文成帝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的时候,生母李氏就不得不去赴死了。
这时的冯后就担当起了太子的养育之责,她对太子视为己出,尽心抚养教育,使文成帝深感欣慰。
同时,冯后平时对文成帝温柔体贴、排忧解烦,和文成帝夫唱妇随、夫妻感情甚笃,然而天公不作美,冯后当皇后不到十年,这种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就画上了句号。
和平六年,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竟因病英年早逝,年仅26岁。
冯皇后痛不欲生,开始还寻死觅活的,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间就对生死顿悟了,顾不上擦干眼角的泪水坚强地承担起了扶持太子拓跋弘的责任了。
仅从这一点来看,冯太后这个女人就已经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了不起的女人了!
文成帝死后的第二天,只有12岁的拓跋弘继位成为了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献文帝刚一继位,车骑大将军乙浑欺负他们孤儿寡母,阴谋篡位。
冯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和几个大臣进行秘密商议布置,定下大计,一举平叛了乙浑之乱,稳定了政治局势。
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局,前后仅用了十八个月,凭借多年的宫中生活阅历和非凡胆识,就稳定了北魏动荡不安的朝中大局。
所以,作为女人,冯太后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对丈夫温柔相待,对子女,即使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竭尽慈爱、尽心抚养教育。
而且,她还有过人的政治谋略和把握时局的非凡才能,因此,这样的女人是值得后人称颂敬仰的伟大的女人。
文成帝死时,冯太后才23岁,年轻貌美的她难耐长夜的孤寂和冷清,就经常叫一个宦官子弟名叫李奕的入侍宫中,这样就常有风言风语什么的传到献文帝的耳朵里,献文帝认为是后宫淫乱,很不高兴,于是找了个理由把李奕给杀了。
这一下简直就跟摸着了老虎尾巴一样,引起了冯太后的极大愤懑,最后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在皇兴五年禅位给了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就是现如今的孝文帝。
献文帝则自己做了太上皇,这时他才只有18岁。 那时的人还真是普遍早熟啊!

作者窃以为,相对于国家朝政这样的大局来说,冯太后的私生活其实跟她的人品和才能无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她还那么年轻,难道只允许你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夜夜霓虹笙歌,别人就因为是个女的就应该清汤寡水夜夜面壁思禅吗?
皇上你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大家不就相安无事了。
或者让太后隐居起来,远离朝政,慢慢的风言风语不就销声匿迹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什么要一根筋呢,这样对大家都不利的啊。
这时的献文帝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是还很牢固的掌握着北魏朝政,经常行使皇帝大权,使得冯太后深感危机重重。
有一天献文帝应招前来拜谒冯太后,不想被冯太后安排的伏兵一举拿下,软禁了起来,不久就暴病身亡,时年23岁。
当时很多人都传言说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杀害的。 这和后世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之间的故事真是如出一辙啊。

接着孝文帝上台,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也开始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虽然她有意识地培养孝文帝的政治才能,让孝文帝在国家大事上决策决断,但由于孝文帝是个儒雅有孝心的人,非常尊重冯太后的任何旨意和决定,所以当时冯太后在整个朝廷和后宫仍然居于垂帘听政之位。
因此,此刻冯妙莲的入宫,有这样天下第一大boss的姑姑当后盾,加上她的美貌和体贴,使得她在后宫的生活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深的皇帝的宠爱和器重。
长袖善舞谋中宫
其实,纵观冯妙莲的一生,她和她的姑姑冯太后在治国理政的手段方面无法同日而语,简直不是一个档次,放在民间,就跟市井一个普通妇人差不多。
但是她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有一点和冯太后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对老公特别的温柔体贴,而这又是作为一个女人嫁人后最大的优点。
所以女人就是女人,不要老想着厉害地像个女强人似的,温柔是女人的天性,女人就要把自己的天性展现发挥出来才符合自然规律。
孝文帝对冯妙莲的专宠,使得她多多少少萌生了想当皇后的愿望。
而在这时,不巧的是,妹妹冯珊得病死去,而她也染上了咳血的重疾,冯太后就要求她暂回娘家养病,临行时,她和孝文帝依依惜别,泪水涟涟地说:“此番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相见?”
孝文帝对她也难舍难分,就对冯妙莲保证说:“你回去好好养病,等病好了,朕一定接你回来。”
太和十四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很悲伤,待服丧期满后,就按照冯太后当初的愿望去冯家迎娶了冯媛,并立为皇后。
因为一直对冯妙莲念念不忘,在听说冯妙莲的病好后,孝文帝虽然这时候已经从平城迁都到了洛阳,但还是派人专程也把她迎回到了洛阳宫中。
同时,孝文帝开始整顿吏治,倡导汉化,准备大手笔进行社会改革,并把自己的姓氏“拓跋”改成了“元”,所以拓跋宏的名字就成了“元宏”。
而这个时候,几年不见的冯妙莲出脱的更加艳丽、成熟、机智、多情,孝文帝见了,简直为之神魂颠倒,每天只想和冯妙莲在一起,根本不召见其他的妃子,不久就封冯妙莲为昭仪,位分仅次于皇后。
但凡被皇帝专宠的女人,除过过人的容貌之外,一定有超越一般人的御夫智慧,到最后必然会发展到谋夺中宫的野心。
此时,摆在冯妙莲面前的有两个对手,除过自己的异母妹妹冯媛是皇后外,还有一个高贵人。
高贵人是在冯妙莲回家养病期间打动了孝文帝的小心心的,再加上生了两个皇子一位公主,所以在后宫颇有地位。
不过,不久的一次,这个高贵人却在一次从行宫回洛阳的途中突然暴病身亡,据有人说是被冯昭仪派去的人害死的,但是口说无凭,孝文帝也没法追究。
又过了不久,冯妙莲因为孝文帝的极度专宠,唆使孝文帝在太和二十年将冯媛皇后废为了庶人,迁居瑶光佛寺为尼,算是念在还有一点的姐妹之情,留下了妹妹的一条性命。
第二年,孝文帝就册立了冯妙莲为皇后。
宫网恢恢  疏而有漏
冯妙莲被立皇后后,由于边界时局紧张,孝文帝率领大军开始大规模南征。 南征途中,不料想孝文帝突然身染重病,就命令部队暂时驻扎,停止前进。

一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却带着几名随从冒雨飞马过来,急着要见孝文帝,孝文帝大惊,心想:宫内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原来,彭城公主的丈夫早年病死,一直孀居宫内。
现在的皇后冯妙莲却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并择定了日期,公主不愿意,于是来求孝文帝做主。
“我当是什么大事呢,”孝文帝松了一口气,“你为什么不愿意嫁给冯夙呢?”因为是跟皇后的弟弟结亲,所以孝文帝倒是不反对这门亲事。
“先不说冯夙的的人品,就皇后背着您秽乱宫闱,妹妹就实在不愿意嫁到这样的人家。”彭城公主哭着说。
“什么?”孝文帝再度大吃一惊:“皇后怎么了?”
原来,冯妙莲趁着孝文帝出发南征,难耐寂寞,和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淫乱后宫,宫中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事,但是没有人敢启奏给皇上。
彭城公主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孝文帝。
孝文帝一听气炸了肺,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一直宠爱的皇后,竟然做出这等丑事来。
他决定先秘而不宣,做完调查再说,便下令立即驾车返回洛阳。
回到洛阳,一到皇宫,孝文帝就先命人把宫中小黄门苏兴寿叫来,秘密讯问,苏兴寿不敢隐瞒,把皇后和高菩萨的事情和盘托出。
孝文帝一听大怒。
接着,孝文帝又将高菩萨和冯妙莲的心腹中常侍双蒙抓起来拷问,这两人都经不住威逼利诱,一下子就全招了。
原来高菩萨是个医生,当初在冯妙莲回家养病期间,给冯妙莲看过病,在这过程中俩人日久生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